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四合院之开局落户四合院
作者:步兵 | 分类:都市 | 字数:362.9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379章 安如山同志的晚饭
和莱诺夫人签订协议后,陈晋也没有耽搁,甚至拒绝了莱诺夫人共进晚餐的提议,直接来到了东花厅,想尽快敲定派遣去港岛人员薪酬待遇的问题。
安如山同志今天稍微空闲一些,所以是邓阿姨亲自下厨,做了几个淮扬菜,两个人加上艾振峰,在后院的餐厅里吃饭。
这当然是他探查到的。
陈晋到了前面大厅后,立刻有工作人员去通报,很快就重新出来领着他进去。
“唔,陈晋同志来了,来,坐下来一起吃一点。”安如山同志看到陈晋后招手道。
陈晋也没有客气,先走了过去,看到桌上的菜后心里有些泛酸,虽然是淮扬菜,但只有一个荤菜,那就是红烧狮子头,一共三粒,另外两个菜分别是香菇油菜和大煮干丝,最后是一碗咸菜和一碗紫菜蛋汤,不过看里面蛋花的数量,估计不会超过一个鸡蛋。
“领导,您年纪也不小了,加上您每天工作压力大,时间长,补充营养非常重要。”陈晋沉声道。
安如山同志咽下口中的米饭道:“陈晋同志,这已经很好了,至少有一个荤菜了。”
艾振峰低声道:“今天是刚好有时间,其实平时都是只有青菜和咸菜,豆腐汤都不是天天有。”
安如山同志瞪了他一眼,他只好把头低得更低。
邓阿姨叹了一口气道:“老安,你的身体确实应该注意了。”
安如山同志把碗放下后轻声道:“现在国家还这么困难,我又怎么能吃得这么奢侈?”
陈晋坐下后道:“领导,其实您不能这么想,这样想对您自己不好,对国家也不好。”
“哦?这是怎么说的?”安如山同志有些诧异地问道。
陈晋道:“领导,您要知道,如果您因为营养不足导致身体不舒服,甚至生病,影响的是整个国家七亿人民的生活和华夏的经济发展,这造成的损失,都是数以万计的差别,可以说是真的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了,您就算每天这么省吃俭用,节约的也不过是损失的九牛一毛而已。”
“这怎么能这么算呢?我节约了,可以带动其他领导干部也节约,这大家都节约了,量就大了不是?”安如山同志道。
邓阿姨和艾振峰也看着陈晋。
陈晋摇头道:“俗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如果说物资是好钢,那您就是刀刃,好钢用在您身上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相反,如果您这里没有用上好钢,断了,就得不偿失了不是吗?”
安如山同志思考起来。
陈晋想起前世自己看过的一部电视剧,是关于抵抗倭国人侵略的,说的是为了保证我军高级指挥员的营养,指挥员都会吃小灶,这小灶的饭菜指挥员必须吃完,不能剩,不能带走,就算是家里有孩子还饿着肚子,也不能带回去给孩子吃。
原因就在于物资有限,而部队要打仗,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必须让指挥员保持充足的精力,所以吃小灶保证营养。
如果指挥员因为营养不足导致指挥战斗失利,节约了再多又在怎么样?
“领导,我听说当年打仗的时候,我军的指挥官吃的是和战士们不一样的小灶,是吗?”陈晋问道。
安如山同志愣了一下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说道:“那时候条件太困难,为了保证指挥员的精力,只能这么做。”
陈晋说道:“那现在不是一样吗?一切阻碍我们华夏民族复兴的,都是我们的地方,那么这场战役要想赢,也必须保证您这个指挥官的营养啊。”
安如山同志手指点了点陈晋道:“你是个不错的说客,竟然把我了解的一清二楚。”
陈晋笑了笑没有说话。
邓阿姨问道:“陈晋同志,老安之前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你说的这个办法解决了他的饮食难题,但是这些年让他头疼的不是这些问题,而是他必须为全国干部做出榜样,如果不以身作则,下面的干部会厉行节约吗?”
陈晋笑了笑道:“领导,邓阿姨,说句不好听的话,干部们有没有做到厉行节约,和您还有领导是不是节约的人关系不大。”
安如山同志放下筷子道:“陈晋同志,这怎么可能?”
陈晋道:“领导,您看看我们国家,现在报纸有多少家?有多少人家有收音机?有多少人家有电视?有报纸也没用,因为文盲太多,那您说全国各地的干部是怎么知道您每天吃着高粱米饭和咸菜?”
“再说了,下面的干部吃的是什么,喝的是什么?我们又怎么知道呢?”
听了陈晋的话,安如山同志夫妇俩都沉默了下来。
陈晋没有继续说话,他也开始吃饭了,肚子已经很饿了,不过他没有吃红烧狮子头,而是主要吃咸菜,还喝了两碗汤。
看到他吃的津津有味,安如山同志也继续吃饭,有什么事情都吃完饭后再说。
邓阿姨则问道:“陈晋同志,那你说我们的干部工作该怎么做?”
陈晋明白她的意思,放下碗筷道:“邓阿姨,要想干部工作做得好,我认为第一就是要对干部的待遇做出明确的标准,私人吃请咱不管,只要花的是你自己的钱就行。”
“但是公款接待要明确什么情况下能公款接待,公款接待的标准是多少,肉菜几个,素菜几个,喝不喝酒,如果要喝,只能喝什么酒,必须严格财务制度,不做假账,不违规报销发票。”
“形成制度发下去,全国各地严格执行。”
他也不管安如山同志和邓阿姨同意不同意,接着道:“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毕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华夏几千年来形成的官场规则,欺上瞒下的手段多的是,要想落实下去,造福于民,必须加强人民群众的监督,让群众有监督和反映问题的途径,然后发现一例,惩处一例,绝不手软。”
安如山同志和邓阿姨互相看了看,眼中都有些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