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里的配角小村姑翻身啦
作者:夏西西 | 分类:现言 | 字数:120.2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8章 公社的王主任
朱队长一到公社,立刻去找了公社的二把手王主任。
一把手张书记去省里学习去了,现在所有的事都是王主任在处理。
都是熟悉的人,门卫就没拦他,毕竟这些天来的大队长可不少,每年开春是个各个大队都不好过的时候。
冬天的粮快吃完了,春季的粮还没种下去。
这个时候来公社的,基本上都是来借粮的。
王主任这两天都要被烦死了,他现在看到这些大队长都头疼。
那么多个大队,公社就算有些存粮也不够分啊,他也得跟县里申请。
申请多了,上面的人觉得他们没用,申请少了,大队长就要来哭。
一年最头疼的就是这个时候了。
“王主任,您在吧?我进来啦。”
王主任一听朱队长的声音,有些僵硬的应了声。
“嗯,进来吧。”
就在他准备问你要借多少粮的时候,王主任看见朱队长拿出了一份报纸。
他一看就知道那是省城的工农联合吧,还是最新的。
为什么知道是最新的呢,因为那封面上的图片,他没见过。
工农联合报由于在省城发行,一般每周发行后,第三天才能到下面的公社。
最新的一期目前应该还在来他们公社的路上。
朱队长动作快嘴也快,“主任啊,我们大队的小琴写的文章上报纸了。”
其实现在各个报社都有记者做这种采访工作,所以各大报社稿子是不缺的。
但是如果各个公社情况都差多,也就不会有人专门把这事拿出来说了。
毕竟供稿的作者还专门的编辑,他们写出来的东西,很多在有些领导的眼中,就不是实际的农民生活。
所以,他们特别喜欢农民们自己投的稿,这在他们看来才真实。
很多时候,运作的好,公社当年的拨款拨粮都能上一个台阶。
比如申请救济粮这种事。
因为大部分人冬春交接的时候都吃不饱,所以申请救济粮或者借粮一点都不会不好意思,但是有由头的和没有的,那上面批下来的量都不一样。
大家都惨的情况下,你怎么能申请到多一点就是门学问了。
王主任每次和他们公社的一把手张书记出去开会都头疼。
他们两个都是当地人提拔上来的,有些时候真的干不过那些有上面空降的公社。
朱小琴这篇文章用的地方对的话,那简直就是利器。
文章通篇没说什么苦不苦的事,就是白话描写了生活,写到了难得吃到的白面条,喝到的红糖水,虽然身体很难受,但是好像因为这些所以感觉生活非常有盼头一类的话。
关键文章虽然没有一下子登完,但是能感觉立意非常高,所以虽然写的很平实,但是让人看了就觉得充满了希望。
王主任看完都惊到了,“这是你们村一个十五岁的小姑娘写的?”
不是,现在小姑娘能写出这种文章了?
王主任要不是知道他们公社下面这些大队的大队长的性格,都觉得是不是来忽悠他的了。
“当然是真的了,有报社寄来的信呢,还有有假,而且,您看,这作者名字不就是“小琴”嘛,还有,还有,你看她不是提到的下水河大队的河了吗……”
朱队长指着文章中的这些具体描写的段落,给主任解释着。
王主任只是诧异,但相信他还是相信这些大队长的,都是知根知底的,骗人这事他们是做不出来的。
“好了好了,我就是觉得这小姑娘写的太好了,”王主任看朱队长滔滔不绝,赶紧打断了他,“读的我都感动了,怪不得能选上。”
“那是 ,我们小琴一直就喜欢写文章,这次是在镇上看病,想着写了投稿试试,没想到就被选上了。”
朱队长又把她救人看病这些事简单的说了下。
具体情况他也没去了解,但是不影响结果。
“你刚刚是不是说小姑娘生了场大病是因为救人的缘故?”王主任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
“对,她堂侄子贪玩掉水里了……”
话没说完,就被打断了。
“什么侄子不侄子的,那是我们公社的社员。”王主任突然觉得这个老队长又跟自己没有默契了。
朱队长立刻反应了过来,“对对对,社员都是一家人,我们本来想着等她好了,给她点奖励的,毕竟因为这抢救了好久呢,这后面还要继续吃药,”
“哎,这些天因为村里好些人家已经开始闹饥荒了,忙的都把这事耽搁了。”这时候,话不用说满了,该明白的都能明白。
“我这两天正要去县里开会,就为借粮这事,你回去让这个姑娘把的手稿给你一份,这次你跟我一起去。”
朱队长开了那么多次,从来没去过县里,一听这话激动坏了。
要知道,之前能跟书记主任一起出去开会,可让人羡慕了。
有些人开个会还能被发个搪瓷杯,那搪瓷杯,他眼红好久了。
王主任打电话问了下管理室的人,知道报纸最新的工农联合报明天才能到,本来想着把这报纸留下来。
朱队长好说歹说才把报纸还给了他,他要是不把这报纸带回去,小琴她娘能堵着大队的门不让他进去。
这个时候什么眼色他也是看不懂的。
王主任又打电话给了后勤室,让他们看看年前发的福利有什么剩下之类的,拿一份出来,待会儿会有人拿条子来取。
说完他就给朱队长写了张条子,“这些东西先拿回去给人小姑娘,后天你一大早来这儿,我们一起去县里,记得一定把手稿拿来啊!”
朱队长立刻拍胸脯保证,“主任你放心,我肯定不会忘,我一大早就带着原稿来。”
其实本来这些事要通过书记的,但是人去省里学习了,所以这事他就先处理了。
谁知道别的公社今年是什么情况,他们得把能用的法子赶紧用上。
除了借粮,还有今年的拨款问题,都不能拖了。
河东公社其实虽然有些工厂,像朱大哥待的木材厂,朱大嫂待的服装厂,还有布料厂,家具厂和一个小的煤场。
听上去好像不少,但是他们大队那么多村民,这些厂的效益就算还不错,也是不够的。
按张书记和王主任的想法,至少要再建两个厂,提高效益才能让压力小些。
但是建厂这些钱得靠上面拨款,不是他们一拍脑袋就能建的。
朱队长拿着条子稍微等了会儿才去后勤室,人家东西已经准备好,都打包包起来了。
因为王主任也没说具体,所以后勤室的人就按照他们年货的标准配了一份出来。
朱队长看着东西都包好了,也没细问有哪些东西,给了条子拿了东西就回村里了。
拖拉机明天早上才回,他可等不到,骑着自行车就走了。
一般要骑快五个小时的路程,他四个小时就骑到了,赶上了天都还没黑。
他回了村第一时间就是去朱小琴家,把报纸和包裹给她,然后叮嘱她明天中午之前一定把原稿给他。
朱小琴也不是真的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一看大队长这表情就知道,这不是一般的好事。
下水河大队是通了电的,但是因为电费比较贵,大家并没有大晚上要挑灯夜战的习惯。
朱小琴也已经习惯了早睡早起了,冷不丁的让她晚上加个班,还挺新鲜的。
那灯是在房屋正中央,所以对于趴在桌子上写字的朱小琴来说,并不太顶用。
为了看的清楚些,还是点了煤油灯,这种直接放在桌子上的灯,可比那悬在半空的灯有用多了。
等大队长一走,他们围在一起,把包裹拆了。
小蔡婶子咂了一下嘴巴,“还是公社有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