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崛起之雄霸天下
作者: | 分类:历史 | 字数:331.8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860章 又是春来到
赵构在一个月后,接到赵湛的第一次比较详细的报告。
但机要处将翻译过来的军报送到赵构桌案的时候,赵构正在政务院居安堂和李纲等人,筹划大西域特管区明年的基建工程。
第三个五年大宋帝国规划图,已经标出,其重点就是大西域自管区的基础建设。
这条丝绸之路新商道,一定要建设成为整个大宋帝国最宏大的一个工程。
随着战争脚步的放缓,外部矛盾的缓解和消退,内部矛盾也就逐渐成为摆在赵构乃至整个大宋帝国面前的一道难题。
拉动内需,缓解压力;适当增加进口贸易,维持贸易平衡。
大宋帝国对外贸易一直是顺差,这让李纲为首的政务院体系部门一直沾沾自喜,大量的金银等重金属的输入,成为重商主义的早期雏形的形成,这对大宋帝国早期的贸易和发展固然有利,但从长远来看,却是弊端明显。
说白了,要让这些硬东西变成软东西,再让这些软东西流动起来,才有资本活力。
关键是,李纲等人颇受大宋人喜爱攒钱的观念,到手的东西捂得死死的,据政务咨政、财政部部长邵薄说,封桩库已经新建近百座,都塞得满满的。
现在的邵薄,腰杆子最硬,不差钱的主儿。但是,每一分金银,都是干干净净的。
邵薄每年用于外出调研督查的时间,都在半年以上,所有的路、区都要跑遍,下面的财政部门,不怕都察院曲风,却最怕黑脸部长邵薄。
适当增加进口,拉平关税,薅羊毛,不能薅得太狠,要休养生息,还要共赢发展。
帮助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最终的受益国,还是大宋帝国。因为这个圈子,是大宋帝国划出来的。
大宋帝国这个老大,还是要拉着一众小弟共同富裕。
这个道理,可不是一次两次能够讲通透的,首先李纲等人的思想要转变和发展。
但是李纲是出了名的拗相公,还不能硬扳,需要慢慢来。
就在这个时候,岳云来报,赵湛司令员的军报到了。
“把军报拿过来好了,正好和李总丞商议一下。”赵构命令岳云道。
看完赵湛的军报,李纲也是难得的一笑。
“德惠郡王这个总司令,我看是当得很好啊。这根胡萝卜扔出去,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去抢。攻心为上,官家,您这一招儿,高!”
李纲挑起大拇指由衷地夸赞道。
“哈哈哈……”赵构开心地大笑起来,因为他想到了一句很经典的台词,不过在场众人恐怕接不上这个茬儿,也就不说了。
“还要大力鼓励各个技术学院的年轻学子,投身到皇后大陆的建设中。那片大陆,会给我们带来数不清的财富和惊喜。”赵构闪烁着亮光的眼睛里面,荡漾着深邃的、摄人灵魂的智慧之美。
赵楷笑道:“官家大可放心,今年年后各大院校的毕业生,所填报的差事意向,大都是海外的自管区和皇后大陆,说明年轻人的眼光已经看向了更遥远的世界,我们应该为之高兴才是。”
“陈亨伯还没有回来吗?”赵构突然问道。
陈遘去东南沿海各路督查各地沿海开放城市的海关关署落实赵构的最惠待遇关税情况,特别是来自中亚和欧罗巴的一些商品,在大宋,还是很有市场的。
“说起陈亨伯,还有一件事,需要官家定一个调子才是。”赵楷接着说道:“欧罗巴的一些落魄的贵族,想要移民来大宋帝国定居,这里面,难免鱼目混杂。外交部这些天忙得有些焦头烂额,老十三多次向我哭穷,招贤院已经人满为患,人员的甄别、量才考试、背景调查等,千头万绪。我看这里面,真才实学的人有,滥竽充数的也不在少数,只靠东京城,怕是消化不了了。”
老十三是赵构的十三弟赵朴,一直在赵楷手下担任副部长,是个语言天才,精通波斯语、欧罗巴语等语种,是赵楷的得力助手。
赵构强调,所有皇室成员,六十岁以下,必须自食其力,有份差事,皇室补贴只是一少部分,也就是份生活补贴而已,还是要出来做事情才是。不管是政务部门,还是从商参军,都不得利用自己的皇室身份搞特殊。
这一点,赵楷这位三哥做得最好,也是一众兄弟们学习的榜样。
连皇后娘娘都不辞辛苦担任大宋帝国妇女儿童联合会的会长,别人还说什么呢?
赵构笑道:“万国来朝,是好事。西方的很多学术和自然科学,还是有其先进性,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吗,还怕人家来?不过,该有的章程还是要有的。那个来自法兰西王国的洛佩,就是一个很着名的建筑学家,我的静园新增加的一些建筑,就很有特色。还有一些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等人才,燕京府的新城建设,有一个万国之园,让这些人可以去哪里施展拳脚,告诉他们,要么碌碌无为,要为留下万世不朽之作。我相信,这个胡萝卜同样很吸引人。”
“不过,”赵构话锋一转道:“这些外来学者,不可以传经布教,更不能建立教堂教会,自然科学学者可以酌情聘用为各学院学者,但神职人员不得进入。外交部文化司和文教部教育司要联合起来,进行督查,必要的时候,安情总局可以适当介入。”
赵构对赵楷叮嘱道:“这件事,你要操心,文化领域,不能让外部势力介入一丝一毫。学习语言可以,思想吗,可以当做学术讨论话题,在课堂上争论一下也就行了。要注意文化意识形态的主流思想,必须是大宋帝国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思想。”
赵构深知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性,断不可染上其他的颜色。
赵楷点点头,这件事情,还真的很重要。现在官家九哥给定下调子,外交部、文教部等相关部门就有章可循。
赵构忽然想到了什么,继续说道:“外交部和文教部要拟定一个文件,每年要派出去一定数量的学者,到海外自管区,进行中华文化的传播,孔孟学院要遍地开花,文化引领,要从幼稚园开始抓,从娃娃抓起。这是百年文化工程,福泽万世的壮举。”
赵楷心中轰然巨响,这,不就是自己一生所希望看到的吗?
“臣,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赵楷郑重领命。
“三哥不要这样说,差事固然要紧,身体更加重要。诸位也是,都给我好好的活着,咱们看着咱们的大宋帝国走向最辉煌的那天。”赵构也是感慨,这些人,才是国家真正的栋梁。
“来来来,趁着大家都在,一起合计合计怎么回复咱们的赵总司令和唐大总督,伯纪公,您先说说。”
李纲当仁不让说道:“赵总司令和唐总督的军报,我归纳起来,可以合成两点,一是加快技术人员的输送力度,随着远征军的逐渐适应,兵力上已经不是问题。赵总司令不是说,瓦胡岛总督王在,在当地武装起了一支适合丛林战的当地军队,其服从性和归属性非常高,都是加入了皇后大陆户籍的积极分子,虽然只有一千人左右,但在瓦胡群岛的剿匪战斗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可见善用人者,处处皆是可用之人。现在欠缺的是精通当地土语的人才,我建议,将第一批返回本土的前开拓团成员重新征召,补充到第三批援建队伍中去。”
李纲指着地图又说道:“至于第二个问题,对当地土着居民下一阶段的政策。经过第一阶段胡萝卜加大棒的灵活政策后,当地土着居民由被动接受到主动认同,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所以,这条政策还是从改善民生入手,让当地人感觉到大宋帝国给他们的生活,是美好的、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关于这一点,我觉得政务院只需要拿出一个纲领就行,具体的政策细节,可以让总督府灵活制定,给予一定的冗余,皇后大陆自管区,还是要充分体现自主管理的特点。”
众人纷纷点头,认为李纲这个提议很好,齐声道:“我等附议。”
赵构笑道:“很好。政务院按照这个意思,迅速制定相关条文,回复赵湛和唐重,告诉赵湛、唐重,放开手去干,把皇后大陆打造成模范自管区。”
这是在压担子,整个皇后大陆的面积,要比大宋帝国本土大得多,相隔万里之遥,赵湛和唐重没有充分的自主权,是无法完成赵构所期望的宏图大业的。
赵构也在赌,赌赵湛和唐重对自己、对大宋帝国的忠诚。
赵构回到皇议殿公房,摆在他桌前的,还有一份关于整编以后各合成集团军的番号问题。
本来他是想用数字来代替,但下面的战区司令和集团军军长,上书皇议殿,希望保留一些大家心中十分认可的原军团番号。
比如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麒麟、应龙等军团番号,可以对应相应的集团军。
和赵构全力打造的合成化集团军相比,军团这个编制,还是充分得到大家的认可,但对于集团军这个称谓,也不排斥。
赵构经过反复斟酌,决定新老结合,保留以神兽命名的传统,但后缀沿用集团军称谓。
和枢密院岳飞、韩世忠、刘浩等人讨论后,征求了宗泽、王渊等人的意见,最后确定下来大宋帝国的武装力量架构体系。
大宋帝国军事委员会,是大宋帝国最高领导机构,赵构担任会长,宗泽为名誉副会长,岳飞、韩世忠为执行副会长。统辖东、西、北、中、塞北、大西域、大西南、天竺半岛、皇后大陆十大战区,海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七大舰队,空天军三个飞行师、内卫部队、预备役部队等全国武装力量,军事委员会直接领导枢密院工作。
枢密院作为全国最高军事指挥机构的执行机构,负责具体指挥运作。枢密使岳飞,副使韩世忠、刘浩、赵子明、刘勇。下设作战指挥部、组织宣传部、后勤保障部、军事装备部等各部。负责日常的军事训练、征兵、整训、装备更新等日常军事方面各领域的工作。
这些机构性的东西还好说,但怎么命名重新整编后的各集团军,还是让赵构十分费脑筋。
最后,确定下来如下序列:
中道战区辖麒麟合成集团军,全军六万人,司令部驻地东京城。
北道战区辖青龙合成集团军,全军六万人,司令部驻地燕京城。
南道战区辖朱雀合成集团军,全军六万人,司令部驻地广州城。
东道战区辖白虎合成集团军,全军六万人,司令部驻地杭州城。
西道战区辖玄武合成集团军,全军六万人,司令部驻地西安城。
大西域战区辖飞龙合成集团军,全军八万人,司令部驻地高昌城。
大西南战区辖黄龙合成集团军,全军八万人,司令部驻地昆明城。
塞北战区辖黑虎合成集团军,全军六万人,司令部驻地会宁城。
天竺半岛战区辖狮象合成集团军,全军八万人,司令部驻地海拉德。
皇后大陆战区辖飞豹合成集团军,全军十万人,司令部驻地洛杉城。
内卫部队为飞狼部队,全军十万人,总司令部驻地东京城。
预备役部队为飞鹰部队,全军五十万人,(但不占用正军编制),司令部驻地大名城。
另外,还有大帅府直属应龙合成集团军,全军三万人;飞龙卫三千人,直属大帅府警卫局。
海军三十万(包含一个陆战军),空天军十万(包括两个空降师)。
整个大宋帝国武装力量(不含预备役),合计一百二十三万三千人。
赵构给出的上限是一百三十万军队,没有超过这个数量。大宋帝国需要的是质量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