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门巧福妻
作者:嵧爷 | 分类:古言 | 字数:66.3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三百一十二章 名诗齐聚
因为要参加钱珍珍的婚礼,所以沈易泽就没有时间再去碧水茶庄了,周行文听了之后表示十分的理解,完全可以等到沈易泽参加完婚礼之后,两个人再一起去碧水茶庄,反正这件事情也不是一件着急的事。
再加上周行文一定要拉上沈易泽一起,还打着给他助威的意思,所以沈易泽不得不跟他一起。
沈易泽知道周行文是肯定要拉着自己一起去碧水茶庄的,逃过了这一次肯定还有下一次,不寻个机会把他一次打趴下,估计还有什么别的后招。
更何况沈易泽决定趁着这次机会在会一会王惠娘,从侧面问问她知不知道里面有什么缘由……或许这会是一个突破点。
钱珍珍的婚礼十分热闹,看的沈易泽眼热热不已,好在他很快也要娶到心上人了,到时候就是别人眼热的时候了。
婚礼过后,钱家三房一家子人凑在一块儿吃饭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吴氏有时候还会说错话。
例如“珍珍,这道菜是你爱吃的。”“珍珍,要不要喝碗汤?”这一类的话语,往往这句话刚一说出口,她就发现女儿原来已经出嫁了呀。
这一个闺女嫁出去,她就成了这个模样,要是两个女儿都出家了,估计还会更加的不堪。
吴氏也不知道钱珍珍在赵家过的怎么样,虽然打听过赵家的人品,但是不是亲眼所见她总觉得不太放心,万一赵家的婆婆给钱珍珍下马威怎么办?家珍珍从小天真浪漫,岂不是毫无回手之力?简直是各种操心。
还是钱多多看不过眼,劝了劝自己的母亲:“姐姐的三日回门很快就要到了,姐姐过的好不好您亲眼看一看就知道了,时间长了总是要适应的,再说姐姐又不是不回来了,整个都城才多大,赵家离咱们家也不太远,姐姐抬腿就来家里了。”
虽然她的心里同样不是滋味,可看着年岁越大的父母忽然变成这个模样,她的心里也挺难受的,好像忽然发觉父母老了一样,特别的心酸。
这句话虽然安了吴氏的心,但是还是把担心放在了心里,免得家里人也跟着一起提心吊胆的。
让人觉得她的女儿不是嫁出去了,而是在油锅里头走了一遭一般。
钱珍珍成亲后的第二日,周行文就有些等不及了,当沈易泽去书院的时候便跟他一起约定,明日就去碧水茶庄,他表现出一副很想扬名的样子,他这样的态度让沈易泽不得不答应了下来。
当然,沈易泽也是顺势而为。
二人来到碧水茶庄,茶庄内景色依旧美丽动人,只是沈易泽觉得看久了其实也就那么回事罢了,远远不如第一次来的时候那样惊艳。
更何况这里还可能是一个充满了阴谋的地方,更让人提不起喜爱之心了。
两个人没有在园中闲逛,周行文拿着诗篇兴冲冲的就去了园中的小楼,这间小楼内永远是人声鼎沸的样子,里面有许多人在高声阔论的讨论着各种文章,现在的文人仿佛只有在这里才能真正地做学问一般,生生的把这个碧水茶庄捧成了文人的圣地。
曾想起上一次来的时候沈易泽的一首诗让一园子的书生都得以进到了小楼,周行文想着自己也带来了一首绝世好诗,只带沈一泽一人入内不为过吧?
小楼门口依然还是那个满脸含笑的管事,其实这管事的早就得到了上头的吩咐,不管这两人带来的是什么诗,都要让这两人进到小楼内。
并不是所有的诗篇他都会拿给陈大儒去看的,如果是太不好的诗篇,这管事连送都不会往上送,而陈大儒自然也不会知道自己通过的这些诗的主人是否真正进入了小楼内。
也就是说管事也是有生杀大权的,能不能进门也是管事的一张嘴而已。
入内一看很显然,管事已经与沈易泽很熟悉了,看见他来到了碧水茶庄的小路,老远的就往前迎上几步,与沈易泽打了招呼。
之前周行文还在心中忐忑,自己只带了一首诗来,沈易泽真的能进入这小楼里吗?
今儿个一看那管事的态度,周行文的心先放下了一半,只要管事的态度好就行,至少有个说话的余地,他有些庆幸之前沈易泽把诗篇奉献出来了,至少给他打了一个好基础。
虽然沈易泽没有带诗过来,但是周行文带来了一首诗,两个人明显就是一块来的,加上管事又得到了上头的嘱托,把诗送上去之后不久,两个人就得到了进入碧水茶庄的优待。
周行文兴奋地说道:“看吧博文兄,我就知道这首诗能行,这不咱俩都能进到小楼内了,真是太好了,咱们快点进去吧。”那高兴之情简直溢于言表,不知他心中所思所想的人,还真以为他是为了那首诗被送进了小楼内而高兴呢。
沈易泽扬起唇角捧场的笑了笑:“周兄送上的那首诗写的绝妙,岂有不过之理?我不过是沾了周兄的光了。”
周行文听了一笑:“是互相沾光,互相沾光。”
两人哈哈一笑,走入了小楼内。
果然周行文送上的诗篇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虽然此诗不是周行文所写,但是是他送上去的,也算是胸怀广博了。
有那清高的读书人觉得他有效访沈易泽之嫌,奉献诗篇的第一人,能说是无私,那么第二人就只能说是为了扬名了。
总之各种想法的人都有,作为读书人的矜持,大家不表露于口罢了。
周行文跟本也不是为了扬名而来,他是为了明阳郡主手中的银子而来,至于那些读书人的想法,与他有何干系?不过是些陌生人罢了。
他丝毫不会放在心上的。
一首好诗总是让人回味无穷的,虽然大家都觉得周行文这次送上的诗篇略差沈易泽的那篇《竹石》一筹,但是也是一首绝好的诗篇了,许多人心中都想,即使自己没有诗篇送上别人也是可以的,以后名诗齐聚,后面也得奉上自己的名字,也算有百家争鸣之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