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大反派
作者:黑眼圈先森 | 分类:历史 | 字数:162.9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44章 敕封大典
由于晋国公回来的较为仓促,也并没有随宫里的内侍一起回来,所以朝廷事先也并不知道晋国公会在何时回来。
也因此,
敕封大典也都还没有准备。
毕竟按照章程,晋国公从信都启程的时候,便会有人快马返回洛阳报信,然后朝廷才会提前准备。
当朝廷得知晋国公会到洛阳后,几乎都傻眼了。
这受封的仪式,也到底是简略了一些。
其实朝堂上负责此事的臣子也不想简略,但无奈准备的时间也就这一两日,但为了讨好新晋的国公爷,
负责此事的大臣不可谓不用心。
上万洛阳守军在城外列阵,为他们的国公爷抽刀欢呼,这场面,已经足够恢弘大气。
更何况,
在外围,在城内,还有很多看热闹的百姓、商贩走卒、城防司的兵马簇拥在一起。
这样的气氛,
其实才最能够凝聚大汉百姓的心气儿。
一个实力强横的,且爱民如子的国公,国之柱石,对于天下来说,这便是底气。
这样的场面,倒是羡煞了不少下野的朝堂旧臣。
就是在灵帝时,
这大汉也从未有现在这样的气象。
就是站在宫墙上的天子刘协,心里也是酸溜溜的,若让他来选,
你看他是想要这冷冷清清的皇宫,有名无实的皇位,
还是想要在城楼上,感受这原汁原味的金戈铁马。
相较于朝堂上的那些手无缚鸡之力且各怀鬼胎的朝臣,他更想要这些对他绝对忠诚的将士。
对于刘协而言,他的心里,其实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
从小,几乎都是受制于人。
特别是董卓,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
大汉,
国祚四百余年。
虽说近几十年里,日渐衰落,但大汉的军人,骨子里还是很纯粹的。
自当年冠军侯封狼居胥后,
这大汉的风,
也就扬起来了。
而当下,
张昊手里的数十万大军,马刀、铁蹄、强弩、以及那一面面整齐排列招展着的黑纹交龙旗。
才是这世上,
最为强横的傲骨。
你要说他张昊根不正苗不红,
可以,
但你不得不承认,
细数这天下群豪,又有谁能够与其并肩,与其匹敌。
当年强如董卓、袁绍、袁术、吕布之流,还不是死在了张昊的手中。
现如今。
幽州的公孙瓒和曹操,在北方把动静闹得那般大,准备了那么久,不也得依靠鲜卑人和乌桓人才能堪堪抵挡住张昊军的北伐么。
尽管如此,
你问问公孙瓒和曹操,
他们敢挥师南下么?
他们能突破北伐三路大军的围堵南下么?
再说南边,
孙策周瑜在扬州那般嚣张,刘表和刘备在荆州厉兵秣马,
你问问他们,
敢轻易北上么?
总有些文人墨客,对张昊口诛笔伐,
说什么德不配位,说什么黄巾出身,说什么挟天子以令诸侯。
说白了,
他们也就只能用这些来说事儿。
可这两年,为什么说的人越来越少,因为听的人,捧的人越来越少了。
以前大家食不果腹,忍饥挨饿的时候,大家还愿意听一听,发泄一下怨念和情绪。
可慢慢的,大家的日子都开始好过了,
吃饭能吃饱了,住的地方也不漏雨不漏风了,大家的生活有了希望,谁还有那个闲心去听你在那叽叽歪歪的。
再说了,
你们这些穷酸文人叽叽歪歪的对象是带他们过上好日子的国公爷,你再说两句就会引起民愤了。
就是那些个有识之士的儒生,也都在想办法去民生堂听听课,找人引荐一下去府衙拜会使君,谋个一官半职。
如今,
新人新气象,
无论是信都府衙的崔使君,还是临淄府衙的田使君,亦或者是晋阳府衙的华使君。
这些人都是一方名士,单从政治清明度上,要清澈许多。
至少,
他们都是有着一腔抱负,也真正愿意为百姓们做点实事儿的。
按理来说,
此番敕封大典,应该让国公爷骑着高头大马从城外进来,走主街道,享受百姓们夹道欢迎,然后再由天子在宣政殿外,亲自授印。
但考虑到了国公爷在军中,不,在整个洛阳城内的声望太高,
万一情绪激动起来,直接来一手皇袍加身,这刘氏大汉也就在这样极具戏剧化的场合下终结,
大家的脸上,恐怕都不好看。
就算是史官,拿到这个事儿,也不知道该如何动笔。
所以,
带着兵马游街的环节,直接取消了。
就让国公爷在洛阳南城门的城楼上行检阅之礼,国公爷自己本来也觉得没必要整的太高调,所以对这样的安排也就应了下来。
张昊站在墙垛旁,看着城外的将士,挥手示意。
一时间,
山呼海啸般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得亏是各部将校也在里面,可以约束一下秩序,也得亏周仓策马在前,将场子给看住了。
第144章 敕封大典
否则真可能会有哪个愣头青,高呼一声万岁,届时一带十,十带百的,将气氛给顶上去。
到时候,又会引来不少闲言碎语,让本就没啥颜面的朝廷,天子,更加难堪。
随着欢呼声的响起,
城楼上的号手开始吹响了号声。
“呜呜呜呜呜!!!!”
紧接着,又是一通鼓声。
“咚咚咚!!!”
这支万人守军,可都是上过战场的老卒,在听到鼓号声后,
马上开始整肃起来。
这时,
宗正刘艾,托举着公爵印信,快步走来。
他代表的,是天子。
可当身材矮小的刘艾行走在黑甲卫的身前时,他就像一只弱小无助的鹌鹑;
其额头上,也有着肉眼可见的汗珠。
毕竟,军威如此,常年在朝堂的刘宗正,哪里见过这等世面。
若不是代表着天子,代表着朝廷颜面,他的腿肚子都差点转筋了。
好不容易来到晋国公的面前,
双手举起手里的托盘,
朗声喊道:
“大汉丞相,武平侯爷张昊,上前听宣!”
言罢,
张昊看着刘艾,没有说话,也没有上前的动作,就这么站在那里。
刘艾不由一怔,
但很快,
他就不受控制的,且鬼使神差的主动上前,
将托盘举在张昊的面前,
然后,
朗声道:
“请晋国公接印!”
本来还想按照章程走的刘艾,在这一刻,索性也懒得去走那繁琐的章程了,赶紧交接印信完事儿得了。
这压力,谁爱受谁受,反正我是不想受了。
张昊眉头一挑,显然也是没有想到这刘艾竟会如此。
不过,
张昊也不是一个拘于礼数之人,双手拿起印信,面朝皇宫的方向,朗声高呼道:
“谢天子!”
拜完天子后,
张昊转而面朝城外的将士,
在无数道炙热和崇敬的目光中,
晋国公张昊,举起手里的印信,似炫耀,也似在告诉众人,
这晋国公的爵位,他张昊,接下了。
也就在这一时刻,
城外的将士,城墙上的甲士,城内城外的百姓们,成片成片如同人浪打过去一般通通跪伏下来,
高声齐呼道:
“参见晋国公!”
“参见晋国公!”
“参见晋国公!”
一阵阵呐喊,一开始,磅礴中还带着一些杂乱和参差不齐,但慢慢的,大家也都找到了节奏,逐渐汇聚成一个音律。
一时间,
磅礴之气势,冲破云霄,振聋发聩。
一旁的还未来得及下城楼的宗正刘艾,不禁膝盖一软,要不是身旁还有内侍官上前搀扶着,恐怕他就要一屁股坐在地上,大出洋相了。
不过,
也不怪这位宗正心里发怵,如今这朝局,像他们这种宗室成员,哪一个不过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先是几年前的董卓,祸乱朝纲,淫乱后宫,废一个皇帝,也就一句话的事儿;
走了董卓,又来个张昊。
谁知道哪天人家就将这天下从刘氏的手里夺去,而他们这些宗室成员,所面临的也就是一根白绫或者一杯鸠酒。
何况,
这下方呼喊的,
可不只是一两万的将士,
最可怕的,还是城里城外的百姓。
民心所向,
这才是让刘艾心里发慌的原因。
……
“仲达,别愣着了,咱们得赶紧进城。”
司马朗拽了拽司马懿的衣袖,催促道。
司马懿并没有理会兄长的催促,而是仰着头,看向那城楼上,耀武扬威的晋国公。
早在信都拜胡昭为师时,他就听胡昭说起过张昊这个人,
在胡昭的嘴里,张昊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人,喜怒无常,对其的评价更是褒贬不一。
也因此,
司马懿对张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胡昭执教民生堂多年,司马懿也曾作为旁听生在民生堂内听过几堂课,
对此,
司马懿对张昊这个创办人,更加的好奇了。
这次来洛阳,主要也是因为自己的兄长司马朗得胡昭和沮授引荐,来洛阳希望谋得一官半职,司马懿也就跟着过来了。
两人恰巧,赶上了张昊的敕封大典。
司马懿索性将双手插于袖袍中,悠悠道:
“兄长,城门口早就戒严了,咱们现在可进不了城。”
说着,
司马懿看了看司马朗,
道:
“兄长与其在朝中谋官,还不如去拜会现在的晋国公,听闻晋国公知人善任,热衷于招揽名士贤达,兴许兄长能得其赏识呢。”
司马朗眉头微皱。
其实司马懿的话,他早就考虑过了。
但对于司马家这样广受皇恩的士族,若投效在晋国公麾下,传扬出去,难免让人闲言碎语。
毕竟司马家传承数百年,祖上司马卬随项羽灭秦,受封殷王,建都河内,
高祖皇帝创建大汉时,司马家便世代居住在河内郡。
在汉安帝时,司马钧便是当时的征西将军,后来的几代人也都吃着皇粮,也算是世受皇恩了。
晋国公张昊虽然堪称一代豪雄,但其出身,却不怎么上得了台面,
况且其如何一步一步走到如今这个位置,恐怕都得归功于挟天子以令诸侯。
要说起来,
哪怕张昊已经被敕封为国公,在司马家看来,也不过只是小人得志的昙花一现罢了,他们是绝不会弯下腰,降低身份与张昊这样的人为伍的。
“仲达,你要记住,咱们司马家,是绝不会与张昊这样的人为伍的。”
司马懿摇了摇头,淡然道:
“也许,这会是司马家的一次机会。”
“机会?什么机会?”
司马懿没有直接回答兄长的话,而是喃喃自语道:
“这世上,最让人迷醉疯狂的,不是那些典故里的英雄事迹,而是在那些英雄事迹中,看见了和自己相同的影子。”
也正是如此,
为什么其他诸侯,能文能武,上阵杀敌,冲锋在前,与将士们同食,与将士们同寝,在受到天子敕封时,也没有让下面的人这般兴奋和激动。
一是因为这些诸侯骨子里就和他们这些黔首不一样。
二是因为这些诸侯都是士族子弟,就算背后没有士族,其本人的身份也都是寻常百姓接触不到的。
总的来说,
这两个原因都差不多,说白了,就是大家的命,不一样。
你是士族子弟,官宦子弟,一入行伍,要么就是个军校,要么就是主公。
将士们在下面挨饿受冻的时候,你在屋子里锦衣玉食。
大家在前面用命拼杀,你在后面享受胜利的果实,仗打胜了,那是你的胜利,跟咱们大家有什么关系呢?
因军功擢升的,也就那么极少数的几个人,而且这几个人中又有多少是从底层一步一步刀口舔血爬上来的,
到头来,还不都是便宜那些关系户。
但张昊,当初的黄巾少主,张使君,后面的张侯爷,现在的国公爷。
说白了,
人家却是以贼匪之身,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人家身边的将领,大部分,也都是贼匪,黔首出身。
说到底,只要你肯在战场上拼杀,你就有出头之日,就算你什么都不是,只要你能在讲武堂中认真学习,出来以后,也能给你包个分配。
如此,
对于寒门子弟,对于黔首百姓来说,
要想走国公爷的路子,一步一步的上位,是有途径的。
一个是在战场上立功,一个是进入讲武堂或者讲武营学习和深造,也就是说,只要你努力,就有机会上位。
不仅如此,
张昊一路走来,可没有忘记那些跟随他南征北战,东征西讨的弟兄们。
尽管张昊并没有身先士卒,并没有与他们同食同寝,
但是,
张昊把大家的福利安排得很好啊。
首先就是将士们的家里,有地种,有衣穿,让将士们没有后顾之忧,也让将士们明白,他们在战场上拼命,为的不仅仅只是他们的张侯爷,更是为了他们的家人。
你们家里的地是谁分的?
张侯爷,
你们家里的救济粮是谁给的?
张侯爷,
你们家里没有屋子,谁给盖的?
张侯爷。
所以,张侯爷的胜利,就是他们的胜利。
说句时髦点的话,就是利益共同体,再说句前卫的话,那就是:
‘我,代表的就是人民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