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一九八七
作者:那年我吃鸡 | 分类:都市 | 字数:111.9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48章 大题目
第149章 大题目(今日万字12,求订阅!)
跟国库券生意不同,盘活库存商品可是个细水长流,可以当成一生事业来奋斗的生意。
只要市场经济还存在,只要人性依旧贪婪自私,就必然存在过剩的产品。
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过剩的产品只会越来越多,价值规模也会越来越大,其中的利润也会越来越可观。
最重要的是,这个生意具有天然的政治正确,能做到个人、集体、国家多方共赢!
甚至丁志远觉得这个生意亏本都可以做,都要做。
因为在他看来,这个生意背后隐藏的庞大经济信息数据库,才是最值钱的。
21世纪什么最值钱?
人才?
不,只要有钱,有资本,什么样的人才买不到?
21世纪最值钱的是知识,是信息,是数据!
他现在做的国库券生意,本质上做的就是信息的生意。
要盘活闲置的库存产品,就必须先摸清家底。
掌握有什么,有多少,是谁的,在哪里,品质如何,等等。
把各地的库存产品信息汇集在一起,建立库存产品数据库。
而这只是供给端,要想把这些库存产品卖出去,还得找到买家……
特么的,难道也要建一只“中供”铁军?
不同的是,“中供”铁军卖的是网站、会员,他建铁军卖的是积压产品,也不知道哪个更难卖。
原本他正发愁国库券生意结束后,大哥的那几百号战友该怎么安置。
现在他不仅不发愁怎么安置,反而发愁人太少了。
全国31个省、直辖市,几百个地级市,两千多个县、区、市,即便每个县只安置一个业务员,那也需要将近3000个人!
要保障业务正常开展,至少还得翻个三四倍。
盘活库存产品只是第一步,在这个过程中,业务员难道不可以顺带着收集各地的厂家信息、产品信息?
反正要做撮合交易嘛,撮合库存产品交易是撮合,撮合正常产品交易也是撮合,为什么不合二为一,整合资源呢?
撮合完交易后,交货要运输吧?
搞一个仓储物流公司,来承担交易双方的物流运输。
在交易过程中,万一交易双方资金有困难怎么办?
搞供应链金融,为中小企业提供便捷、高效、安全、稳定的融资服务……
想到这里,丁志远不禁哑然失笑,转来绕去,似乎又回到了上辈子的老本行——供应链物流。
虽然上辈子他的公司是搞供应链物流解决方案的,不涉及具体业务,但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
一切生意的尽头都是金融,无论是实体行业,还是互联网公司,只要做大做强后,无不最终朝着成为金融公司这一目标狂奔。
供应链企业在搞金融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可以将触角深入到实体经济的每一个环节。
从原材料的采购、运输,到生产加工,再到销售,只要商品在流转,就离不开金融服务。
商品生产、流通的每一个环节,企业都要缴纳增值税,而供应链金融企业也可以正大光明的在上述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抽取服务费。
这就有点香了……
抓小放大,以服务于中小企业为主,一旦做成了,这才是真正的“大而不能倒”
丁志远精神一振,睡意全无,连忙从包里拿出笔记本,就着昏黄的台灯奋笔疾书。
不知过了多久,丁志远写完最后一个字,起身在窗户边伸了个懒腰。
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他才发现自己居然肝了整整一夜。
不仅不累,反而精神奕奕。
年轻真好!
黎明的空气中稍微带着丝丝凉意,丁志远趁机上床打了个盹儿,不料一觉睡到了快十点才醒。
昨晚本来计划今天上午去岳顺民和纪英才厂子里参观,但现在时间来不及了,他退了房后就直接往回赶。
到家时,已经下午两点多了。
这次在上海呆了小半个月,回来后发现隔壁的房子已经腾出来了,而且按照他的设计,在院墙上开了一个门。
他的被褥也被搬到了隔壁,原来的卧室被齐爱田霸占了。
“老齐,我哥呢?”
“伟哥中午吃完饭就回朝天宫了,今天有两批人要提款。
对了,丁总,柜子里的衣服我和伟哥都没动,你自己收拾吧。”
齐爱田虽然在这里住了快一个星期了,但柜子里的东西他不敢乱翻。
万一翻出女人用的东西,那多尴尬。
丁志远只好找了个编织袋,把柜子里的衣服一股脑装进去。
看到上次在上海给任冲买的那套内衣,他不禁有些心痒难耐。
任冲走了半个多月了,他也吃了半个多月的素,实在有点难熬啊……
要不去健个身?
真的就去泡个温泉澡,再按个摩,别的什么都不干,任冲应该不会介意的。
不过,一想到老操已经出国了,他就自动熄了这个心思。
第148章 大题目
把衣服搬到隔壁,也懒得收拾,返身回到另一边,拿起电话给南大工商管理系的陈鸣教授打过去。
运气不错,陈教授现在正在学校办公室,丁志远赶紧骑上自行车赶了过去。
陈教授其实很年轻,三十岁出头的年纪,金陵本地人。
77级人大经济系,本科期间在法国留学了两年,毕业后分配到社科院工作,第二年调到了南大任教,现在是南大工商管理系的硕士生导师。
年初丁志远委托陈教授做了国内矿泉水市场的调研,陈教授交了一份令他非常满意的答卷。
本着做熟不做生的原则,他这次又来给陈教授送钱了。
丁志远来到陈鸣的办公室,发现他的一个女学生在里面。
“小丁,不好意思,学生的论文有点问题,我先跟她讲一下,你随便坐。”陈鸣跟丁志远打了几次交道,说不上多熟,但也不生分。
“陈教授,你忙,我不着急。”丁志远在沙发上坐下,自来熟地倒了杯茶。
等了差不多二十分钟,女研究生眼眶通红,瘪着嘴离开了办公室,出门后终于忍不住抽泣地哭出声来。
丁志远对此见怪不怪,调侃道:“陈教授,没想到伱这么严厉,幸亏你不是我导师。”
“你要是想读我研究生,我热烈欢迎!”陈鸣开了句玩笑。
“有机会一定。”丁志远没有把话说死,印象中陈教授以后混得不错,好像还拿了国务院津贴,读他的研究生不吃亏。
“刚才那姑娘研几的?”
“暑假结束就研二了,一点紧迫感都没有。”
丁志远无语道:“才研二啊,离毕业还早着呢,至于么?”
陈鸣翻了翻眼皮道:“论文发不出来就毕不了业,他们不急,我都替他们着急!
无事不登三宝殿,你刚才电话里说找我有什么事?”
丁志远道:“这次还是想请你做个调研。”
“哦?”陈鸣笑了笑,“这次是什么产品的调研?”
上次矿泉水的调研,丁志远给了5万块钱的经费。
不到四个月时间做完,只花了两万出头,剩下的两万多块钱够他课题组使用一年了。
虽然这种短平快的横向项目没多少学术价值,但至少能让他养活课题组。
恰饭嘛,不寒碜。
“这次不是产品调研。”丁志远摇摇头道,“我想做一个盘活企业库存产品的调研。”
“盘活库存产品?”陈鸣立刻来了兴趣,连忙问:“你仔细讲讲。”
“我昨天路过武进……。”丁志远没提去上海的事情,简单地把昨天在武进的所见所闻所想讲了一遍。
陈鸣听得很仔细,一边听一边在笔记本上写东西。
等丁志远讲完,陈鸣双眼发亮道:“这可是个大课题啊!”
丁志远道:“陈教授,经费不是问题。”
陈鸣摆摆手道:“我不是说经费的问题,我的意思是,你出的这个题目,本身就是个大题目。
无论是从课题的背景、意义,还是目的,都跟国家当下的经济形势相契合。”
说到这,他笑着摇摇头道:“这应该是计委的活儿,省这一层级的计委都不行,得国家计委干才行,你有点越俎代庖了。”
丁志远眨巴眨巴眼睛道:“陈教授,我年纪小,你可别吓唬我。
我就是想搞清楚这门生意能不能做,绝对没想那么多。
你就告诉我,这活儿你接不接吧。”
陈鸣道:“接肯定要接的,我对这个课题很感兴趣,就算不给我钱,我自带干粮也干。”
“这可是你说的?”丁志远立马打蛇随上棍,“陈教授,那我真要吃白食了啊。”
陈鸣噎了一下,无奈道:“小丁先生,差旅费总要给点吧?
你看我养着这么多学生,也不容易啊。”
丁志远哈哈一笑:“陈教授,跟你开玩笑呢,老规矩,还是你开价。”
陈鸣想了想道:“我刚才没夸张,这个课题太大,靠我一个课题组有点力不从心。
你看这样行不,先做咱们苏省的调研,把苏省基本情况摸清了,再考虑其他。”
“陈教授,咱俩的想法不谋而合。”丁志远对陈鸣的谨慎态度很满意,“咱们省工业经济和商业经济发达,又是乡镇企业的重镇。
咱们省调研完,长三角的情况也就八九不离十了,最多再做点补充调研就行了。
如果人手不够,你可以做项目总负责人,把一些不重要的工作外包出去。”
陈鸣道:“我也是这个意思。不过这样一来,就得给课题起个好一点的题目。
盘活企业库存产品,有点不够宏大。”
丁志远道:“其实叫库存产品并不准确。
我的想法是,库存产品包括已经完成生产可以随时进入商业流通领域的产成品,也包括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
只要是积压、闲置的物资,都应该一并考虑。”
陈鸣点点头道:“无论是产成品,还是半成品,本质上是企业的资产,我看不如叫盘活企业闲置资产。”
丁志远暗自翻了个白眼,老子还想多活几年呢,企业尤其国有企业的闲置资产是谁都能盘活的吗?
90年代后期,国企改制,盘活最多的是国企的存量土地资产。
结局如何,懂的人都懂。
2010年代后期,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存量资产盘活又提升了日程。
盘活方式花样翻新,比如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产权竞价交易等等。
花名不少,但其实都是新瓶装旧酒,跟90年代存量土地资产盘活有异曲同工之妙……
所以,除非真有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否则能不沾最好还是不要沾。
“陈教授,企业资产这个概念有点太大,设备、技术,甚至厂房、地皮这些不动产,都算资产。
呵呵,我觉得还是要聚焦当下企业库存产品的积压和滞销这个主要矛盾上来,其他的以后再说。”
陈鸣笑道:“你还挺谨慎的,行,听你的,那就叫盘活企业闲置库存物资如何?”
丁志远道:“这个可以。”
两人又交换了一些想法,具体怎么调研,调研什么,还需要陈鸣拿出调研方案来再讨论。
等丁志远告辞离开后,陈鸣坐在椅子上陷入了沉思。
过了一会儿,他拿起桌上的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
“喂,哪位?”
“卜主任,是我,南大的陈鸣。”
“哦,是陈教授啊,麻烦你稍等一下,我把这个文件签完。”
等了差不多半分钟,电话那头卜主任交代秘书把通知签发下去,重新拿起话筒笑道:“陈教授,你可是大忙人啊,怎么有空找我?”
陈鸣道:“卜主任,您笑话我呢,我是瞎忙,您才是真正的日理万机。
是这么回事,刚才我接了一个研究课题,题目很大,我能力有限。
思来想去,也只有您能帮上忙,所以我现在向您求援,恳请卜主任的指导。”
“陈教授你是咱们省经济领域的大专家,喝过洋墨水的,让我指导你,我可不敢当,不敢当。”卜主任爽朗地大笑道。
尽管知道对方是在恭维自己,但俗话说的好,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在这方面,卜主任也不能免俗。
所以,他的态度比方才亲热了几分,问道:“什么课题让你这个大专家都发愁?”
对于卜主任的客套话,陈鸣可不敢当真。
他是省内能挂上号的宏观经济专家不假,也在法国喝过洋墨水,但who care?
在权力面前,所谓的学术权威就是个屁!
他知道卜主任是真的日理万机,不敢怠慢,连忙道:“是一个关于企业库存物资盘活的调研……。”
卜主任一开始还不怎么在意,但听着听着脸色变得严肃起来,就连秘书进来请示都被他挥手赶了出去。
“卜主任,基本情况就是这样,我觉得这个课题很有意义。
如果能把它做好,对我们省,乃至全国层面上企业存量资产的盘活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卜主任道:“陈教授,我完全赞同你的意见。
你稍等一下,我看看日程安排……。
你看这样行不行,明天下午四点后你来我这一趟,咱们好好聊一聊。”
陈鸣道:“好的卜主任,那我就不打扰您了,您忙。”
挂了电话,陈鸣长长吁了口气。
如果能得到省计委卜主任的支持,那么这个课题做起来就容易多了。
听电话里卜主任的语气,显然对这个课题也很感兴趣,应该问题不大。
现在就看明天卜主任怎么表态了。
不过,为了得到卜主任的重视,他必须得在见面之前好好准备一番,至少要把课题的研究框架拿出来……
丁志远刚回到家就接到了赵平的电话,经过昨天和今天两天的发酵,那些高位买入股票的人,纷纷割肉止损。
上海驻点的十五个人,分头扫货,今天下午就买入了将近两百万的股票。
“哥,我觉得咱们有点急躁了。
今天这一波抄底虽然收获不小,但也让那帮人又生出了侥幸心理。
哥,要不咱们再给他们来几次,不用多,两次我就能把他们的裤衩扒下来。”
丁志远拿着电话愣了愣,无声地叹了声气。
小赵以前是一个多善良、多耿直的好孩子啊,现在怎么变得如此残暴,如此邪恶了?
老子只是想从别人身上咬下一块肉,赵平却想把他们生吞活剥了,连骨头渣子都不打算留下。
这到底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
沉默了几秒钟,丁志远道:“平儿,我一直跟你说,股市是个赌场,不可能永远都赢。
见好就收吧,明天一早,你就回来吧。”
“哥……。”赵平正准备大鸟,不,大鹏展翅,一展身手呢,结果丁志远的话犹如一盆冰水直接浇灭了他的雄心壮志。
“就这样,回来了再说。”丁志远并不善于安慰男人受伤的心灵,冷酷无情地挂了电话。
上海上市交易的股票一共才1600万的盘子,今天下午吃下了一百多万,再加上之前陆陆续续买入的50万,他已经手握七分之一的流通股票了。
不能竭泽而渔,如果鱼没了,以后想再吃鱼的时候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