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重启一九八七

作者:那年我吃鸡 | 分类:都市 | 字数:111.9万

第340章 记者

书名:重启一九八七 作者:那年我吃鸡 字数:3106 更新时间:2025-02-07 02:09:36

李黄瓜盘踞香江几十年,根深蒂固,有资格这么高调。

就算起风,也刮不倒他这颗参天大树。

丁志远不想当出头橼子,但又不想放弃这种花小钱露大脸、回报丰厚的机会。

捐款是肯定要捐的,关键是捐多少钱。

“陈经理,我们捐多少合适?”丁志远心里没底,想听听陈锦文的意见。

“这个……。”陈锦文迟疑了两秒钟,“一千万?”

“会不会有点多了?”丁志远觉得陈锦文最近有点飘了。

“多了?”陈锦文愣了一下,连忙道,“那……,八百万?再少有点拿不出手了。”

“八百万啊。”丁志远在心里盘算了片刻,“算了,还是凑个整,一千万吧。

智行控股、新星科技、万亚食品、讯智发展一家一千万,比李家诚少一千万。

既不张扬,也不小气,就这么办吧。”

陈锦文猛地咳嗽起来,连忙道:“丁先生,我是说一共捐一千万,不是一家一千万。”

“四家公司一共一千万?”丁志远白了他一眼,“一家二百五十万?

这点钱你打发叫花子呢?也好意思拿出手?”

陈锦文尴尬地笑笑,推了推眼镜道:“丁先生,智行控股拿出一千万没大碍,可另外三家公司都拿出一千万,可能有点吃力。

尤其新星科技和万亚食品是上市公司,捐款肯定要上股东大会。

讯智发展近期打算在内地建代工厂,资金也比较紧张。”

丁志远道:“这三家公司都是智行控股的子公司,就由智行控股出这笔钱吧,以四家公司的名义捐款。”

“好的,丁先生。”陈锦文觉得这样安排最好,智行控股不缺这点钱,再多十倍也拿的出来。

“赶紧去安排吧。”丁志远摆摆手道,“兵贵神速,争取今天把钱送过去。”

陈锦文走后,丁志远站在圆窗旁,没有像平时那样,俯瞰脚下的工蜂,而是眯着眼睛远眺北方。

不是我不想多出一份力,而是在这片盐碱地上,再如何小心谨慎都不为过。

读史使人明智,古往今来,凡是首富几乎没有一个好下场。

沈万山富可敌国,被朱元璋猜忌,最终落得籍没家产,发配充军云南边陲的下场。

胡雪岩同样是富可敌国的一代商业奇才,左大帅在的时候,风光无限。

但左大帅一死,他就失去了权力的庇护,最后身败名裂,倾家荡产。

临终前还被抄家,在凄凉之中郁郁而终。

唯有范蠡一人,落得好名声、好结局,功成身退。

越王实现霸业,范蠡当即泛舟五湖。

坐拥美人,放马南山,潇洒自得,身后还落下“商圣”之美名。

同样都是商人,为何中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凄惨没落者多,落得善终者少?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在这片盐碱地上,商人最好远离是非,即便远离不了,也不能不自量力往里扎。

如何把握好其中的度,比赚钱本身更重要。

钱没了,只要人还在,就还有翻身的机会。

可如果人没了,钱自然也就没了,遑论翻身的机会。

那些人甚至还要把各种脏水泼到你身上,让你遗臭万年,断子绝孙。

这就是这片土地上的“财富诅咒”。

丁志远不是圣人,只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所以,今后还是要多生孩子少说话,低调做人,低调做事。

要不就从了黎小姐?说不定她还能给自己生对双胞胎呢……

要不再等等,说不定朱因那边马上就有消息了。

相对于黎小姐,朱小姐更年轻,也更干净,是更好的选择。

想到下个月就要去莫斯科,丁志远心里不由得有些心急火燎。

不过,这个节骨眼他也不好意思去催陈百详,毕竟他还是要点脸的。

万一传出去,说水灾的时候,叻哥在忙着筹款,丁志远那个没良心的畜生竟然还有心思泡妞儿。

“老齐,老齐。”丁志远朝隔壁秘书室喊了两声,“陪我出去一趟。”

齐爱田连忙走过来,问道:“丁总,去哪?”

丁志远道:“不用安排车了,就在中环逛逛。”

出了怡和大厦,丁志远在齐爱田和两个保镖的陪同下,在街上漫无目的地溜达。

经过一个地铁口时,看到那里有个募捐点,围了一圈人。

路过的很多市民都自动上前捐款,有的捐10块钱,有的捐50,有的捐100,不一而足。

一个小女孩跟着她爸爸来到捐款箱旁,将怀里的存钱罐砸碎,把里面的零钱一股脑塞进箱子里。

一个衣着普通的老头儿,一下子捐了1000港元。

老头儿被一个记者模样的姑娘拦住,问:“这位先生,你为什么捐这么多钱?”

“身为炎黄子孙,救助灾区骨肉同胞义不容辞!”老头儿说完头也不回得走了。

丁志远不知道这老头儿是不是报社特意找来的托,但身在现场,他却能真切地感受到香江市民的真情。

“血浓于水”这四个字,香江人从来不只是挂在嘴边的,而是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用行动证明的。

过去几十年里,香江人救助过无数内地人的性命。

内地人刚来香江没房子住,香江人就把他们接到自己家里住。

没有衣服穿,香江人就把自己的衣服洗干净送给他们。

没吃没喝的,香江人就给他们送食物、送水。

港府想把内地人赶回去,香江人躺在车队前,好让车厢里的内地人赶紧跳车逃跑。

正是这批从内地来的新香江人,最热爱香江。

只有失去过,才懂弥足珍贵,才知道珍惜。

比如胡一鸣,他虽然生长于内地,但他现在比很多在香江出生的人,更热爱香江。

不止过去,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香江人一如既往地向世人践行着“血浓于水”的誓言。

今年的大水灾,98年的长江洪灾,以及08年汶川地震,香江从来都是海外捐款最多的地区,没有之一!

丁志远喜欢香江人的这种性格,爱憎分明,对就是对,错就是错。

而不是像某个地方的人,喜欢并习惯于用立场和阵营来判断是非。

他喜欢现在的香江,在这里生活,他不会感到压力,更不会惶惶不可终日,生怕自己一夜回到解放前。

两个保镖是香江本地人,也上前捐了款。

丁志远对家里的工作人员一向大方,他俩在香江属于高收入人群,一人捐了两千港元。

丁志远只好掏出钱包,从里面抽出一沓钞票,都懒得数,递给齐爱田道:“算咱俩的吧。”

齐爱田道:“我自己有钱。”

丁志远道:“你那点钱还是留着吧,意思意思就行了。”

齐爱田走到捐款箱旁,先把丁志远给的钱塞进去。

然后掏出自己的钱包,把里面的钱全掏出来,包括两个钢镚,一股脑塞进去。

丁志远和齐爱田随身带的都是百元以上的大钞,从钞票的厚度看,估计至少一万块钱。

女记者像是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立刻凑到齐爱田跟前,问道:“这位先生怎么称呼?为什么捐这么多钱?”

齐爱田有过一次丁志远被偷拍的经历,本能地对记者很反感,一句话不说从她身旁绕过去。

女记者却没有放弃,追着齐爱田问:“这位先生,你是做什么工作的?一个月薪水多少?

你刚才捐了多少钱?我看超过了一万,这是你一个月的薪水吗?

伱把薪水都捐了,下个月靠什么生活?”

齐爱田厌恶道:“你再跟着我,别怪我对你不客气!”

女记者被齐爱田的表情吓了一跳,但随即激动得声音都开始发抖了:“这位先生,你是内地人?”

“让开!”

“这位先生,你什么时候来香江的?对香江有什么印象?有什么话想对内地同胞说的?”

丁志远看到齐爱田已经到了发飙的边缘,担心他真的忍不住暴揍女记者一顿,赶紧朝女记者招招手。

“靓女,我是他朋友,他是PTSD患者,有暴力倾向,有什么想问的,你可以问我。”

齐爱田翻了个白眼,丁总又犯病了,也不知道这个女记者在丁总面前能坚持多久。

“先生普通话说的真好。”女记者见丁志远穿着打扮不一般,身旁还站着两个虎视眈眈的保镖,以为他是香江人。

“我跟他都是内地来的。”丁志远用粤语道,“你是哪个报社的?”

“我是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三年级学生,这个暑假在《星岛日报》实习。”女记者语速飞快地自我介绍,好奇地打量着丁志远。

“你还在上学?”丁志远也在打量着女记者。

女记者笑着问:“怎么不像吗?这是我的学生证和工作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