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唐朝的草蜢

作者:猫怕凉 | 分类:历史 | 字数:101.4万

第123章 没说出去的三季稻

书名:唐朝的草蜢 作者:猫怕凉 字数:2071 更新时间:2024-11-16 17:49:01

这说没说,李世民压着火回想了一下,也没印象。看着当时也在场的无名。

无名还站在上茶前按着杜如梅右肩的那个位置。只是稍微靠后了一点。无名稍微抬起点身子,小幅度摇了摇头。

得了答复,李世民看了看远处站在殿门那里的姬云,发现姬云还在无声张口的喃喃自语说着什么,口型依然是:我说了,我记得我说了……

嗨!这下难办了。这事要伤人了。但是兹事体大,马虎不得,伤人也是不得已,日后补偿吧“玄龄,你且安坐。朕还得问问”

房玄龄还保持着跪坐的姿势,盯着面前的茶盏目不斜视。身子前倾,微微低头“陛下有劳,臣静候”

“姬云”

姬云还跟那傻傻的自己无声狡辩,想着自己没错

“姬云!”李世民看姬云没反应,只好提高声音

这下姬云听脑子里了。看向李世民,因为不让说话。只好张着嘴做问询的姿势,眨巴眨巴眼睛。

“说话呀!”

姬云不确定是让他说话,还是呆呆的,右手松开扶着的左臂,右手握拳,伸出食指,指指自己。看着李世民,意思是:是说我吗?

唉!怎么回事这是?“说话呀!”

“嗳!说,呵呵”

“嗯。朕且问你,这占城稻属实?”

“昂,是,陛下。绝对有。句句属实的”

“哦,这个三,三季稻如何说?”

“陛下就是陛下,还记得清楚。那个房伯”

李世民扫视了下房玄龄后又看向姬云“慢着,朕在问你话,不要左右而言”

房玄龄听姬云提到他,又要说是他忘记的,想起身开口的时候,他身侧的无名身子没动,下垂的左臂微微一动,左手成掌,一转,正好压在房玄龄的右肩上,掌变爪,握了一下。打断了房玄龄的动作。

“哦。是。陛下您说”姬云的位置看不见无名的小动作。也没理会房玄龄刚才的小举动。

“嗯。那三季稻,朕记得不全了。再给朕详细说说”

“是,陛下。三季稻,就是同一块稻田,一年呐收三次的稻种,三次收获从低到高递加,大概的话,一年加起来,一亩水田一年出三石到六石稻米的样子。”

注:一唐石=现在53公斤。也就是约100斤。而据记载,唐开元盛世,一亩地平均(现在的0.8)出一石稻谷。一石,就是一担。容积单位。但也用来计算力道,如二石弓。

“哦,对。在哪里种合适?”

“这个得去南边,南方,那边啊日照短,雨水足,昼夜温差小,这样长势会很快。找地方种下去,多试一试。定有合适的地方”

李世民强压着砰砰的心跳,尽力让自己的声音平和,不引起姬云的怀疑“哦,好!真是天佑我大唐,一定把稻种取回来。呵呵!好好好”

房玄龄在外头找姬云问话的时候,听姬云说一定要让派出的人把两种稻种找到拿回来。因为当时是在街上不便详谈,加上他只知道占城稻的信息,关于突然出现的第二种稻种毫无丁点记忆心里很是着急!不得已,头对头,肩对肩贴近姬云,遮挡身形,怀里用手握拳伸出一根手指,姬云低头同样的动作,但是伸出的是两根手指。房玄龄再次比划了一次,而姬云给出的手势,还是两根手指。

这种事情不能模棱两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马虎不得。房玄龄自己不敢做决定,要姬云跟他进宫见另一个知情人,也就是李世民。但姬云固执己见,是房玄龄记错了。谁要去确认谁去问。反正自己不去,要看皮影戏去。这房玄龄哪能同意?结果拉拉扯扯吵吵闹闹互相指责最后搞成这样。

没声音了。李世民一看姬云不吭声,也不动。“姬云,你怎么了?”

姬云缓缓深几次呼吸,闭着眼“那个,陛下对三季稻还有多少印象?能不能告诉我?”这话音很慢,一股子不确定的味道。

这一问,李世民看向了房玄龄,而房玄龄同时看向李世民,他们意思一样:他开始怀疑他自己了。怎么办?

李世民与房玄龄都知道姬云有失心疯这种治不好的怪病,记不得很多事情了。

现在房玄龄算是知道何谓三季稻了。也庆幸自己固执对了。这么好的粮种。怎么搁置于荒野?但这是姬云的秘密,现在这个样子,他只能低头继续看着茶盏

这是大唐,没有心理医生。李世民能怎么办?拖呗!

“姬爱卿,别站着了,上前来,坐那”李世民指着右手边

两仪殿是李世民办公接待的地方。也相当于会客室。左右区分是很重要的规矩。

以秦为界限计算,秦以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但是古人又讲究东西南北,前后左右来区分贵贱高低。一直把(面对)南向视为至尊,而北向象征失败、臣服,宫殿庙宇都朝向正南,帝王的座位都是座北面南,做了皇帝又叫“南面称尊”,打了败仗,臣服他人叫“败北”、“北面称臣”。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这就出问题了,蔺相如要排序上在廉颇的右边,同时越靠近帝王的位置越尊贵,那这样的话,廉颇必须站在坐北朝南的帝王的左边(东)才能达到蔺相如在前的目的,但是尚右这个问题,帝王右边才是好位置。可右边是西,廉颇站帝王右边的话,蔺相如要排序在其右,那离帝王的位置反而不如廉颇的位置。这就很矛盾了。这样方位与尚右相违背。所以秦以后,开始改尚左。这样东南西北,与左右就能保持一致。如皇帝坐北朝南,文在东,武在西,这个站位,正好是皇帝左边是东,右边是西。文武,文在前武在后。

姬云没上前去坐,还原来的地方站着“陛下,能不能告诉我,还记得三季稻多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