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农妇
作者:歆宝 | 分类:古言 | 字数:58.1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44章 酸辣粉问世
准备了几天杂碎事物,陈明月又教了大姐怎么煮粉,怎么调调料,确定她能够自己独当一面之后,她们终于要去城里正式营业了!
这天一大早,姐妹三个就起床做准备,洗了自家园子里的小葱和青菜,带上准备好的调料,背了装着粉条的背篓,到村外大路上拦了个专门拉客的牛车,悠悠哒哒向城里驶去。
到了城里,路上已经有三三两两的行人了,路两边的铺子已经开了,店里的伙计都在忙着开张前的准备。隔壁的摊子已经支起来了,姐妹几个急急忙忙去后面铺子里搬了炉灶和锅碗瓢盆、长桌条凳出来,一件件摆好。等到她们把摊子支起来的时候,街上行人已经渐渐多了起来。
姐妹几个如临大敌般,守在摊子前,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期待着有人来光顾她们的生意。眼看着隔壁摊位已经坐了好几个人了,来往的人却只是瞟一眼她们这边,就无情的走开了。姐妹几个的心情像坐过山车一样,从刚开始的期待和兴奋,渐渐跌入了低谷。
“哎,我以为做生意就能哗啦啦来钱呢,村里大娘阿奶们不都讲那生意人赚钱和捡钱一样吗?钱都是自己往口袋里飞的!咱们这怎么就一个人都不来啊!”鹊姐儿一屁股坐在一边的条凳上,垂头丧气地抱怨着。
燕姐儿也着急地东张西望着,一会儿就拿手当做扇子呼扇一阵,跺跺脚又开始东张西望。
陈明月觉得不能再这样坐以待毙下去,这和打仗一个道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今天要是就这样生意冷淡,后面姐姐们没有信心了更不好办。她想了想,对姐姐们交代一下自己跑了出去。
等到陈明月再回来的时候,手里拿着一根长杆,还有一个木牌子。燕姐儿和鹊姐儿好奇地看着她,想知道这个一向鬼点子多的小妹要做什么。
只见陈明月把那根长杆绑在了炉灶旁边,在上面绑了一小把粉条,又把她拿的那个木牌子立在了摊位前面。鹊姐儿过去看了看,她不认识字,不知道上面写的什么,便好奇地问陈明月:“小妹,你那木牌子上面写的什么啊?把那粉条绑杆子上又做什么?”
陈明月狡黠一笑道:“上面写的是酸辣粉,把粉条绑起来是做招牌啊,人们好奇了就自然过来了,过来的人多了我不信大家没有来吃的。”
她让燕姐儿先煮两碗粉放在一边,燕姐儿听话的照做了。
来来往往的人们开始注意到这个摊位前面绑着的奇怪东西,有人实在好奇心重就上前问是什么,陈明月就给人家解答,是粉条,可以做成酸辣粉,还让人家看煮出来的成品。
粉条?面条大家都知道,粉条却从来没有听说过。有的人天生不喜欢猎奇,摇摇头走开了,有的人却喜欢尝试新鲜事物,还站在摊位前纠结。陈明月继续给他们讲:“这粉条可不同于面条,它的口感爽滑劲道,老少皆宜,而且这酸辣粉,味道酸爽辣麻,夏天开胃,冬天驱寒,吃一次绝对回味无穷。这东西又是从外地来的,咱们这边绝对没有,头一份的新鲜吃食,这么大一碗,才只要八文钱,您们不试试吗?”
听她这样说,人们再一看那煮好的酸辣粉,微褐的粉条上面撒着碧绿的葱花,酸香扑鼻,好像挺好吃的样子。有那好吃又喜欢捡新鲜的人忍不住了,说一句给我煮一碗尝尝看,就在一边的条凳上坐了下来,等着粉煮好。
燕姐儿看到终于有人来了,竟然有点手足无措起来,陈明月暗暗拉了一下她,冲她笑笑,捏了捏她的胳膊,示意她别紧张。酸辣粉煮好了,陈明月抽了一双筷子,给客人端了过去,还不忘附上一句:“您的酸辣粉好了,请慢慢享用。”
那客人拿筷子挑起一筷子粉条,端详了一下,送进口中,慢慢地品味着,那口感,那味道,“丝丝滑滑,劲道弹牙,酸辣酸辣的,好吃!”听到他这样的评价,陈明月心下一松,看来对于好吃的,什么时候的人都是一样的。
周围人听到他这样说,本来就跃跃欲试的心就更活跃了,忍不住也要一碗,尝试一下。看别人要,那些犹豫不决的也终于下定了决心,跟着也要,甚至后面的还怕别人要的多了轮不上自己了。
等到送走了又一波客人,姐妹三个累的只想坐那里一动不动。燕姐儿只负责煮粉,胳膊累的不想抬一下。陈明月负责招呼客人还有收钱,嗓子干的要冒烟。鹊姐儿负责收碗筷还有洗碗筷,也是累的不想动弹。
“主要是人一下子涌上来,活计赶的紧,以后客流量稳定就会好了,不会一下子就张忙起来。”陈明月安慰着两个姐姐。
两个姐姐却开心地笑了起来:“忙起来才好呢,再忙也不觉得累,那是有钱赚呢!这比起农忙时候田里活计,好了多少?”
是啊,忙了才代表生意好,才能有钱拿,才能更快地把粉条宣传出去。
可是,生意太好也不一定是好事啊。陈明月有些担心,她看了看旁边的摊位,那个摊位上现在没有一个客人,老板站在那里,看着她们这边,脸色有点不好。再看别的摊位,估计今天看到她们这里一下子这么火爆,大家心里都有点芥蒂。
下晌又上了一波人,甚至有人想要打包一份走,带回去让自己在意的人尝尝鲜。可惜这个时候没有一次性饭盒这些,没有办法带走。
晚上城里有宵禁,城门会定时关闭,所以人们都是早早就收了摊位,陈明月给后面铺子的老板送了一碗酸辣粉,让他尝个鲜。这边同着姐姐们手脚麻利地收拾东西,搬进铺子里。
太阳落山的时候,姐妹三个坐在回程的牛车上,每个人都喜滋滋的,晚霞映在她们的脸上,更是添了几抹光彩照人。心里揣着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她们向着家的方向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