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一九八七
作者:那年我吃鸡 | 分类:都市 | 字数:111.9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72章 晚了!
第173章 晚了!
这已经是陈鸣第二次邀请丁志远读他研究生了。
丁志远听得出来,陈鸣这次的邀请跟上次不同。
上次邀请纯粹是开玩笑,而这次语气真诚了许多。
不过,他现在正处于事业上升期,哪有时间读研究生?
于是他婉拒道:“我本科还没毕业呢,这个以后再说,以后再说。”
陈鸣道:“这次我是认真的,以后你什么时候想读,我随时都欢迎。”
“一定一定。”丁志远感受到了陈教授的诚意,决定以后真想读研究生的时候,就给他个面子,喊他一声老师。
“陈教授,调研报告我刚看完,有不少疑惑。”
陈鸣没好气道:“你有疑惑等我回来讨论嘛,干嘛欺负我学生?
白杨本来就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小姑娘,让你这么一折腾,回去肯定又得哭鼻子。”
丁志远眨巴眨巴眼睛道:“原来陈教授也知道女学生自尊心强啊,上次在这里伱好像也没给她留面子啊。”
“我……。”陈鸣被噎得够呛,道:“两码事儿,两码事儿。说正事,说正事。”
换了一壶新茶,陈鸣在沙发上坐下,给丁志远倒上新茶,举起杯子道:“这次调研收获不小,在这里我代表课题组,感谢丁总给我们提供这么一个宝贵的机会。”
丁志远摆摆手道:“陈教授,咱们又不是第一次合作了,你再这么客气,以后我可不敢再麻烦你了。”
陈鸣正色道:“这次调研成果不小,所以我必须得表示一下我的谢意。
丁总,你应该知道,我在调研报告中提出的观点,跟现在官方的观点正好相反。
这是我之前没有想到的,同样也是我认为这次调研成果巨大的地方。”
丁志远点点头道:“这也是我疑惑的地方。”
陈鸣道:“你有没有听说过去年美国的经济学家访华?”
“弗里德曼他们?”丁志远隐约记得报纸上曾报道过。
陈鸣道:“美国经济学家从新自由主义和货币学派的立场看我们的经济改革。
他们都认为制约中国经济的根本问题是供给不足,所以才会发生经济过热。
他们给出的根本性建议是,必须加速进行彻底的改革。”
丁志远有些不确定问:“萨克斯的休克疗法?”
“差不多,甚至比这还要更进一步。
之前我跟国内大多数同行一样,也赞同美国专家的建议。
认为长痛不如短痛,改革要一步到位。”
丁志远皮笑肉不笑道:“一群美国人,不远万里来到内地,为我们的经济改革出谋划策,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国际主义精神?”
陈鸣显然不想在这方面多谈,岔开话题道:“最近这半年,我一边调研,一边重新研究了《资本论》,从马克思的危机理论中,我获得了一些新的想法。
就比如企业三角债问题,正是由于众多企业所生产的产成品卖不出去,库存积压极其严重,才导致生产资金收不回来。
于是形成了企业间的债务链,并且还不了银行债务。
这个所谓的“三角债”问题,其实质就是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中所讲的‘金融信用危机’。
换句话说,发生金融信用危机的真正原因,正是由于企业生产的产成品转入库存后发生大量积压,才导致了市场资金的回流困难。
这其实就是古典经济学所讲的‘生产过剩’型经济危机。”
丁志远若有所思道:“你的意思是,目前发生的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问题实际是出在‘生产过剩’所造成的金融流通链条的阻断上?”
“没错!”陈鸣眼睛一亮,对丁志远的评价又提高了一层,“丁总,我说你就甭在地理系读了,转到我们系吧,到时候我亲自带你!”
丁志远打了个哈哈:“再说再说。”
老子走了,尹爽那个小少妇怎么办?
老子现在正在猛攻二垒,岂能半途而废?
陈鸣道:“目前国内的经济改革已形成市场流通的多元化,破坏了原来国营商业对于企业产品统购统销的旧体制。
这就导致了多数国有企业在直接面对市场后发生销售困难,所以表面上是某些基础产品呈现严重‘短缺’,是所谓‘经济过热’。
但是如果看一看企业的库存数字就会知道,各地都出现了大量的产成品积压。
一系列商品库存一直在不断高攀上升,而正是产成品的销售困难,导致企业之间资金周转困难,货币稀缺,导致还债困难。
简而言之,国内经济面临问题绝不是‘短缺’,而是‘生产过剩’。”
丁志远道:“陈教授,在看你调研报告之前,我虽然也不认为当下是短缺经济,但也没想到生产过剩的问题这么严重。
你有没有想过,你这种观点在现在这个节骨眼上可是异端邪说啊,甚至很有可能被群起而攻之。”
陈鸣不置可否地笑笑:“我都能猜到他们会怎么说。
陈鸣这纯粹是胡说八道,是完全缺乏经济学基本常识的无知滑稽之谈。
中国这么穷的一个国家,怎么会有生产过剩?
实际上,国内很多所谓的经济学家根本不懂得经济学意义上的‘生产过剩’实质是一个金融概念。
与物质匮乏即穷和富的问题并没有关联,再穷的国家也可能发生与金融危机相关的生产过剩。”
丁志远道:“你在报告中提的几个建议,比如削价清理库存囤积品,换取资金快速回流,从而加快资金周转速度。
降低银行利率,释放居民储蓄,鼓励居民消费,从而激活市场,等等。
这些建议都是好建议,但这些建议对我好像没有什么用处。”
陈鸣用诚恳的语气道:“丁总,我知道你想干什。
但正像你刚才说的,当下的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实际上是由‘生产过剩’导致的金融流通链条断裂导致的。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从底层逻辑上,也就是金融方面入手。
恕我直言,这个工作靠你我根本完成不了,必须得从更高的层面来解决。”
丁志远苦笑道:“陈教授,我就一个小人物,只是想倒腾点库存物资,不想管什么金融啊、危机啊之类的事情。”
陈鸣轻轻咳了咳道:“丁总,晚了。”
丁志远茫然道:“什么晚了?”
陈鸣道:“这次调研得到了省计委的大力支持,省计委的卜主任也非常关心。
所以,我在调研报告的基础上,给卜主任写了一份精简版报告,前天就交了过去。”
丁志远无语道:“陈教授,你拿着我的钱,给省计委干活,这样不好吧?”
陈鸣尴尬道:“丁总,你别误会,卜主任只是想了解一下基本情况。”
“了解一下基本情况?”丁志远翻了个白眼,“了解了解,然后省计委就甩开我自己干了。
哦,我出钱出力,忙活了大半年,最后一根毛都没捞到。”
“怎么会!”陈鸣自觉这事儿干得不太地道,连忙给丁志远续上茶,“丁总,计委这个部门厉不厉害?
厉害,确实厉害,权力很大。
但计委再厉害,他也只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衙门,离下面还远着呢。
你懂我的意思吧?”
丁志远道:“懂,没人没钱,权力再大也只是个摆设。
红头文件发了一大摞,执行不到位落不了地也是白瞎。”
陈鸣猛地一拍大腿,竖起大拇指道:“丁总你是个明白人!
咱俩现在关起门来说话,我就跟你说点掏心窝子的话。
如果计委想干成这件事,需要哪些部门的配合?
工业、财政、银行、地方政府、商业、物资、供销、企业等等。
这么多部门,牵扯到多少利益?
别的不说,银行就不会给面子。
所以说,光从行政上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个人是不看好的。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也只能引入市场的力量。”
丁志远叹了声气道:“陈教授,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我也跟你说句掏心窝子的话。
我就是想赚点小钱,而你刚才说的那些事,是肉食者该操心的。
我只是个小人物,小胳膊小腿的,总之,我不想给自己惹麻烦。
算了算了,这事儿就到此为止吧。”
说完,他毫不拖泥带水地起身离开。
“丁总,丁总!”陈鸣追出办公室,“你听我说,你没必要有什么心理压力……。”
丁志远抬手打断道:“陈教授,我知道这事儿不怪你,尾款我这两天就打给你。”
“哎呀,丁总,我不是这个意思……。”陈鸣根本拦不住丁志远,只能目送着他离开。
“唉!”陈鸣苦笑着摇摇头,这锅背的,实在是……,我也不想啊!
回到办公室,犹豫了一会儿,陈鸣拿起了电话,给卜主任打了过去。
“卜主任,你好,我是陈鸣。”
电话那头,卜主任笑道:“陈教授啊,报告我看过了,陈教授不愧是喝过洋墨水的,让我受益匪浅啊。”
陈鸣谦虚道:“都是我的一家之言,肯定有很多不足之处,还请卜主任多多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