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皋兰山下

作者:魏家老七 | 分类:历史 | 字数:44.5万

第九十二章 命运到底是什么

书名:皋兰山下 作者:魏家老七 字数:3509 更新时间:2024-11-16 17:23:04

尽管自己的预测丝毫不差,但方生没有一点喜悦。站在山顶遥看,夏末的黑石川是最好的时节,各种灌木杂草布满连绵起伏的山丘,翠绿翠绿的。大小不等的羊群点缀其中。他所处的石山在石质山脉的最南端,相较于南边的小土丘显得格外突兀挺拔。站在这个山顶上,整个黑石川一览无余。虽然不如蒙古大草原那么空旷辽阔,但也别有一番风景。

经过一年时间疗愈,已经不像以前那么神神叨叨,但心情没有平复多少,自己从小熟读圣贤文章,做事一意求好,为地方为百姓奔波劳累,也算是行善积德,本不求能有多大的福报,但也万万没想到从一个大好前程的俊才变成打家劫舍的土匪。

自己身份的落差只是一方面,最难以承受的是好像只要和自己有瓜葛的人都没好运,虽然很久没见姐夫一家,但他们的处境可想而知。更何况为了救自己,死伤那么多人。只要一闭眼,就看到小张点火、大嫂坠河、马三投崖的画面。

不停的反省自己到底哪个地方做错了才导致如此命运,才让那么多人无辜受累。或许不去管石表妹的案子,会不会对大家而言不一定是坏事。石表妹迫于无奈嫁给吴老四或者不会幸福,但应该不至于投崖身亡。再或许自己当初相亲时机灵一点,和石表妹成婚,那大家的命运是否就全然变了。

或许不应该为了纠察队和董秀才争辩,后面的结果也就不那么糟糕。更或许不去修那么多的水利,自己的虚名没那么大,也就不会遭人嫉妒,百姓之间、官民之间也没那些冲突,这次的和尚头倒伏事件的损失也就没那么大了。

或许当初不应该救落水的董秀才,或者不阻拦胡将军刺杀,兰州的百姓也就不用受那么多磨难。或许和胡将军当初不搞那么多的实业,不建大规模的茶马交易场站,后面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流离失所,更不会招惹蒙古兵进犯,死伤那么多百姓。

更或许当初不多那个嘴,不给胡将军出医院的主意,无法结识上流社会的人,自己也就没有抬头的机会,有可能就一直当个普普通通的小老百姓,或许一辈子难受不甘心,但也平平安安。也就没有后面这么多事情。

自己的命运是不是本来就是这样,只是偶然间自做聪明才让这一切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那读那么多书到底有什么用,做这么多事情到底有什么用,存那么多好心公心到底有什么用。怎么做才是对的。如果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该怎么办,管还是不管,做还是不做。管了做了会不会更倒霉,身边的人会不会更受牵连。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就这么不停的反省内疚自责,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纠结到无力自拔时,跪求老天爷能给个明示。一道闪电、一阵狂风、一次暴雨、一只飞鸟经过在他眼里都认为有不可预知的含义,会不会是老天爷在告诉自己什么。

外人只是看每日在山顶盘桓,却不知他心里翻江倒海,早已经历了无数次生死轮回。

随着时间的推移,眼前的景色不断变化,从翠绿到混黄再到白茫茫一片,再到积雪融化,大地回春。

远处有一队马车驶来,正是张尕娃带着他的土匪兄弟乔装打扮卖和尚头种子回来,这次又大赚了一笔。他们不能直接进城交易,而是把粮食运到石洞拉牌,卖给杨姓人家,杨姓人家再倒卖到兰州城。

有土匪远远望着山上的方生,喃喃道:方先生是不是真的要疯了。

旁边另一位赶车的土匪道:别胡说,方先生这是要成仙。

那土匪笑道:扯蛋,谁家的神仙像他这样,一天疯疯癫癫的,弟兄们都把那座山叫发疯台。

赶车的土匪反身轻抽了他一鞭杆:年纪轻轻,嘴上没个把门的,敢说方先生的不是。远的不说,就说自从来黑石川,其他地方都把和尚头种到大水田地里,只有方先生硬让我们种在山坡地里,结果到最后就我们的麦子大丰收了。麦子一收获,我们都打算趁价高卖出去。他却要大家赶紧把麦子藏到山沟里。果然兰州卫派兵来抢粮食。围山的那两个月,要不是方先生早早挖的那些水窖,我们都渴死在山里了。这样的人物不是成仙还能成什么。

那土匪笑道:哥你别生气,我就随口胡说了一句,方先生我一直很佩服的,就你刚说的那些水窑,不知道他是怎么搞的,水少了能流进去,水大的时候却流到别处,去年发了几次山水,一个都没冲垮。每个水窑留住的都是干净雨水,没一点脏东西,舀出来的水比泉水还甘甜。真是奇人。

赶车土匪道:以后别胡说了,方先生能来这地方是大家的福分。唉,本来能造福一方百姓的好官,可惜了。

那土匪道:是啊,真可惜了,这么厉害的脑子,如果在我们出去打劫的时候也能帮忙谋划谋划,那我们黑石帮就兴旺发达了。

一直默不作声的张尕娃哼了一声:你们懂个锤子,整个黑石川也就我和方先生心意相通,不用说什么也能明白对方。

前面驰来两匹快马,车队立即停下来,众人下车警戒。远远传来几声口哨,知道是自己人才放松下来。

来人驰马赶到,向张尕娃汇报:有两位狼兄弟昨天在官道被杀,今天早上探马的兄弟才发现。

张尕娃急道:是谁干的,孩子们跑官道干什么。

来人道:听说是蒙古人,有大明的官兵护送,不知道为什么大白天的,两位狼兄弟突然进攻军队,让护卫的兵丁射杀了。尸首我们已经驼回来,就在张爷的坟旁边。

张尕娃过去检查了一下伤口,没说什么,将它们安葬在爷爷旁边,径直向方生所在的山走来。

山势陡峭,张尕娃身轻体健,也是爬的上气不接下气。远远看到方生坐在石头上,不免调侃道:先生快修成了没。

方生笑笑:又多活了一天,麦子都卖完了吗。

张尕娃道:卖完了,这次赚的不少,不但卖了很多钱,还换回来几车杂麦,这一年吃喝不愁了。

方生欲言又止。

张尕娃道:放心,给杨社长说了,吃点过水面就好,如果加价太多,谋了暴利,我连他的家底都抢回来。我这个土匪当的,比官府仁义。哈哈哈。

方生笑笑:难为你了。

张尕娃道:方先生这话说的,这些麦子本来就是你种的,自然随你处置。

方生道:刚刚远远看到你去张爷的坟地了,出什么事了。

张尕娃点点头:是啊,终于来了,我得去准备准备。说完他转身下山了。

方生愣了半天,自言自语道:什么终于来了。

王佥事和董指挥在卫府接待蒙古使团。董指挥多年前布的一步棋终于奏效,小王子的部落愿意依朝鲜例向大明进贡。

接到蒙古方面传来的消息,董指挥高兴的大喊大叫,你们都认为当年胡将军和方生是对的,我是在故意捣乱,现在明白我的苦心了吧,现在明白我谋的才是百年大计,长久之道。

卫府上下对其恭敬有加,就连王佥事也是客气了很多,马上安排八百里加急向京师汇报,不日便收到回复:兰州卫大功一件,对来使要礼敬接待,让蒙古各部都看到,只要臣服我大明,不但能拥有和平,获得尊重,更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利益。

董指挥马上安排卫队去北方迎接蒙古使团,不想路上出了点小差错,大白天的被两只狼攻击了,虽然卫队迅速射杀,蒙古副使却惊得跌落马下,把胳膊给摔断了。卫府的医生包扎妥当,那副使还是不停念叨要杀了那帮畜生。

这个小插曲不影响欢迎宴会欢乐祥和的友好气氛。尤其是那个刘副使,断掉的胳膊一点不影响他左右逢源,大口吃喝,一嘴流利的北方官话,双方沟通没有一点障碍。正使却不苟言笑,吃了几口便坐在那,一句话不说,穿得蒙古传统服饰,帽子压得很低,长长的胡须看不清面容,只露一双苍老却明亮的眼睛,来回扫动,打量在坐的几人。

不知道为什么,董指挥每次看到他的眼睛都心生畏惧,这种感觉熟悉又害怕。

酒过三巡,客气话说完,该聊正题了。刘副使道:前几年小皇帝行事荒唐,我们有几次摩擦,但都是过去的事了,我们对燕王勇武韬略肃来是很敬重的,这次几个部落联合向大明臣服,派我等恭祝皇上登基,贡献上等马一千匹,肥羊五千只,健牛两千头。以表我部的诚意。大明皇上万万岁。

王监军等人连忙起身应和。

董指挥道:那贵使希望我大明回赐什么礼物。

刘副使回头看看正使,正色道:我们几个部落生活困顿,资源缺乏。希望大明这次能赏赐上等小麦五千担,上等青稞五千担,上等丝绸一万匹,上等大青盐两万斤,上等茶叶十万斤……

不等他说完王监军怒道:他妈的,你们是来上贡的还是来打劫的。立即滚回去,把你们的兵马全召集起来,咱们真刀真枪的干一场。

正使起身向上拱手道:我等奉部族首领的命令,是来向大明进贡的,是来恭祝大明皇上万万岁的。

董指挥连忙阻拦:王监军消消气,此事不能光算经济账,政治意义远大于此,不能坏了朝廷的方策。转身又拱手:贵使不要在意,王监军军旅出身,血气方刚,切莫见怪,还有什么要求一并说了,我向朝廷汇报。

刘副使道:我们还带来了十车羊绒,听闻兰州卫织绒手艺冠绝天下,劳烦把这些羊绒织好了我们带回去。

王监军重重坐下,嘴里嘟囔了一句:给脸不要脸。

刘副使不理念他的牢骚,接着道:这次来还要把岳正使的家人一齐接走。

董指挥疑惑道:贵使的家人在哪里。

正使脱下帽子道:董指挥贵人多忘事啊。

原来是前兰县教谕,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