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唐朝的草蜢

作者:猫怕凉 | 分类:历史 | 字数:101.4万

第130章 奇怪的家徽

书名:唐朝的草蜢 作者:猫怕凉 字数:1947 更新时间:2024-11-16 17:49:01

越是高门大户,深宅大院,里面的人越是没有婚姻自由。

崔莺莺也一样。而且她的婚姻可能不归月老管,说不定归财神管。

嫁给一个爱的人和嫁给一个陌生人完全是两个概念。崔闯知道这种痛苦。他十三岁就娶亲了。揭了盖头才知道自己娶的人是何种模样。

崔闯与表妹崔莺莺自小就亲近。但他没那地位也只是无能为力。万幸家族的决定符合心意。

跟姬云聊天崔闯很多时候只有听的份,插句嘴都难。因为他根本不知道姬云说的是什么。崔闯以为姬云渊博的知识打动了族长他们。

其实根本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用鹰做家徽的,大唐不少。姬云的家徽看着也稀松平常。图案就是鹰张开双爪下扑的动作而已。

对于姬云来说,这个家徽图案就是自己的标志。姬云的家徽对于李世民来说也是个标志而已。真正认识姬云家徽的,只有少量的老牌家族里极少的一部分人。

其实最先认出姬云家徽的,是强买凉粉秘方的太原王家。

从姬云见了李渊,献了现代版的曲辕犁。成了县男。

皇,王,公,侯,伯,子,男。这七种不同地位,都有相应的仪仗。而仪仗中相同的一点,就是前面开道引路必须要用到旗子。家徽的作用之一就是要绣在旗子上作为标识。

这个归礼部管。

太原王家的族长王圭留就在长安做官。他认出了姬云的家徽标志。所以赶紧让人送礼送铺子祝贺姬云乔迁之喜。要不然一个无根无底的县男哪里犯得着这么拐着弯赔礼?

李世民一搞定自己的座位。姬云就二进长安城。引诱着李世民玩偶遇,闹得上层社会都知道了。自然而然也就去查这不起眼的人物。姬云的家徽都刻马车上了。只要不是瞎子都看得见。认出来的谁敢当不认识?

姬云二进长安城就把熊家得罪了,熊二死不瞑目,变了冤死鬼。熊家岂能罢休?熊家一查,家主熊霸认出了那个标志。本当姬云是个屁,结果发现自己是个屁,还得赶紧放出去。拿姬云当瘟神一样,举家迁移去了南方。

崔闯看不出姬云的家徽有什么特别的。把这图案传回家里就是了。

然后就这样了。崔莺莺名花有主了。

崔家本身已经把她培养得足够优秀。整个五姓七家里,待嫁的女子中,包括内部给其他家族未来话事人联姻以及与用来与王公贵族乃至皇家联姻的,最顶级的几个嫡女中,崔莺莺也是最好的一个。

这些女子定下的陪嫁不是论车算的,也不是论街算的,那是论城算的。从田产到地契,店铺商铺,绫罗绸缎珊瑚玛瑙一应俱全。

就算这样,崔莺莺从被定下要与姬云联姻开始,也是噩梦的开始。崔闯两年里传回去关于姬云的消息越多,她需要学习的东西就越多。

两年里崔闯传回的消息显示,姬云懂的东西多而杂,杂而不精。天南海北,有的没的都知道些。就因为姬云瞎显摆把大海里那些玩意讲给崔闯听。崔闯听天书一样。结果崔闯把这大海天书传家里,崔家那帮老爷子也是懵逼状态。直接把崔莺莺往南方送。去海边认识大海海带皮皮虾那些去了。

这一切就为了崔莺莺有相匹配的学识。能与姬云有共同语言。

这崔莺莺过了门,伺候不好,没共同语言,以姬云脾气奇葩,爱好也奇怪的特性。一旦厌烦开始往外跑。那被冷落的滋味绝不好受。长期独守空房。心情低落,那活不了几年。

联姻,崔家有足够的经验。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考虑进去了。这也是为崔莺莺好。她要没了。姬云续弦找了别家的,那可真叫赔夫人又折兵。光那些陪嫁就得肉疼加心疼。要真那样,姬云不给,崔家都不好开口要回。

找孙思邈给姬云看病。一开始是崔家最卖力,后来太原王家后来居上。整个五姓七家都在找。

有些东西是口口相传的。不会写在纸上。

长期昏迷不醒就死了。这是大唐,不是后世现代可以输液,白蛋白,营养液啥的续命。太原王家本来不想帮着找,等姬云死了就拉倒了。但是没办法,不找不行。姬云太耐了。挺了一个月也就是瘦了一点而已。天知道还能挺多久?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是一个祖宗,通了气的,找孙思邈找得十分卖力。要是找到了,救了姬云。那他王家咋办?

姬云就是个奇葩,李世民爱其才,爱屋及乌。姬云要上房揭瓦,他李世民管搭梯子。只要能给他办事,能为其所用,奇葩就奇葩,高人子弟,必须是特别的。但是这奇葩,在认出姬云的鹰扑家徽这些古老家族眼里,那叫正常。

太原王家怕姬云这奇葩性子带记仇属性。要是碰上机会被姬云割肉痛宰,反不反抗都是个问题。

姬云说莫名其妙到了这里这话,骗鬼呢?鬼都不可能信,何况是人?上位掌权者没一个是傻蛋,那都是喝人血,踩着尸骨上去的。根本没人信。

一个姬云不值钱,但是背后可能存在的力量不能去赌一把试试。赢了,姬云一条小命。输了,全家死绝。这没必要去尝试真伪。那就选择拉开距离,或者不交恶。

谁找到孙思邈救活姬云。那姬云就得欠个人情出去。王家需要这个人情当护身符。防止姬云反目。

正所谓灯下黑,这回了真的够黑!

太原王家找到孙思邈的踪迹,就在清河县的一个偏僻村落。距离长安城只有五百来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