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好孕:皇后娘娘她日日求被废
作者:卿岁岁 | 分类:古言 | 字数:106.4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88章 喜提瓦剌小王子
“这……这……”
脱懽没想到皇帝和皇孙,会提出这种没有道理的要求,当即语气便有些结巴。
“大明皇帝陛下,皇太孙殿下,这小子在草原上野掼了。”
“没有规矩,怕是到了京城,会给陛下和殿下惹祸。”
大家都不是傻子,他怎么可能不知道皇帝是要质子。
而且还是单方面交换那种。
“他以后是要接替你位置的,不懂规矩怎么行呢。”
朱棣才不吃他这套,淡淡地道。
“刚好,让他跟朕回去,学学我大明的规矩,朕不怕麻烦。”
说到这里,他话音一转,声音突然冷凝了下来。
“难不成,你是怕我对你儿子不利,所以不肯让儿子跟朕走,你不相信朕?”
他话音一落,大营的将军们,眼睛立刻跟开猎物似地盯着这对父子。
仿佛他们下一秒,就会拔剑杀人。
脱懽:“……”
这不是废话吗?
你是谁啊?
他能放心把儿子给你?
也先:“……”
他就跟着父亲行了个礼,话都没和太孙说一句,怎么就回不去了呢?
脱懽尽管很气愤,可他也知道自己现在在皇帝的大营里。
只要皇帝想,他脑袋肯定会搬家。
所以,他只能迂回道:“大明皇帝陛下看得上这小子,那自然是这小子的福分。”
“只不过,听闻大明一向以孝治天下,可否让他回去和他母亲道个别,收拾些东西。”
只要让他们走远些,这事也就过去了。
“有道理啊。”朱棣点点头:“都说母子连心,怎么能让母子分别呢?”
闻言,脱懽方才松了口气,正要道谢的时候,就听朱棣又道。
“那你回去以后,就让人把他母亲送到京城来吧,让他们母子,不受离别之苦。”
看着脱懽那难看的脸色,朱棣又道:“你应该不会舍不得吧,毕竟你也不止这么一个老婆。”
朱瞻基表情淡淡地,手还不自在摸了摸自己手里的剑。
“若是不肯的话,那就只能请大汗带路。
咱们所有的将军,都去拜访您的族人和妻子了。”
叫门天子不怎么好听,还是叫门大汗比较好听些呢。
脱懽没有办法,依他现在的实力,肯定是打不过大明的军队的。
他还不想死,他儿子老婆也确实不止一个,可也先确实是他最优秀的儿子。
脱懽咬咬牙,想想自己其余几个儿子,还是低头答应了。
同时心中也暗暗记仇,发誓迟早有一天要报今日之仇。
他临走之前,给儿子使了个眼色,也先明白他的意思,是叫自己找机会逃回去。
可朱瞻基怎么可能会让他回去?
想回到草原,将来祸害他的大明,做梦吧!
这时又一个好消息传来,宁阳侯陈懋进攻鞑靼西部之军大胜。
生擒其酋长也先土干等人,还有牛马驼羊数以万计。
也先土干投降,请求跟随永乐大帝回京,从今以后为大明效力。
朱棣大喜,给他赐名金忠,还封其为忠勇王。
在北平给他修建府邸,让他跟在自己身边,宠爱有加。
此次北佂,朱棣不仅带回来一个瓦剌小王子,还带回来一个投降的猛将,牲畜数万头,可谓是大获全胜。
草原的马比中原的马要壮,草原的牛要比中原的力气大。
这次,军卫所又能增加良驹和耕牛了,粮足马精。
他还有天下第一的神机营,谁打不过?
朱棣开心坏了,六十多岁的老头,骑在马上,瞧起来意气风发,根本看不出来一丝垂暮的模样。
待消息传回京城,大家也都松了口气。
没人出事,真好啊。
重华殿后殿。
景舒此刻正半躺在榻上,何氏站在后边为她捏肩。
李氏坐在小凳子上给她捶着左腿,石榴给她捶着右腿。
蕊初在一旁同她说话,把这次皇帝亲征都传遍了事给说了。
当她得知小朱同学,把也先给拐了回来的时候,嘴角就忍不住抽了抽。
她默默给也先点了根蜡烛,这个也先大概会在朱瞻基手上,受到非人的折磨,恐怕难逃一死。
蕊初笑道:“太孙妃,皇爷只让工部腾个宅子给那个鞑靼(金忠)人住,可没说那个瓦剌住哪儿呢?”
金忠是投降的,鞑靼又和大明的关系不太友好。
这不管怎么看,都是瓦剌的人比金忠尊贵吧?
“质子嘛。”景舒淡淡地道:“当然应该住在宫里了,给质子专门修建府邸,那不是浪费银子吗?”
住在宫外,如果跑了怎么办?
“这不好吧?他可是个外男。”蕊初的表情有些尴尬:“再说了,臣也没听说过,哪朝会弄这么大岁数的质子回来。”
别人都是送的小孩,怎么到了他们大明,就弄了个十六岁的质子回来?
简直是古今奇闻!
“蕊初大人这都不明白?”李氏突然道:“肯定是那个瓦剌人太聪明,太危险,所以,皇上和太孙,不放心他回去呗。”
景舒:“……”
她挑了挑眉,可以啊,这李氏虽然书没读几本,但脑子还挺聪明的,是块好料子啊。
蕊初却不相信:“不过才十六岁,能有多大威胁?”
她们陛下是什么人,怎么会觉得十六岁的少年是老虎?
“妾倒觉得她说的有道理。”
何氏摁肩的动作慢了下来,低声道:“这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
“妾娘家的村子,就有个孩子,刚启蒙的时候,先生就说他是个读书料子,果然长大后就中了秀才。”
可能大家觉得秀才没什么了不起,可事实是一个村子,能出个秀才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你若让景舒一个本科生,去考科举,怕是连个童生都考不上呢。
何氏一向和李氏不怎么对付,天天吵架,要不是在宫里,估计都能打起来。
这会儿意见能相同,也足以证明,群众智慧是不容小觑的。
有时候,书读的太多,就容易把事情想的太过复杂,反而不好。
她抬头看向何李二人,轻声道:“你俩要实在是闲着无事,那能不能帮我个忙啊?”
两人对视一眼,宫里有什么事,不就是帮忙伺候男人吗?
于是,她俩赶紧跪了下来。
“妾身愿意为太孙妃殿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小知识,大部分汉人的朝代,喊的都是:皇帝陛下,皇后殿下,太子殿下,太子妃殿下,太孙殿下,太孙妃殿下。
到了明朝,因为元朝和汉人的叫法不太同,朱家的皇帝又是草根出身,所以叫法有些混乱,叫什么的都有。
其实不但叫法乱,后宫的位分更乱,甚至没有一个标准的阶级分明,这也算是一个制度上的缺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