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被害落胎,我怒打婆婆,带崽和离

作者:香亦 | 分类:古言 | 字数:119.2万

第413章 谢秀才帮忙和闵家主借了船

书名:被害落胎,我怒打婆婆,带崽和离 作者:香亦 字数:2236 更新时间:2024-11-25 23:28:23

李庆华的几个儿子跟李铎李锐也在走路。

他们知道两老的用心良苦,便附和道:“就算来年西瓜在鑫阳府变多了,想来庐阳府也没什么人种。到时候,我们种出来,还是可以卖高价的。爷,等到兰霞城,我们就自己开荒,多开出几块地来。咱们除了茶园的活外,别的都不种了,就先种红薯和西瓜。”

李庆华的大儿子则是问李媛:“媛娘,你能弄来玉米高产的种子不,要是能的话,多弄点吧。我打算到庐阳府后,种些玉米。”

马车内的李媛,听到这话,跟着探出头扬声回:“贵子哥,你别说,我还真有。之前谢哥就弄来了,只是量不多,又不能像红薯那样,还能用剪藤扦插,所以我就没吱声。不过我也种了点,收获了些。等回头到庐阳府,我就给到华叔,让华叔来分配。就我所知,眼下咱们这边的玉米亩产是三四百斤,但我那玉米亩产能有千八百斤。”

李媛空间的东西似乎都是优选过的。

地里种的都是最好的品种。

眼下空间的玉米棒,一根玉顶得上时下的两根。

她不清楚具体亩产能达到多少,但她猜测应该是一千斤起步。

多的话,或许还能达到两千斤也不一定。

这会儿保守起见,她只能说千八百。

到时候真种出来,要有的多,那于大伙儿来说,便是意外之喜。

李媛这话一说出来,众人哗然。

都是庄稼人,就盼着地里的产量越高越好。

此时听李媛这一亩地的玉米产量,等于是别人的二三亩,岂能不激动?

不说别人,便是连李庆华和李老头等人,都忍不住瞪大了双眼。

只见原本缩回马车辕内的两人,再次探头朝前面的马车喊:“媛娘,此话可当真?”

“自然是真!只是玉米对土地有要求,肥沃一些的,产量肯定要高一些。像是刚开出来的地,那是贫瘠的,定然要少的。”

“晓得,我们都晓得。媛娘,你如此替大伙儿着想,我替大家谢谢你!”

侯府派出来的护卫,全是家生子,不清楚五谷杂粮,更别说什么亩产之类的。

但是这不代表他们不清楚,一亩地的玉米,产量达到千八百斤是什么概念。

何况李媛还说了时下玉米的亩产。

在有了对比后,他们内心也掀起了风暴。

镇国侯府有庄子,且还不少。

李媛是他们菲姨娘的外甥女,既然她有此等好物,那送些给侯府也是可以的。

只是这一旦种出来,上报给朝廷的话,那便是一大功劳。

当下他们是不能抢人功劳的,可以晚一年。

嗯,回头得空和李娘子商量下看看,能不能等来年秋收或者夏收后,多分些给侯府……

李媛还不晓得周子等人的盘算,她在听到李庆华的话后,就回道:“华叔客气了,我还是那句话,你们都是我的娘家人。只有你们好了,我跟谢哥才会更好。我相信,就算你们种出高产的玉米,定然也会和红薯一样,上报给朝廷。到那时,谢哥要是有幸中进士乃至状元,回头也会跟着受益的。”

不得不说,李媛说出自己有高产的玉米种子后,那些走路的年轻人们,走路更加有劲了。

他们觉得自己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就算闭上眼睛走,心里也踏实。

李媛的话,对他们来说,可比李老头给他们画大饼来得实际!

至于李媛是否拿得出来,他们丝毫不担心。

在他们看来,李媛是说话算话的人,她说有,那一定就会有。

她,自从和离归家后,就没叫大伙儿失望过,甚至大伙儿总是因她而受益。

即便没有的话,那她也是为了他们好,怕他们走不动,从而激励他们的。

与李家坳人的团结一心不同,许崇光这边并不是很顺利。

大伙儿走时,准备的不充分,又因人多,男女老幼都有,因此问题层出不穷。

他们出城后没多久,天就下起了大暴雨。

住在县城里的人,不是家家户户都有蓑衣和斗笠,有的人带的是油纸伞。

这冰雹一砸下来,油纸伞当场就坏了,人淋一身不说,还睁不开眼睛,走不动道。

而那些没有蓑衣斗笠的,更是有不少人被砸伤砸晕砸死。

有些人见状退缩,哭着喊着要回家避雨,还说县衙根本不管他们的死活,是拿他们的命在开玩笑!

许崇光焦头烂额,本就耐心也不是很足的他,面对这一摊子要他管的事,恨不得直接走人拉倒。

但一想到自己要做好官,答应过谢砚之会做个老百姓眼中的好官,他只能咬着牙处理。

不过他说是处理,脑子不是很聪明的他,直接将这些甩给了白师爷。

这时代的人,师爷是下九流行业,但白师爷有举人的功名,且打算过几年参加会试。

于他来说,给许崇光当的是师爷,倒不如说是当谋士。

另外他在和谢砚之这边达成一致后,说他是流云县背后的父母官也不为过。

许崇光许多事本来都是问过他,或交由他来处理的。

眼下的事,于他不过是一场锻炼而已。

因此许崇光再次将这些甩给他后,他很快就忙开了。

不管这些人现在是什么个情况,必须得走。

死得人抬走,找地方烧了。

晕倒昏迷的人,在确定后,直接抬到事先准备好的牛车上。

有那幼儿、身怀六甲和年纪大,实在走不动的人,也一律安排到牛车上坐。

不过年龄一旦超过两岁的人,皆由其父母背着。

没有蓑衣,那就戴斗笠。

斗笠是衙门这边早之前囤的,不多,只发给那些有需要的人。

只要大家不想死,就想办法护着头,之后跟着走。

要是不走,想回家避雨什么的,也行。

但是回头城里淹了死了,也怪不了任何人。

因白师爷话说的直白,还非常笃定会淹城,所以那些闹事的人和死者的家属,即便想回去,想闹,也不得不跟着一起走。

他们都不想死,想给自己找一条出路。

眼下这雨如此大,只有跟着大人走,才能活下去。

白师爷等处理完各种事,见大伙儿老实后,才又给大伙儿甜枣。

说谢秀才三月去府城准备乡试之前,就猜到情况会这样,已经帮衙门和闵家主借了几艘船,就放在哪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