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我的父亲是崇祯

作者:枚池 | 分类:历史 | 字数:71.2万

第二百七十八章 战况

书名:大明:我的父亲是崇祯 作者:枚池 字数:2175 更新时间:2025-02-01 02:10:44

第281章 战况

朱慈烺的诏令之中,并没有提及忠贞营的去处。关于堵胤锡的任命,也只是在南京城中溅起了小小的水花,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

朝野上下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恩科殿试的结果上。

尤其是那些在朝中有些地位的人物,已经开始四处打探这批士子们的籍贯和师门,以期网罗到各自的门下,收纳到乡党之中。

然而今岁恩科的成绩,可谓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一向广出人才的南直隶,在大量北人流入之后,这次并没有太过耀眼的成绩,反倒是浙江一省,有不少考生名列前茅。

状元绍兴府朱之瑜、榜眼贵阳府杨文聪、探花广州府黎遂球,二甲第一名绍兴府张煌言,二甲第二名徐州阎尔梅,二甲第三名南昌府朱统銮。

朱慈烺看好的郑森,还有无数东林君子寄希望的侯方域,都在二甲二十名开外,至于在乡试里成绩亮眼的夏完淳,则落到了三甲。

在有心人的探问之下,很快便把榜单上的人的信息打探的一清二楚。人们听了之后,这才知道,榜单上前列的这些士子,皆是大有来头。

状元朱之瑜,被称“文武全才第一”,在乡试之时便一鸣惊人,如今连中三元,可谓荣耀之至。

榜眼杨文聪一向有才名,且是凤阳总督马士英的妹夫,据说是文武双全,一直都在马士英的帐下效力。

探花黎遂球因远在两广,名声稍弱,然而其近年多与名士结交,入复社,在江南之地也有不少的名望。尤其是崇祯十三年过扬州时,赋黄牡丹诗十首,被钱谦益推为第一,一时声名显赫,呼为“黄牡丹状元”,又因家境优渥,保养得当,清癯儒雅,自有一番风度,遂被作为探花郎的人选。

在二甲里面,许多人也是颇具才名,张煌言和阎尔梅自不必说,皆是声名显赫之辈。

如黄宗羲、侯方域等人,也是出自于东林或复社的青年才俊。

最令人意外的,当属二甲第三名的朱统銮。

作为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弋阳王朱奠壏的七世孙,在宗室改授的大背景下,朱统銮积极响应朝廷的政令,前来南京应试。

本来只是打算着应付了事,却考了这么靠前的一个名次,无疑让那些对宗室怀有成见的御史言官们瞠目结舌。

当即就传出了一些小道消息,说是皇上有意施恩于宗室,这才在殿试里格外开恩,给了朱统銮这么高的一个名次。

要不然,为何在会试里不显山露水的朱统銮,到了殿试中,竟能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绩?

如此牵强附会的话,在每一年的科考放榜之后,都会有大量的人深信不疑。

朝廷也不可能完全禁止这样的流言,只能是听之任之。

不过,对于朱慈烺来说,朱统銮的崭露头角,可谓是意外之喜。有了朱统銮这样的成绩,无疑为宗室改授开了一个好头。

在放榜之后,朱慈烺便以家宴的名义,召了朱统??进宫,和福王、唐王等宗室共进午膳,宴后还赐了朱统銮一副宋代名家黄庭坚的书帖,以资鼓励。

随着传胪唱名、礼部赐宴、跨马游街等仪式过了一遍,乙酉恩科也进入了尾声。

按往常而论,一甲三人立即授翰林院修撰、编修之职,二、三甲还要再经朝考次,择优入翰林院为庶吉士,观政于诸司衙门,其后便有机会留在京城任官。

然而今年的恩科之后,除了一甲进入翰林院之外,其余人在参加庶吉士考之后,跳过了观政,直接进入了吏部的铨选名单。

这就意味着,今岁的这些新科进士,只要成绩符合朝廷的预期,就会被直接用了起来。

原本士子们还担心,在宗室改授的背景下,宗室子弟必然会挤占士子们的位置。今年的恩科,怎么着也得在翰林院过上几年才有实授。

没想到非但没有耽搁,反而直接给了士子们授官的机会。

既然不用去翰林院熬资历,他们这些人,不论二甲和三甲,也就是京官和外任的区别。

就在南京城里的考生翘首以盼,等着吏部选官之际,河南那边的战况,也进入了白热化的程度。

得到了堵胤锡带着忠贞营五万大军进入河南的消息,越其杰总算是安心了不少。

有了湖广大军作为后盾,即便失去了归德府,他和他的残部也有去处,不必如丧家之犬一般,被清军追的到处逃窜。

是以无论清军如何挑衅,哪怕是将祥符团团围住,越其杰仍是坚守祥符不出,做好了固守的打算。

祥符是开封府的治所,是河南数一数二的大城,城池还算坚固。

崇祯十五年,闯贼率部多次攻打祥符,甚至用上了火药轰炸,均是无果而终。

他手底下的这些人,当然不如当年祥符守军,然而也经过了几个月的操练,于守城很有心得,坚持一个月不成问题。

打定了这个心思之后,对于归德府那边的求援,越其杰一概都派人转送到了陈州。

左右眼下是由堵胤锡总督各处的军事,他这个河南总督,安心守好祥符,等待救援就是,何必越殂代疱,去管归德府那边的闲事?

更何况,听说建虏的大军已经渡河了两三万人,以他手头上的兵力,也无力去援救他处。

不过令他惊奇的是,虽然祥符未主动向周边求援,然而接连着十余日,总能看到城下有打着明军旗号的援军,和围困祥符的清军斗成一团。

想来是得了新任督师堵胤锡的号令,来解祥符之围,只是这法子,未免太过愚蠢。

不出意外,这些援兵根本就没什么战力,在清军的凶猛攻击之下,往往是一击即溃。

越其杰不由在心中感慨,看来朝中不但无可用之兵,更无可用之将。

这位新任的督师堵胤锡,不见得高明到哪里。

哪怕是将援军集结一下,再和敌军决一死战也好。

如此一队一队的上来,不但解不了祥符的围城,反而给敌军增添了不少的士气。

朱统quan的名字显示不出来,就以朱统銮代替了。历史上他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朱耷,或者叫八大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