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农妇
作者:歆宝 | 分类:古言 | 字数:58.1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55章 买院子
他们去找里正第一是为了李家的那个院子。既然打算长期做粉条生意,要建粉条加工坊,那就需要一个合适的场地。当时她们借用李家的院子,这么久以来感觉也习惯了,所以想商量一下把这块地皮买下来,重新建一个院子。
到了里正家,里正认出这是陈家那个在城里做生意的三姑娘,让她们一行人进屋里坐。
对于姜子承里正并不认识,还没等他发问,陈明月先给他们解释起来:“族长爷爷,里正爷爷,这位是姜子承姜小哥。上次在城里遇到小混混闹事,多亏他请来了知县大人,帮了我们大忙。”
里正心中对这个看起来不过十一二岁的少年有些敬畏起来。虽然这个姜小哥穿着普普通通的粗布麻衣,但站在那里身形挺拔,相貌端方,看起来自有一股少年飒爽之势。更何况他轻易就请的动知县出马,定是出身不凡,身后势力雄厚。这样看不出底细的人,自己还是敬着的好。
想罢,里正拱拱手,对姜子承客套道:“原来这位就是姜公子,城里的事情我从村人口中也有所耳闻。不知道姜公子今日前来所为何事?有什么是我老头子能帮得上忙的,姜公子尽管提出来,我定当全力以赴。”
姜子承也对里正回了一礼,彬彬有礼道:“里正不必如此多礼,我今天来确实是有一件事同里正和族长商议。上次在城里偶然吃了陈姑娘的酸辣粉,我觉得她的粉条有很大的潜力和价值,若是能推广出去,必然有很大的市场。我和陈姑娘签了协议,我俩合作,一起开办一个粉条加工坊,做这个粉条生意。”
里正和族长心下一喜,虽然他们现在是以种地为生,可是也知道若是村里有个粉条加工坊,能给村子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他们问姜子承打算如何做。
陈明月代替姜子承开口道:“我俩商量了一下,之前我们是借用的李家院子加工粉条,他家院子地方大,院内又有水井,很是合适。我们想把这个院子买下来,包括院子后面的地皮,找人重新再建,粉条加工坊就设在那里。建院子,包括后面粉条加工,肯定都要雇人。村子上人虽多,可形形色色,到时候还要多劳烦里正和族长帮我们这些后生把把关。”
姜子承点点头,表示他也是这个意思。
里正和族长自然是一口答应下来。陈家村多姓陈,族长自然希望自己的族人越过越好,家族兴盛。里正是官府设在村子里的吏使,管理村子的人口户籍,粮种赋税和治安经济,若是村子经济好,他能受到嘉奖不说,说不定还能升上一升。
他们就着粉条加工坊的事情商量了一通。李家院子因为当初周边没有人家,建的比较大,占地一亩多,加上后面原本是菜园的空地,一共三四亩。
这个时候也是有农田和宅基地的区分的。农田比较贵,一亩田地需要三两到五两银子,良田和下等田的价位不一样。宅基地一亩地需要三两银子,但是只能用于建造住宅,顶多开辟个菜园子种菜,是不能用于耕种农作物的。当然,农田也是不许建造房屋用于居住。
李家那一块一共有四亩多,去掉零头,需要十二两银子。他们先自己过了户籍,等明天里正帮他们去县衙换了地契,登记在册,这院子就属于她们了。地契上陈明月坚持让写了她和姜子承两个人的名字,防止后面陈家人会有什么纠纷。
买完了地,陈明月又向族长和里正打听了买砖建房还有收购红薯的事宜。她和丽娘姐姐们之前一共买了两千斤红薯,做出了四百斤粉条。她们做生意用去了有两百斤,还剩下两百斤明天清风楼要拉走。
清风楼一个月需要六百斤粉条,她这个月还需要给清风楼做出来四百斤的粉条。
所以李家原来的院子还不能动,她们先在后面的空地上动工,把后院建起来,用作以后的粉条加工。等到后院建好之后,把加工坊搬到后院去,再重新建前院。
前院要盖上房屋,到时候她们一家就能从陈家那个逼仄的屋子搬出来,住进新房子。
里正和族长是经验丰富的老人,听了陈明月的话,大概帮她算了一下,后面的院子需要五万块砖,烧制的青砖一文半钱一块,她们需要七十五两银子,加上人工,买木材搭棚子,后期前院的建造,没有二百两下不来。
陈明月心下犯了难,她手上所有的银子加起来,不过六十两左右,光是后面的院子的不够建,她打算先放下此事,后面自己再想办法。还是先解决了红薯收购问题。
族长说这个事情他可以帮忙,村人种红薯的多,主要是红薯产量高,又不用太多打理,红薯藤还有红薯人可以吃也能喂猪。他去村里吆喝一声,让家里红薯多的可以卖到陈明月这里来,不要往城里去卖。
城里收购的价钱和陈明月的一样,而且少了路上的运输,村人自然乐意就近卖给她。
他们又给陈明月推荐了一些人,这些都是村里一贯老实本分,踏实能干的人,陈明月可以雇她们来加工粉条。
又就着一下细节问题商议了一番,陈明月和姜子承从里正家告辞离开。她们还得去一趟陈家。
路上,姜子承看着陈明月一言不发,眉头紧缩,一副沉思的模样,知道她心里在担忧银子的事情。
思考了一下开口道:“你如此信得过我,买院子的地契上都写有我的名字,那我理应是要出上一份力的。我还有一些余钱,放手里也没有什么用处,明天给你送过来。”
陈明月虽然不想再欠姜子承什么了,可是想了一下,以后她们就是一根绳上的蚂蚱,麻烦他的事情肯定少不了,也不在乎再多这么一件事了。
虱子多了不痒,欠债多了不愁。她有些破罐子破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