大周残阳
作者:高原风轻 | 分类:历史 | 字数:98.9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02章 隐诗碑
0299、隐诗碑
定下了攻打凤凰城的目标,也召集了附近所能召集的所有力量,并确实了出兵的基本形式。
可是,这么些兵力,要想和清兵长期作战,兵力还远远不够。
前一段时间,吴世琮等在黔滇等地寻兵。遇到几处原大周兵的存在。可是,就算是起事,这些兵力要集中在一起,还有很大难度。
作为长期战斗目标,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号召团体和集中地。目前,只有他们现在所占有的凤山具备这样条件。可是,凤山又以什么来召集、吸引众人。而又在短期内不被清兵所发现而围剿。
军师陶潜建议:以大周昭武皇帝吴三桂衡山题诗为招示,建立隐诗碑,以诏告天下。
可这一说法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吴世琮首先提出了疑问:
“以此诗立碑诏告天下,那不更招示了我们的存在和身份,不更是招来清兵的追剿吗?”
“不!”军师陶潜胸有成竹地道:“将军曾说过,此隐诗,既为大周昭武皇帝登临衡山所作,而当时仅有少量大臣、亲眷知道此事。”
吴世琮点点头。
“直到后来,更没有人把这诗往外传,对否?”
吴世琮又点点头。
“那就是说,直到现在,知道这首诗的人并不多,能知道此诗的,就只有原大周的一些近臣、大将、亲眷。若这样一首并不流行的诗流传在这座山上,并在此山上建碑传阅,我想,知道此诗的人一定会与衡山上的事联系起来,也会与大周昭武皇帝联系起来。而只要我们做得稍隐讳些,不知道此诗的人,根本就不知道这诗上说的是什么,也更不会把这诗跟南岳衡山联系在一起。
而我等要召集、联络的,不就是大周这些知道这首隐诗的近臣、将帅及亲眷是吗?”
经军师陶潜这么一说,大家想想也是。
一座山上,立一块石碑,石碑上有一首诗,这并不是什么稀奇之事。中原各大名山大川,题字写诗立碑的比比皆是。无非一些文人黑客卖弄风骚,抑或帝王、君主标示自己的丰功伟绩和歌功颂德。
除了这些,又还有谁会注意到山上一块石碑还隐示着什么。更不会把一块石碑和反抗朝廷联系起来。
而对于那些了解大周历史、了解当年衡山上发生的一切的原大周人却不是这么想。这块石碑、这首隐诗突然出现在这一僻远山上,他们一定会领会出其立碑人之用意。也间接告诉他们——我们是大周的后人,我们聚集在此所为何事。
大家听着军师的分析有理。
军师陶潜继续道:
“只要我们把石碑及隐诗做得更隐讳,加以其他的掩拭,定能起到我等想要的结果。”
“其他的?”众人齐口问道。
“比如,我等在山上建很多的道观、寺庙。凤山,本就是本地曾有名的佛、道教圣山,几年前还有庙宇,只是被清兵所破坏。如果我等在凤山上建起庙宇、道观等,定不会引起清兵的怀疑。
另外,在山上建立庙宇等还有很多好处。”
“还有很多好处?”
“是的,如我等把此山看着是我等起事之地,它必然要有一定的威严及号召力、吸引力,也可以隐去诸多借口。建立庙宇,可以适当解决我等临时驻兵问题,也让那些知道山上有了‘隐诗碑’的人来到此地有一个可以说得过去的借口,就算是我等在此山上作一些小型的聚会等,打以朝山求佛的幌子,官府也不至于怀疑到我们会在此地造反。在我等夺取山下的凤凰城之前,这可能是我等召集天下英雄云集此地最好方式。也是长期通过隐诗碑召集天下英雄的最好方式。”
军师陶潜的说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至此,大家对即将到来的起事充满自信和期待。
“军师,就是说,只要我等把山上的道观、寺庙建好,就可以正式起事了?”
陈飞虎激动地问道。
“其实,不用等我们把所有的道观、寺庙建好,这山上的寺庙等也不知什么时候建好,时机成熟,即可起事。”
“好,一切听众军师的安排。”
最后,吴世琮重重地一拳击打在酒桌上,已经下定了最后起事的决心。
“将军别急,等诸事安排妥当,一切还得听将军的。将军,从现在起,我等应先开始着手山上建庙、立碑之事。”
事情商量稳妥,黔东第一关副寨主杨绍琼被派往原寨,操练寨兵,随时做好一同起事的准备。
而从辞兵洲而来的陶潜,却被吴世琮留了下来,他已经真正成为山上的军师了。小将吴畏却被派遣到辞兵洲与魏续、吴小权一起,召集辞兵洲老兵以及新近招聘的新兵训练,只等凤山上一声号令,这就是一支生力军。
凤山上,吴世琮、陶潜、吴惧、陈飞虎等,已经开始着手山上建立道观庙宇等。
山上,原有三处庙宇、道观,除原有的两棵巨大银杏树下有一处较大庙宇,另一处,就是曾经在山顶最高处、曾经营救了穿越前的吴世琮(屠夫吴辽)的老道士所住的道观。还有一处,是位于要西北边的一处小尼姑庵。几年前,清兵搜山,都已付之一炬。
现在,在陶潜的设计中,通过吴世琮的描述,把南岳衡山上的规划都搬了过来。南岳衡山上有南岳庙,凤山上,就在原被烧???最大庙宇处,规划了‘南岳庙’。南岳衡山上有宝鼎庵,他们就在原老道士所居住的草庵处建起‘宝鼎庵’。南岳衡山上观音???,他们就在南岳庙的北边一座山峰上规划了‘观音???’。
还有天门庙、朝天殿、祝融峰祝融庙……
那块雕刻了大周昭武皇帝吴三桂南岳衡山题诗的石碑,计划安放在最高峰——宝鼎峰的东侧。吴世琮一看,此处正距离曾经他安葬自己的皇祖——大周昭武皇帝吴三桂之遗骸——石棺材不远。
可军师陶潜并不知道有关大周昭武皇帝吴三桂遗骨安葬此山之事。
这,难道就是天意。
经过几个月的规划和安排,凤山上建寺庙、道观之事已初具规模。大将军吴世琮认为起兵之时机已到,征询军师陶潜之意见。军师陶潜通过几天的观察天象。
第五天,他告诉吴世琮——
“天意已允,可以起兵。”
“起兵之前,需做些什么?”
“发布天下檄文。”
天下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