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隋
作者:玄武季 | 分类:历史 | 字数:267.5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99章 味蕾狂欢,橡胶走起
面对粟末地远洋贸易在经济工作中日渐凸显的重要性,粟末地海军的地位也在快速提升。
建造舰船容易,但缺乏的是海军军事人员,特别是海军军事指挥人才。
为此,搜影何虎第五人员猎手中队,在余杭、福州、闽越一带,搜罗招募疍民、渔民、商船水手,并以重影部分军兵为骨架,分别建立天津第一和夷州第二远洋海军。
中枢副令,主管兵部和军事的周孝安,又被赋予新职,抽调人才,组建海军军部,并担任冲绳第二远洋海军司令。
阿布给粟末第二远洋海军的任务,就是早日成军,北出巡游监视倭奴国。
并调重影一部五千人,由阿科泰弟率领,成立海军陆战队,协助海军进行陆地作战准备。
夷州郡,在贾农等一干军民的努力下,呈现出了勃勃生机。
夷州虽然多山地,但气候适宜。
这时候,也不存在人多争地的现象,所以还是尽可能多地保留了大片的种植园地。
夷州郡,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湿润、温暖、多雨。
好多地方,一年能够三熟,几乎无歇。
阿布寄予热望的美洲植物,在夷州很快就安家落户,开始愉快地成长起来。
现在最有前途的作物,就是稻米。
贾农在奏疏中直言,这里是“海上米仓”,米质好,产量高。
其他适宜种植的作物,品种非常繁多。
现在已经铺开种植的谷物类,除了稻米,就有小麦、棉花、高粱、粟、大麦、玉米、荞麦等。
至于豆类,有大豆、红豆、花豆、绿豆等。
还有薯类,有甘薯、树薯和马铃薯等。
此外,像经济作物,就有甘蔗、茶叶、烟草、亚麻、油菜、棉花、黄麻、剑麻等。
估计今年八九月,大家就可放开肚子吃上诸如薯类等的好东西。
粟末地的火锅,用辣椒、芝麻、香菜、蚝油、醋、酱、蒜,进行涮肉、涮新鲜蔬菜的日子,行将不远了。
阿布的美好口福生活,也即将开启!
狂欢吧,我们的味蕾!
自从去年获得的辣椒种子,正式从美洲输入之后,仅仅一年,这东西就已经风靡粟末地全境。
辣火锅,以无可匹敌的姿态,横扫所有传统吃食。
无论堂室,还是野外聚餐,辣火锅都成为了粟末人民的餐桌主打星。
这一饮食上的革命,是在阿布推出铁锅炒菜之后,又一项对天下老百姓味蕾的伟大贡献。
无他,因为他引入了辣椒之后,这种万分神奇的佐料、或者菜品,就让大多数的人对之欲罢不能。
辣味,让味蕾狂欢!
辣椒的产量非常高,种类也繁多。
粗的,细的;长的,短的;辣的,甜的;红的,白的,黄的,绿的……
最厉害的是夷州郡和万金谷,因为气候适宜,可以倒茬连续种植,繁殖的非常快。
而且,辣椒不挑地,产量高!
契郡和粟郡,就因为种植面积大,所以即使是一季,也是收获巨大。
新鲜的,既然许多人还不敢放开吃,那就切了晒干。
那种巨辣无比的,用线穿起来,挂在大树上晒干!然后拉进工厂里干炒粉碎装袋储存。
然后,等积累到一定数量,然后分批送往各地,作为粟末地人民的福利,免费发给大家,并附送一份食用指南。
冬天里,喝一口烧酒,吃一口辣火锅,什么就有了!
抗寒!
大热天,吃一顿辣火锅,汗如雨下,什么就没有了!
排毒!
至于平时,饭食里撒一点,辣!
多一个滋味!
特别要提阿布梦魂萦绕的橡胶树。
准确的说,粟末地重点引进移植的橡胶树,叫三叶橡胶树。
这东西的移植,真的很难。
主要是远距离的运输,很容易让种子氧化不再发芽。
因为粟末人现在来往南美的路线,仍然是千百年来的北线,所以不仅得经过漫长的时间,而且还需要经历全部种类的天气气候。
去的时候,温带、寒带、冰原、温带、热带、雨林。
来的时候,再倒着来一遍。
所以,无论插扦繁殖的枝条、还是种子繁育的果实,都要经历风霜雪雨,高温酷寒,真是九死一生。
现在还能每批存活和发芽几十株,全都靠阿布和所有粟末人的人品。
两年下来,一共一百二十株茁壮成长,五十株不死不活!
其他的,或者是变成了干柴,或者是还是种子状态!
阿布和户部算过一帐,这一株成活的橡胶树,其落地成活的成本,已经达到了每株十两黄金的代价。
这还是平算了像薯类、花生、玉米、番茄、辣椒、向日葵等作物之后的结果。
说橡胶树,是用金子堆起来的,一点都不过分!
这总共一百七十株橡胶树,就是粟末地连续两年辛苦奋斗的成果。
得益于不断巩固和加强的补给点,连接粟末地与美洲的交通线,变得越来越通畅。
第199章 味蕾狂欢,橡胶走起
美洲种子猎人分队,已经开始源源不断地,利用畜力和马车、雪橇,运来了数量不少的天然橡胶乳液。
这些灰白色的东西,软踏踏的,非常有弹性。
据说陆仟他们第一次碰到这东西,是看见笛卡尔王国和南美大陆腰部地区的一些部族少年,正踢着一个脑袋大小、又圆又弹的球在玩。
这不是大汉朝的蹴鞠嘛!
陆仟当时大吃一惊,大中国的蹴鞠怎么会流落至此?
可仔细看了,就发现自己想岔了!
虽然他们玩的不亦乐乎,但规则和形式,完全不像大中原的蹴鞠。
最显着的区别,就是没有高高竖起的风流眼,也不是两队互站两边隔着中围对攻。
他们的游戏,是两边两个藤条框,人员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而那些土着用的圆球,也是一个实体的不知什么东西的圆疙瘩。
咱们的蹴鞠,则是外包皮革、内填米糠的皮枕球。
于是,陆仟很快就找到了阿布给他此行的大任务目标。
天然橡胶和橡胶树,就是当地人嘴里的“流泪树”。
把流泪树砍断,乳白色的胶汁就会一滴滴地流淌下来。
当地人把这种树汁叫做“卡乌巧乌”,意思是树的泪水。
土着们将这种“卡乌巧乌”的水分晒干,就做成了弹性十足的橡胶圆球了。
据目击,有些土着还将还会把脚浸在乳液之中,然后拔出脚将脚面上的乳液晾干,就成了一双“雨靴”!
蹴球游戏,橡胶球,雨靴,橡胶带,手柄垫、橡胶、鞋子……
当地人已经利用简单原始的树液,对橡胶乳液进行处理,再用来利用和制作简单工具。
这些原始的发明和利用方式,全被搜影种子别动队员们详细地记录了下来。
橡胶很重要。
橡胶很神奇。
橡胶是工业走向现代化的粘合剂、催化剂。
但是,运回来的橡胶乳液,大部分变干、没有了弹性,并变成碎末状。
这就是氧化的缘故。
阿布知道,但没法向大家解释原理。
最合适的办法,就是尽快找到便于橡胶存储、运输、防止氧化的办法。
对于橡胶乳液最基本的存储和利用方法,阿布是真知道的。
橡胶防氧化,只能依靠氨水。
确切的说,需要氨气。
而橡胶的利用,最好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硫化。
就是按照一定比例、一定温度加入高纯度硫磺进行加热。
前者难,后者倒是相对简单。
氨气,可真不是以现在人们的技术水平、知识水平能大规模制造的。
因为工业合成氨气,首先要有一氧化碳、氢气、二氧化碳、压力容器、氮气,催化剂,等等。
即使阿布再牛逼,将氨气的合成公式和弗里茨·哈伯的制氨工艺流程全部写出来,也没法制造!
化学分子式,除了阿布,这世界上有谁理解?有谁认识?
估计光解释这些最基本的元素周期表及分子原子结构,阿布恐怕也就要耗费完了此生!
那怎么行!
另外,炼制合成氨气的工艺,有无数的拦路虎。
就只是简单在实验室里,模拟提取,恐怕就完成不了。
别的不说,如何在密闭的容器里加压、如何让容器是压力容器、如何获得高纯度的氨气所必须的催化剂……
呵呵,实在是想多了!
有生之年,能搞定这些实验室状态的流程、工艺、器具、添加剂等中的任何一项,都是跨越人类历史的大发现。
那么,以这个时候的人类科技水平,真的就没办法提取到这种有毒、奇臭的气态物质吗?
答案是能的!
先说说自然中,天然产生的氨气。
人类最早认识自然界中的氨气,是从土壤的肥力角度推测研究出来的。
因为氨是促进植物生长的重要元素之一,也就是肥料,人们叫它肥素。
后来断定,植物所需要的肥素,来自土壤中的腐殖质和自然雨水。
因为它臭,气味很重,很熟悉,很独特!
腐殖质中产生氨气,最容易产生的办法,就是粪便发酵后产生的沼气。
特别是骆驼和牛的粪便堆积发酵。
最早人们确认存在氨气这种东西,是因为人们在烧骆驼粪便时,偶然发现的。
很久以前,人们在沙漠之中都使用骆驼粪作为燃料。
由于长期烧骆驼粪便,使得一处歇脚的庙宇墙壁之上,出现了许多的烟灰。
好奇的人们,发现在这些烟灰里,有一些像盐一样的白色晶体,而且具有很刺鼻的气味。
当时的人们,称之为阿摩神之盐。
再后来,人们继续研究这种阿摩神之盐,得到了那种熟悉而刺鼻的气体。
厕所里的味道!
它可以溶于水,水溶液还会呈现碱性,所以人们就叫这种气体为碱气。
它,就是氨气。
阿布为什么能知道这些?
还是因为他的身份。
他是个外勤特工,自然必须熟悉各种人类社会的爆炸物、材料、原理、危害等。
爆破学,就有很大的一部分全讲的这类东西。
与氨气相关的爆炸物,就是硝酸铵。
确切地说,他是硝酸铵爆炸后的产物之一。
而对氨气最直接、最深刻的认知,源于幼年时期跟着爹妈在地里耕种时用的肥料。
对,氨水!
和硝酸铵一样,都是非常好的农作物的肥料。
氨水的刺激气味,就是那种千年旱厕的味道,农村人都知道。
所以,长大后的阿布,也顺便去了解了氨气、氨水、以及氨这种元素的来龙去脉。
那么他知道吗?肯定是知道的!
并且比一般人知道得还多。
因为,氨,和他的父母、家乡、童年的记忆有着密切的相关。
粟末地实验室获得氨气,不,是氨水的方法很老套。
靠沼气生产甲烷是一种。
在玻璃器皿中焙烧骆驼和牛粪也是一种。
因为氨气容易溶于水的特性,只要产生的沼气或者甲烷气,经过蒸馏水之后,就能获得含有氨的水溶液。
虽然含量很低,但作为橡胶的保存剂,却完全够了。
因为橡胶氨水保护剂的含量,只要到达0.2%-0.7%就够了。
而实验室粪便焙烧和沼气中过水溶解获得的氨气,其含量大体就这个水平。
天佑粟末,机会真的是留给有准备的阿布。
于是,夷州郡的橡胶园,还没有成长起来,更没有到发展到能割胶的程度。
但科学工作者们,已经整理出来了一套完整的收胶及存储流程和办法。
首先是割胶的胶刀。
这时候的美洲先民,采集橡胶乳液相当简单粗暴。
一旦发现野生橡胶树,直接就用石锤、石斧上去砍断,然后通过端口来收集橡胶乳液。
砍完以后,这棵橡胶树也就废了。
阿布想到这一点,就和申徒石的冶炼制造团队、美洲特别分队队员一起,将专门用来割胶的胶刀给打制出来了。
并且一次性就进化到推式割胶刀。
长约一尺,木柄,刀身弯曲,V型两刀刃,夹角偏锐,刃为凿口。
谁也不知道,就如此一个小小的发明,就将一棵橡胶树的可持续采集胶乳的周期,延长到了三十年。
其次是割胶的胶杯、胶桶和氨水保护剂。
三叶橡胶树的胶乳,从树上流下来时,会因接触空气及其它物质,而自然凝固。
所以割胶工,都会随身携帯一个装着低浓度氨水的瓶子,以便在胶杯中加入适量的保存剂,来保持胶乳的稳定性和新鲜状态。
氨水是不能用金属器皿盛装的,也最好不要装在浅色透明的器皿中。
这点,阿布早在前世高中的时候就知道。
为此,承接橡胶乳液的胶桶,用结实的陶瓷制造,还专门设计了悬挂和连接固定的铁箍。
装氨水的瓶子,也用了深色的玻璃加厚瓶子,连瓶塞也用了玻璃制作。
运输橡胶乳液的胶桶,设计成了外层铁皮、中间为软木、内胆为陶瓷的大肚小口胶桶。
盖子,也用陶瓷,并用树胶密封。
有了氨水保护剂,就避免了橡胶的氧化和变质。
长途运输和保鲜,成为了可能。
第三,就是橡胶的硫化处理。
这个最简单,有的是原料和技术。。
当橡胶乳液运入集中点后,再加氨水进一步让乳液稳定。
粟末地人发明了原始的手摇碟式离心机进行摇滚晃动,让橡胶乳液变得均匀和稳定。
然后再装入特制的胶桶,千里迢迢,送入粟末地的硫化加工车间。
这个过程简单描述一下,就是加硫磺、加热、注入模具、再加热成型。
因为这些技术和细节,还都在持续细化和升级,所以就不一一细述了。
至此,橡胶的完整产业链和加工链,便全部完成。
橡胶工业化制品,正式走入这个时代!
自美洲大陆的原装乳胶液,陆续到达。
现在粟末地实验室里,已经实验性的制造出来了好几个橡胶产品的样品。
一辆带橡胶实心轮胎的自行车。
一架橡胶实心轮胎的铁轮毂大马车。
一件橡胶大雨衣。
一双传统样式的橡胶雨靴。
一双低腰橡胶鞋,非常像后世的绿色帆布解放鞋。底子上有一层薄薄的橡胶。
一个填充羽毛的橡胶皮球,原始足球。
一段橡胶管。
一片橡胶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