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重启一九八七

作者:那年我吃鸡 | 分类:都市 | 字数:111.9万

第357章 咬钩

书名:重启一九八七 作者:那年我吃鸡 字数:3212 更新时间:2025-02-07 02:09:36

丁志远诧异道:“倪先生,此话怎讲,我怎么听不明白?”

倪洪斌苦笑道:“我们考察团九个人,两个女同志,剩下的要么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要么是我这种连枪都拿不动的老家伙。

丁先生,不怕你笑话,八月十九那天,我表面上镇定,其实心里七上八下的,就怕……。

唉,现在回过头看,虽然大家都平平安安的,可当时谁能知道以后的事情?

那天我听小许说,你带了不少保镖,呵呵,我呀,就厚着脸皮去拜访您了。”

丁志远哑然失笑:“多谢倪先生坦然相告,不过倪先生也说了,都是同胞,在外互相帮助嘛。”

“对对,都是同胞!丁先生,我干了,您随意!”

丁志远见倪洪斌又牛饮一般把酒倒进喉咙,不由得一阵无语,“倪先生真是海量,我酒量有限,尽力而为好吧?”

“丁先生随意。”倪洪斌说完,又换了一杯酒,“丁先生,这第三杯酒……。”

丁志远连忙道:“倪先生,不急不急,咱们聊聊天。”

“好好好,聊聊天。”倪洪斌感觉酒劲开始上头了,正好可以趁机缓一缓,“丁先生,我听陈教授说,您在莫斯科有银行?”

丁志远笑道:“我在香江有一家小银行,上个月刚在莫斯科开了分行。”

倪洪斌小声问:“丁先生,贵行能否帮忙解决点外汇?”

“哦?”丁志远心里一动,不动声色道,“倪先生需要外汇干什么?”

倪洪斌犹豫了一下,舔了舔嘴唇道:“这次来苏联考察的过程中,我听说有不少工厂正在偷偷往外买设备和技术。

他们的设备技术层次比我们要高得多,我看着眼馋啊!

我跟国内汇报沟通后,领导说能买就买,但外汇一分没有。

我这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唉!”

丁志远好奇问道:“倪先生看中了哪个厂的设备?”

“那可就多了去了!”倪洪斌掰着手指头,如数家珍道,“哈尔科夫拖拉机厂、哈尔科夫农业机械设计院,这两家是国内第一拖拉机厂的支援单位……。”

等倪洪斌滔滔不绝讲完,丁志远笑了笑道:“我听说苏联的技术水平不如东欧的,比如捷克斯洛伐克、东德,这两个国家是老牌工业强国。

倪先生要买设备和技术,为什么不去这两个国家看看?”

倪洪斌噎了一下,无奈道:“一分钱一分货,东德和捷克的东西好是好,就是太贵。”

丁志远差点没笑出声来,捡破烂的竟然还嫌贵,还有没有天理了!

“倪先生,你是农机司的司长,应该听说过东德的前进农机厂吧?”

“当然听说过!”倪洪斌眼睛一亮,“80年代初,四平联合收割机厂跟前进工厂以合作的方式引进E514型联合收割机的制造技术,我当时就参加过论证会。”

丁志远道:“倪先生既然这么清楚,你觉得前进农机厂的技术水平如何?”

倪洪斌想了想道:“跟西方发达国家的农机企业相比,肯定有所不如,差距在5-8年,但比国内的技术又强出不少。”

丁志远道:“据我所知,现在前进农机厂被西德托管局托管了,已经摆上了货架。倪先生有没有兴趣?”

倪洪斌愣了一下,有些不敢置信道:“丁先生,前进厂可是一个拥有6万工人的联合体啊,西德怎么敢卖?”

丁志远哂笑道:“倪先生,咱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崽卖爷田不心疼。

前进农机厂是东德的财产,它的死活关西德人什么事?

只有死了的前进厂,才是好的前进厂,西德的农机厂正好少了一个竞争对手。”

倪洪斌倒吸了口凉气,目光呆滞,喃喃道:“那前进厂的几万工人怎么办?”

丁志远摊摊手道:“成为东德几百万失业大军中的一员,自谋生路。”

“他们怎么敢?他们怎么敢?”倪洪斌眼圈都红了,“这是犯罪!”

丁志远微微一笑,等过个几年,希望你也能如此硬气地站出来,大声斥责:你们这是在犯罪!

“倪先生,我感兴趣的是汽车厂,对农机厂没什么兴趣。

只不过因缘际会跟西德托管局的人搭上了点关系,如何考虑,还是由你们拿主意。”

“哦?”倪洪斌立刻竖起了耳朵,顾不得替东德人民心疼,“丁先生想投资汽车产业?”

丁志远见对方咬钩了,不急不缓道:“只是有这个意向,但香江那边汽车工业配套不完整,我还没想好。”

倪洪斌激动道:“丁先生,香江人工那么贵,地皮那么贵,根本不适合搞工业!

您来内地投资啊,我们拥有完整的汽车产业链,土地价格也便宜,工人吃苦耐劳,工资还低……。”

完整的汽车产业配套?

丁志远都不知道该怎么吐槽才好,如果没记错的话,如今桑塔纳的国产化率应该刚刚超过60%,哪来的完整产业链?

这已经不是给自己脸上贴金的问题了,而纯粹是睁着眼睛说瞎话!

倪司长为了钱,脸都不要了!

丁志远耐心听完倪洪斌的自吹自擂,疑惑道:“倪先生,可我听说内地生产轿车需要资质,很麻烦的。我这人最怕麻烦了,我看还是算了。”

1987年,北戴河轿车工业发展会议上,确定在全国建设一汽、二汽、上汽三个轿车生产基地。

其中,一汽生产排气量2.0L以上的中高级轿车,上汽生产1.8~2.0L的中级桑塔纳轿车,二汽生产1.3~1.6L普及型轿车。

另外,天津、BJ、广州三个生产点从进口轿车散件组装开始,逐步实现国产化生产。

由此,全国形成了一汽、二汽、上汽三大轿车生产厂和BJ吉普、天津夏利和广汽标致三个小汽车生产厂,俗称“三大三小”。

除“三大三小”外,不再安排新的轿车生产厂点。

这就是所谓的轿车生产资质,没有资质,即使你有生产技术,也不能生产小轿车。

说白了,这“三大三小”就是特权垄断,没技术人才,国外车企给伱。

不会营销也不怕,在那个缺乏市场竞争的年代,合资车只要造出来就供不应求。

而且因为中资51%股比政策的限制,这六个狗东西坐收红利,可以说是躺着就能挣钱。

既然躺着就能把钱挣了,干嘛还要辛辛苦苦搞研发?

搞研发不得花钱,哪有直接从爸爸那里拿来的香?

于是这六个狗东西就躺在了合资的温柔乡里不思进取。

民脂民膏扶持了几十年,却造就了一堆扶不起来的阿斗。

倪洪斌没想到丁志远对内地的汽车工业这么了解,连轿车生产资质都清楚,看来不好忽悠啊。

不过,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他确实有造车的想法,否则根也不会知道生产资质这事儿。

想到这里,倪洪斌又燃起了希望,情真意切道:“丁先生,轿车生产资质也就是领导一句话的事情,如果您真想投资,我们部肯定会全力推动!”

“倪先生,你的建议我会认真考虑的。”丁志远跟倪洪斌打起了太极,使出了拖字诀。

反正苏联国有资产瓜分大潮还没到来,现在大多是厂长甚至工人偷偷摸摸地往外卖设备、技术,都是零敲碎打,小打小闹。

对丁志远而言,这种交易方式,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真正的好东西都在后面呢,耐心等着就是了。

倪洪斌也知道这种大事不可能一次就谈好,但他又不想轻易放过这个难得的机会,于是热情道:“丁先生,您什么时候方便来内地考察?”

“这……。”丁志远犹豫了片刻,“我打算在莫斯科过冬,体验一下这里的冰雪世界,顺便看看这里有没有什么好生意。明年吧,明年下半年。”

“明年下半年?”倪洪斌有一种我裤子都脱了,你就给我看这个的感觉。

不过转念一想,人家至少答应了,还给出了大概的时间,这已经算是很有诚意了。

“好,回国后我就跟领导汇报,做好准备工作。”

“倪先生,用不着那么麻烦,我这人嫌麻烦,简单点就好。”

这时,许琳终于从洗手间里出来,姗姗而来。

倪洪斌正好面朝宴会厅入口,许琳一进来他就注意到了。

看着许琳小脸红扑扑的,他还以为她是喝酒喝的,没有往别的方面想。

见丁志远扭头望着许琳,倪洪斌心里微微一动。

他跟丁志远打过几次交道,发现对方年纪不大,做事却滑不溜手。

按理说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都好面子,稍微被捧几句,人就容易发飘。

但丁志远却不一样,无论怎么捧他,他最多笑笑,让你感到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别提多难受。

有钱,低调,稳重,不飘,着实难得。

不过,他活了大半辈子,从来不相信一个人会没有任何缺点,无非没有发现而已。

所以,在发现丁志远注视着许琳时,他突然有了主意。

“小许,过来过来。”倪洪斌朝许琳招了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