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我的父亲是崇祯

作者:枚池 | 分类:历史 | 字数:71.2万

第二百七十五章 败退

书名:大明:我的父亲是崇祯 作者:枚池 字数:2108 更新时间:2025-02-01 02:10:44

第277章 败退

一旁的孙之獬眼见着多尔衮的脸色瞬间拉了下来,忙制止了陈明夏下面的话,说道:“王爷果然是高瞻远虑,我等自愧不如。奴才以为,攻占江南之地,自无不可,不过在大军南下之前,必须要先行收复河南和山东,免了后顾之忧,咱们的大军方能安心的进取江南。”

洪承畴附和道:“山东有肃亲王镇守,倒也不会有太大的差池。臣担心的是河南的形势,据河南巡抚凌駉回报,这半个月,残明的越其杰和黄得功部一直在河南活动,气焰嚣张,大有一统河南的架势,甚至还攻入了大名府,早晚成为我大清的心腹大患。王爷若是有发兵的心思,不妨先派人深入河南,肃清残明的余部,占据怀庆府、河南府、开封府等要地,其后不论是西进陕西,还是南下江南,皆是一路无碍。”

“你们也是如此想的吗?”

多尔衮环视一周,眼见着其他人都齐齐点头,说道:“好,就依你们的想法,先收取河南,再视形势进军江南。”

群臣皆是松了一口气,待出了皇极殿,便遵着多尔衮的吩咐,开始忙起了各自的事情。

按着多尔衮的意思,清廷从山西那边的大军中,抽调了一万八旗军、四万汉军旗和绿营军出来,交由多铎指挥,带领孔有德、耿仲明等旧明降将,发兵进军河南。

多铎发兵之后的第四日,燕京这边却收到了关外传来的消息,说是顺治帝福临的车驾已行至山海关外,不日就可抵达燕京。

原本还在关注着大军征程的燕京上下,不得不将精力放在了迎奉皇帝上。

对于多铎的出征,多尔衮倒没太多的担心,他的弟弟他最清楚,一向骁勇善战,多立功勋,眼下带的这五万兵马又是精挑细选,对付河南的残明军队,自不在话下。

在上下的瞩目之中,顺治帝于七月十七到了燕京,那些等着功名富贵的朝臣,无不松了口气。

果然,就在七月十九,清廷颁布了诏令,定于八月初一,顺治帝福临于燕京再次行即位大典,封赏上下三军。

随着时日推移,很快便到了八月初一这一日,在多尔衮率领的诸王以及满汉大臣的劝进下,顺治帝福临先是在天坛祭天,随后在皇极门举行即位大典,发布诏书,称“定鼎燕京,以绥中国”。

燕京的即位诏书发出时,多铎的大军行进的也极为顺利。

八月初九,多铎大军至南宫县,扫清了盘踞在附近的流寇;

八月十二,大军进入广平府,派出斥候打探明军动向;

八月十五,大军于魏县和明军交锋,斩杀明军两千余人;

八月二十,明军弃了大名府,退守濮阳、浚县一带。

多铎却没有乘胜追击,反而是留了孔有德与明军对峙,自己带着大军向西,进入了彰德府。

彰德府治所安阳,乃是明赵藩的所在,清军委任的河南巡抚凌駉,行辕就设在了赵王府内。

随着多铎的大军到了安阳,凌駉便让出了赵王府供大军的将领居住,自己则是搬到了城里的县衙之中。

多铎也听说过凌駉的名头,知道自己的兄长多尔衮对此人极为重视,是以见到凌駉时,也不免客气了几分。

他之所以选择进入彰德府,除了大军休整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当面给凌駉下达一个重要的军令。

待大军攻破卫辉府后,凌駉务必要在半月之内,筹集到五百艘渡河的船只。

这个决定,许多随行的将领都是不解。

他们在大军出征之时,便得到了多尔衮的谕示,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攻占怀庆府,进而为下一步做准备。

怀庆府就在卫辉府以西,如今在顺军的控制之下,若是要进取怀庆府,根本不需要准备什么船只。

多铎的这个安排,明显是要渡过黄河作战。

多铎的军令刚出,八月二十五,位于黄河南岸的开封,便收到了清军的计划,引发了城中一阵慌乱。

如今河南各处行辕均设在开封,商量起大事来,倒也方便。

针对多铎的计划,河南总督越其杰和河南巡按陈潜夫难得达成了一致的意见。

敌军势大,河北的卫辉府能守则守,不能守则退。

最紧要的还是固守开封、睢州、陈州等地,尤其是归德府,万万不容有失。

如今黄河的守卫,倒是不担心,宁陵以东至归德属靖国公黄得功,宁陵以西至兰阳属庐州总兵刘良佐,祥符以西至汜水属开封总兵王之纲,河洛一带则有洛阳总兵李际遇把守。

这些人都是骁勇善战之辈,又各自手握重兵,据河防守,料来问题不大。

但关于是否撤出大名府的明军,两人却是产生了分歧,越其杰主张将那四千余人继续留在大名府,以作牵制之用;陈潜夫却以军需难以供给为由,要求立时将大军撤回河南,以免全军覆没。

因眼下的时局,河南按察使、大梁兵巡道佥事袁枢尚在河南府,按察副使、睢陈兵备道佥事杨廷麟去了汝州招抚匪寇,均不在开封。

越、陈两人争了半日,也没争出个结果。最终两人只是向南京发了紧急军报,关于撤军之事,却是不了了之。

八月二十七,卫辉府的明军在清军的猛烈攻击之下,只得弃了汲县,退守到了黄河北岸。

八月二十九,开封收到军报,留在大名府的四千明军被清军前后包抄,伤亡殆尽。

这个时候,越其杰终于后悔了起来,趁着清军没有逼近,干脆弃了黄河以北,将大军尽数撤回到了河南。

眼见着短短的二十日之内,在清军的威逼之下,明军这一个多月的经营尽数付诸流水,陈潜夫再也坐不住,又以河南巡抚的名义向朝廷发了第二份奏疏。

陈潜夫不但将眼下河南的情形尽数写入到奏疏当中,还参奏越其杰,指责其不晓军机,又胆小怕事,以致于明军连连失地,葬送了前期的大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