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农妇
作者:歆宝 | 分类:古言 | 字数:58.1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62章 燕姐儿的亲事
那边丽娘都快愁白了头发。
四邻八乡的媒婆知道她在给闺女挑女婿,也都捡了手里的好儿郎过来给她说。她家先不说别的,就只看那大院子,那气派的房屋,就知道肯定是底厚的。也有听到风声的人家,主动托了媒人来介绍。
燕姐儿长得不赖,她们姐妹三个都比较随丽娘一点。燕姐儿随了丽娘的眼睛,虽然嘴唇随了陈世山,是李婆子那样的厚嘴唇,可五官搭的倒也匀称。她在村里又没有什么坏名声,给人的印象就是能干,温柔,贤惠,这样的才是娶回家做媳妇儿的第一人选。所以,一时间来说亲的人把门槛都要踏破了。
丽娘因着自己的种种私心和考虑,一直没有选出自己满意的。可是要是这样拖下去也不好,选的时间长了,人家该说她们家眼光太高,心高气傲,反而会坏了名声。
所以在选来选去之后,丽娘挑出了三户人家。
一家是本村的,赶巧不巧还是沾亲带故的,张广辉的大伯父家的三房大孙子,他大伯父和张广辉的父亲是亲兄弟,排老大,家里儿女都成了家。因着家里儿女太多,孙辈也陆续长大,所以干脆分了家,老两口和大儿子一家过,其他几家每年出个孝敬钱,过年一起吃个团圆饭就罢了。
说给燕姐儿的是老三家的老大,叫张常青,今年十七岁,长得高高壮壮的,人也憨厚,和燕姐儿倒也般配。
第二家第三家不是本村的,村里大多姓陈,虽然很多出了五服了,可是毕竟先辈是一家子,成亲还是有点膈应的。所以丽娘就选了两家旁村的,倒也是家庭和睦,日子颇能过的去的人家。
丽娘把这三户人家说给燕姐儿听,最后道:“虽然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是出嫁的是你,和人家过一辈子的也是你,阿娘想让你自己选一下,你自己拿个主意,看哪一家你比较中意。”
燕姐儿脸红的快要烧起来了,头深深地埋着,小声讷讷道:“阿娘拿主意便是,女儿信得过阿娘,阿娘说要我嫁谁我便嫁谁。”
丽娘叹了一口气,三个女儿里她最放心这个大女儿,也最不放心这个大女儿。这个大女儿性子随她,乖巧懂事,不像两个妹妹那样离经叛道,经常有各种各样胆大的想法。她以前觉得这样的性子最好,婆家人喜欢,嫁了过去能和婆家人好好处。
可是这一段时间经历的多了,她倒希望这个女儿能像两个妹妹多学一点,大胆一些,叛逆一些,这样才不会受欺负。
她严肃地对燕姐儿道:“别的阿娘能帮你做主,这件事得你自己来。现在不是害羞的时候,你好好考虑一下,看更相中哪一家。以后你要自己成亲过日子,自己担起门户,要经历的事情更多,拿的决定也更多。要学着大胆一些,不能再这般性子了。”
燕姐儿抬起头,眼睛里有慌乱和茫然,可是看她娘不是开玩笑的样子,知道她娘说的都是事实。以后她就要长大了,要自己过日子了。她仔细想了想她娘说的三家人家,最后说:“那就张家吧,离娘近,他们家什么情况咱们也知道,知根知底的。”
丽娘点点头,和她想到一处去了,她也是比较中意张家。张家人都不错,而且同一个村,闺女有什么事情她一会儿就能赶到,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她也能放心。
最终燕姐儿的亲事定下来了,本村的张大家。
王婆子,春兰和张广辉他们听说这件事之后,也是高兴的很,这以后才是亲上加亲了。
其实王婆子私心里甚至还想让燕姐儿嫁给自己二孙子,春兰家的二小子,可是晚了一步,没想到丽娘能看上他们这样的穷人家。
成亲的日子定在八月十五,还有很长时间。中间有很多的流程要走,张家对这门亲事也很是重视,每一项都办的细致上心。
丽娘现在手里也宽绰了,就打算给燕姐儿备一份丰厚的嫁妆。
在她们这个时候,女人的嫁妆就是出嫁女的底气。她们这样的庄户人家,一般会和男方两边商量着来,男方若是置办家具这些,女方就陪送小物件和钱。男方若是不置办家具,那女方连家具和婚床都会配送。别的衣服和被褥男方女方都需要置办,按老祖宗的规矩来。
陪送的小物件,其实就是闺女嫁过去生活方方面面要用到的,大到洗衣盆大木箱,咸菜坛子大面缸,小到一针一线。其实也是在无形中告诉婆家人,虽然我闺女嫁到你家了,可是穿的用的还是我自家的东西,沾不上你家的光,你们也不能欺负我闺女。
丽娘在这件事上可是舍得,专门去了一趟城里,买布买棉花,做了六床新铺盖。挑的是喜庆鲜艳的料子,纯棉布,做出来的被子又软又暖。
又专门带着燕姐儿去布庄挑布扯布,除了出嫁穿的衣服,还另外做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新衣服,一季两套,共八套。让燕姐儿抽空做了半箱子的新鞋,说以后嫁了人就没有那么多时间做了,要做也是先紧着家里人做。
另外又给燕姐儿陪了半箱子的布,这些是让她嫁过去之后给公公婆婆和丈夫做衣服用的,使不完的留着,以后自己做或者给小的做。丽娘总觉得闺女嫁出去了会过的很穷,连小孩子出生的事情都给她打算好了。
其他的比如脸盆铜镜这些,丽娘自然是不会忘记给她准备的。她看到屋子的东西,就想起来给她置办一样。冬天的汤婆子,夏天的帐子。梳头的梳子,纳鞋底的锥子。吃饭的碗筷,装馍馍的竹筐。最后连陈明月都打趣她,干脆把家都给姐姐搬过去得了。
天气越来越热,又是一年麦收季。空气闷热闷热的,连空气里都是麦灰的味道。
陈明月的那些田没有全部种上麦子,不过就那也够她们母女累够呛的。麦收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抢收,没有闲人,所以她就是想花钱雇人都雇不到。
幸好张广辉家劳力多,他们分了人出来帮陈明月家干了几天,好歹是在把人累死之前把粮食全部收进了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