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丁叮的前世今生

作者:柠檬故事 | 分类:现言 | 字数:52.3万

第61章 杨杰和丁叮的粤省之行(中)

书名:丁叮的前世今生 作者:柠檬故事 字数:7639 更新时间:2024-11-16 15:12:52

从阳城到粤海全程两百多公里,正常需要三个小时才能到达,

杨洁和丁丁早上六点半起床,他们陪苏阿嬷和堂舅母一起用过早茶。

丁丁陪两位长辈在花厅聊天,杨杰回客房拿行李箱,再回来花厅接丁叮。

女士们见他从走廊那头走来,也忙起身出门跟着他一起往大门口走去。

赵哥把城市越野停在门厅外,正站在车旁抽烟见主人陪着未来姑爷出来,忙把手中的烟灭了留在垃圾桶上的沙槽里。

“大少夫人,苏阿嬷,我把回礼和为烈士家属准备的慰问品都放车尾箱了,已经检查过车子和汽油,我们现在就可以出发了。”

杨杰和丁叮闻言忙道谢,“谢谢赵大哥,大过年的还麻烦你跟我们跑一趟粤海。”

“大小姐客气,我对粤海熟悉,有我陪着你们出行,苏阿嬷才能放心啊!”

丁叮转身拉着苏嬷嬷的手撒娇,“嬷嬷,有你真好。”

苏嬷嬷抱着小姑娘,拍拍她的肩膀,“你以前隔年还能回羊城小住几日,自打你上初中后就再没回来过。”

“阿嬷,对不起嘛!

我以后隔年还回羊城小住几日,等我大学毕业后,就带着家人年年来叨扰你,你可不能嫌我们吵闹!”

“呵呵~那敢情好,我乐意你上门吵吵我!\"

苏嬷嬷搂着丁叮,“这才几年不见,我们家小姑娘就要订婚了,你说嬷嬷还能为你费几次心啊?”

“嗯,我掐指一算,还有20~30次吧!”

“那我得活成人瑞了?”

“嬷嬷,我妈说您在羊城住得舒坦就在羊城,若是想到京都养老,家里也有您老人家的房间。

去年家里重新布置,米米嬢嬢按照你的生活习惯,为你整理的房间,你这次上京肚饿,可要多住一段时间。”

“丁叮,你可不能和舅妈抢人啊!

老爷子当初可是说了,由我们给嬷嬷养老,家里二小才4岁,我外出上班,家里没有个老人坐镇可不行,苏阿嬷得留在羊城再帮衬我几年。”

“舅母放心,我肯定不和你抢人。

不过,妈妈就不一定了,等你们这次到了京都,再好好商议。我是晚辈,听妈妈的,也尊重嬷嬷的选择。”

“好姑娘,雾散了,你们可以出发了。”

“小赵,注意安全!”

赵大哥点点头,帮杨杰把行李放置好,回到驾驶位启动车子,两个人坐上后排座,放下车窗朝着送行的长辈挥手告别。

“苏嬷嬷再见,舅母再见!”

苏嬷嬷走到车门口,对杨杰说 “好孩子,以后的路就麻烦你多多照顾我家小姑娘了。”

“阿嬷,我会的。”

赵大哥等两人系上安全带就开车出发了,丁叮注视着后视镜里老人,眼圈红红。

杨杰把小姑娘搂紧了!

车子很快就上了高速,杨杰让丁叮再补一下觉,自己则有一句没一句的陪着赵哥聊天。

赵哥早年在部队服役,是开坦克,装甲车的,退役后就一直在谢家做司机。

谢家二少下海经商,这几年他经常陪着人出差,一年里有大半时间都不着家。

珠三角各地到处跑,粤海的发展刚起步,那小渔村的角角落落就没有他不知道的地方。

他与座驾磨合多年,早已人车结合,他的车技极好,窗外的景色极速后退,人在车中坐得安稳,一点不颠簸。三个小时的车程,两个小时多一点就到达了。

赵哥下车,整理物资,杨杰帮小姑娘揉揉肩膀,也跟着下车。

只见赵哥左手提着谢家准备的慰问品,右手提着杨杰从京都带来的特产。

杨杰笑着道谢,一手牵着丁叮,一手提着两瓶白酒,紧跟在赵哥身后。

赵哥带着他们三绕两绕就到了第一个烈士家属门口。

杨杰放开丁叮的手上前敲门,屋内传来老妇人的声音。

“你们是谁啊?”

杨杰忙回话,“老人家,是我,杨杰,我来看望您了。”

她把门打开一些,望着门外的杨杰,仔细端详片刻,才想起来这是送儿子遗物回家的小伙子。

“是杨杰啊,你来看我啦!”

“是,我来看你了,伯母!”

“好,好,欢迎你来。

我的眼睛不好使,背着光,刚刚没看清楚,你和小战友都进来坐。”

“伯母,这两年你独自生活,遇到生活方面的困难,可有寻求组织帮忙?同志们可有上门为你提供帮助和服务?!”

“有的,有的,左邻右舍都是老邻居了,街道办事处的小姑娘也经常上门看我。

那个冼书记和街道办主人年前还来家里了,冼书记说他要调走了,也会有其他人来,让我一个人放心在粤海养老啦!

年前,我女儿一家也从油田回来了,她们今天一大早就去赶海了。

你们先喝杯温水,我给她打电话……”

“嬷嬷,我们回来了!”

“牙子,小心点儿,妹妹还小,别牵着她跑太快,小心摔着了。”

“哇,好多还吃的,妹妹快来!

第61章 杨杰和丁叮的粤省之行(中)

叔叔、姐姐,这是你们带来的吗?我和妹妹可以吃吗?”

丁叮闻言笑了,杨杰在桌下捏了捏小姑娘的手指,蹲下来对兄妹俩说。

“东西是我们带来的,你可以问问外婆,若是她说你俩能吃,我就帮你拆包装 ,但我有个条件,你俩得喊她阿姨。”

小妹妹看看丁叮,又看看杨杰。她拉着哥哥站到一旁说悄悄话。

“哥哥,为啥要叫姐姐为阿姨?她明明就是大姐姐啊?”

“没事!他让咱叫阿姨,咱就叫阿姨,反正客观事实又不会因为我俩而改变。”

“我不想为了好吃的撒谎,老师说这是不对的。”

“傻瓜,在幼儿园里,在爸爸妈妈和老师面前肯定不行,我们跟他们又不熟,再说我们是顺着叔叔的话叫人,也不算撒谎!”

“那把姐姐叫老了怎么办?”

“不会的,我们就叫一声,不会把她叫老的。

妹妹,你再不叫阿姨,等会妈妈回家,咱们就吃不到好吃的了。”

这屋子就这么大,能有什么悄悄话,杨杰扯扯小姑娘的脸颊。

“大姐姐就这么开心?”

“叔叔,你不开心了?”

“呵呵~”

两兄妹跑到厨房找外婆。“外婆,我们饿了,可以吃点东西吗?”

“饿了?等会我给你们拿好吃的……”

“叔叔,阿姨,外婆同意了,我们可以吃这些好吃的吗?”

杨杰打开一个铁罐,各色曲奇饼出现在眼前,“你俩得先洗过手再吃!”

“你看,我们刚刚在厨房洗过手了!”

杨杰用纸巾帮两个小孩儿把手擦干,把铁盒递给他们。

“慢慢吃,还有牛奶,我帮你们把吸管插上?”

“谢谢叔叔!”

“包子,家里来客人了?”

“爸妈,你们回来了?”

“闺女,你们俩先去换衣服,我这刚烧了开水,等你为客人泡功夫茶!”

“好勒!几位稍等,我先换身衣服。”

这居民楼有些年了,老旧的家居,狭窄的客厅,茶几靠墙,只有三面儿能坐人。

杨杰和丁叮换了位,他靠墙把小姑娘半搂着,空出一个位置来给老人家。

“伯母,快别忙了,来这坐着聊会天。”

“好好~杨杰,这是你对象啊?长得可真俊!”

“是我未婚妻丁柔嘉,丁叮。”

“家里房子小,平时一个人住不觉得,人一多就显得有点儿乱,让你们打挤了。”

“这长条凳子坐三人刚好。

伯母,你这是女儿一家回来,身体和精神状况都好了啊!”

“是啊,他们一家四口回来陪我过年了,家里热闹,我也开心,”

“你的血糖、血压还稳定吗?有没有按时吃降糖、降压的药?”

“有的有的,你托人给我寄来的控制血糖的,降血压的药,我都有按时按量服用,我现在头也不晕了,天气好的时候,还能跟隔壁老姐妹们去赶海。”

“杨杰,有你和领导们的关心照顾,老婆子的生活还能过。

平时,生活用品都有邻居家的大壮帮着购买,逢年过节女儿都会让亲家帮着捎带东西来粤海,我还有个娘家弟弟,他带着小孙子也常来看我。”

“阿妈,我来泡茶!”

“阿女,这就是阿杰,这个是他未婚妻丁叮,还有这位…”

“我姓赵,伯母叫我小赵就行。”

“好的,小赵同志,欢迎你来我家做客!”

大姐穿着常服从卧室出来,先看眼一旁吃东西的两个小萝卜头,对上丁叮的目光,微笑着点头。

她的手,是一双劳动人民的手,也是泡茶的一把好手。

只见她洗茶、烫杯,冲水入壶,三翻两撇,就把茶汤过滤到玻璃壶里。

她的双手大而灵巧,几息之间就把茶汤放在碟子端给众人品尝。

“赵哥,丁叮,杨杰,阿妈饮茶。”

杨杰帮丁叮把茶汤接过来端在手里,感觉温度适当,才递给她。

杨杰端起自己那杯茶汤喝了一口,苦涩冲刺口腔,紧接着满口生津,回甘!”

“大姐,这是湛江人家的老茶?”

“嗯,这是我婆婆自己炒的茶,密封存放在玻璃罐里,生津止渴还养胃。”

“哦!老人家炒茶很有一手!”

“乡下人家,临海而居,靠海吃海,深海多鱼虾、海蟹,若是不喝酒,喝茶,很容易生病。

小孩子在乡下,从小就开始喝养生茶,大些个就开始跟着爷爷和阿嬷饮浓茶。”

“我早前去海南岛上呆过一段时间,几乎家家户户也都喝茶,只是他们那小孩子喜欢在茶里加水果,椰奶。”

“那你夏季来湛江,我们也会为你准备水果茶和椰奶茶。

阿杰,茶汤里加配料必须得新鲜应季,本地人可不会选冰窖里的陈果!”

“原来还有这讲究?”

“嗨,也不是绝对,我们如今借住在鄂州亲戚家里却是不挑的。”

“大姐不是在油田工作吗?”

“是啊!我出生后半岁回粤海跟着爷奶生活,70年代初才开始跟着父母到油田生活,住芦席棚子,烧煤炉子,走泥泞的路,吃红薯……

第61章 杨杰和丁叮的粤省之行(中)

八十年代,油田已经快速发展,我们有免费公交车,因为爸妈是双职工,我们一家四口住楼房,吃大米白面,水电气都免费,连家里的床,衣柜,做饭的炉子都是油田免费发的。”

“是,那时啥都免费!”

“妈妈,爸爸在世时就说过,他从渔村走出来,放弃家里的那条渔船一点都不亏。

他感到最自豪的是与您结婚后住房按需分配,看病全部免费。”

“嗯~

哪晓得你伯父一家移民澳门,那条渔船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了你爸的手里。”

“阿爸,早年劳累,晚年回到渔村还闲不住,整天跟着儿郎们跑渔船……”

“嗨,他天性豁达,走得也挺干脆 ,咱们有啥可挂念的。”

“大姐,我记得伯母说您和姐夫也在油田工作,怎么又去了鄂州?”

“老公,过来这里坐,一起喝茶!”

一通介绍,彼此打过招呼,大姐夫坐下来喝了杯茶,转头对太太说道。“水温不够了,我去厨房再烧一壶开水。”

“行,那麻烦你了!”

“杨杰,不好意思,没第一时间回答你的问题。说到这事儿,我还真要与你吐吐苦水。想我和弟弟当初在油田读书都不花一分钱。我儿子上幼儿园的时候还全部免费,只是象征性交几块钱生活费。

每一个月我发了工资,想花就花,想吃啥就吃啥,日子好过,我也没有存钱意识。

那个时候我才二十多岁,年轻漂亮有精力,工作生活两手抓,日子别提多幸福了!

去年下半年十四大,明确了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一改革,房子,水电气,看病,坐车都要钱了。

阿杰,现在连我家小姑娘上油田幼儿园也要缴费了。”

“咳咳~大姐,改革开放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就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

对内改革先从农村开始,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就是上次伯母和我说过的“大包干”!这拉开了中国对内改革的大幕!

在城市,国营企业的自主经营权得到了明显改善,油田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到75年就产油5千万吨,到93年已经连续18年稳产5000万吨了。

这油田盈利给予职工的福利待遇自然也是最好的。”

“杨杰,你也说了,油田经过两代人努力,产量升了,效益好了。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改革呢?”

“大姐,去年南方谈话发布中国改革进入新的阶段,十月召开的党的14大宣布新时期最鲜明特点是改革开放。

老首长希望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进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

“老婆,你都已经转岗到后勤,对油田发展不了解,就不要乱说话。”

“是,领导,那你来和杨杰聊!

杨杰,我家这位轮岗现在分管工程技术,是高级工程师,他比我懂,你们聊。”

“咱们油田改革抓住“人”这个核心要素,引导广大干部员工要锚定“增油索气拓市场\"工作主线,焕发“攻坚克难勇创新”热情斗志,推动油田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得了,老公,这是在家里,你别给我整官腔,你说得通俗易懂点儿。”

“姑娘,你也行啦!还是听我这个老工友先说几句!

1960年,我和孩子爸结婚,跟着他到油田,我俩得组织关照分到一个小帐篷,在那时已经算很不错了。

那些没结婚的几十青壮一起,在地上铺草,用篷布盖在身上就能睡觉了。

那时候缺粮少菜也是个大问题,因为缺少营养,有一千多人都得了浮肿病,职工们挖野菜搞代食品,同时发扬南泥湾精神,人人开荒种地,像革命战争时期那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连独臂将军余秋里都亲自拉犁,带着大家建起了大型农业基地,到63年累计开荒17万亩,产粮2700万斤,彻底度过了粮荒,实现了蔬菜基本自给。

大闺女62年出生,小儿子64年出生,他们没有饿过一天肚子。

大女来油田的时候,几乎每家每户都有板房住了。

十年动乱期间,大庆人统一的“革命思想”是这乱、那乱,唯有油田不能乱。与其对应的“革命行动\"是:始终坚持生产一天都不停,产量逐年递增,动乱几乎结束那一年原油年产量越上了5000万吨大关。”

“您老是老石油工人了,对油田的发展最有发言权!”

“伯母,说来好巧,我是75年腊月出生的,去年刚过18岁生日。”

“哈哈~那还真赶巧!”

“我有一个伯父,也曾奋战在油田发展工作一线,后来负责经管贸易工作,前几年劳累过度引发心脏病走了。

他的女儿继承父亲遗志,现在也奋战在经济调研第一线。

小姐姐1米6的个子,背着帆布袋,提着行李箱,跟在中外专家学者身后,一年里有大半时间都出没在大东北、大西北。

她们偶尔也到南边的工业城市做调研,跟着外专出国考察。

她们调研团队每到一处,都要观察民生经济,记载大厂数据,特别是濒临倒闭的工厂,了解工人和下岗工人的需要。

他们将所见所闻,连同数据报表一起整理上交组织,以便京都的大人们能实时掌握地方经济发展规律,为改革提供依据。”

“老婆,你听了丁叮的话,还要抱怨油田改革吗?”

“我不知道发展,也不懂市场经济,但我的那些姐妹们对油田改革有很大意见。”

“老婆,咱们可都是顶父母班上岗的工友,我都研究生毕业了,你还只有高中文凭。你上班带娃是辛苦,但这思想觉悟不提高可不行。

你在家没事多看党报,得跟上党和组织的脚步。思想不进步,到时转岗变下岗,你可别找我哭。”

“老公,你能考研,是因为有我在家给你兜底!

我又要上班又要带娃。哪有时间学习?哪有时间进步?”

“那小闺女也上学了,你把孩子送幼儿园,不就有时间学习进步了吗?”

“我上班前不用洗菜,做饭,搞卫生,下班不用辅导大儿功课啊?孩子有个头疼脑热哪次不是我带着跑医院……

你天天在办公室里呆着,回家就喝茶看报,哪懂我的辛苦?”

“这个,我们工种不同,你干劳力工作,累了睡一觉就好了,调到后勤只需登记物料出入数据,更是轻松。

我每天都用脑过度,精神长期高度集中,回到家不喝茶放松一下,夜里根本就睡不着啊!”

“呵呵……”

“老婆,去年12月28号,大庆头台油田开发有限公司成立,简称头台公司,是国内陆上石油企业实行股份制体制的第一块试验田,也是由中国石油、大庆油田与地方合资合作开发边际地产油田的第一次尝试。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老婆,咱们油田几千人!

在编人员,合同工,零时工,工作生活都在油田,改革涉及广大干部员工的切身利益,即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难啃的硬骨头。

少数员工,特别是像你这样的家庭妇女,不能理解为什么油田产量上去了,效益好了,还要改革?

这是对油田面临的严峻形势,还没有设身处地的去思考,对改革的紧迫感,使命感还没有认识到位。”

“我不懂,但你说了,可以自己想!”

“油田改革目标明确:第一是让人“精”起来。让最少的人干最多的事,把多余的人挤出来。

第二是让人“动”起来。加快建立输出单位,输入单位以及员工个人三方激励机制,做实各层级人力资源池,让员工既能进得来,也能出得去,更能创的效益,真正将人力资源池打造成人才蓄水池,激活人才流动一池春水。

第三是让人“冒”出来。让有能力、有想法?有抱负的干部员工,主动站起来、勇敢冒出来,到市场大潮中搏击风浪,施展才干,在价值创造更高的岗位上大显身手,施展才华。

四是让人“强”起来”。实施对标提升、岗位练兵、转岗培训行动计划,让每名员工不仅具备胜任新岗位的能力素质,更在岗位上比创造,比价值,比贡献,人人争做降本增效的高手和创收增利的强手,让更多“千里马”跑出油田发展加速度。

改革的初衷和本质是让每一个人获得实惠,看到希望。

油田领导多个场合反复强调,改革绝不是“整人”,不会让任何一名员工无辜下岗,而是通过改人让员工找到更适合的岗位,创造更大的价值,得到更好的回报。

你不能只看到房子,水电气,看病,坐车都要钱了。你也看到油田改革发展的前景啊!”

“行吧!你是领导,你说了算!”

“……”

“阿杰,我这姑娘就是个活宝,大外孙都10岁了,还像个小姑娘一样!”

“阿妈,我也是被你女婿气到了好吗?”

“阿杰,我去年办了停薪留职,带孩子到鄂州亲戚家借住了几个月。

我们在黄冈买了一套商品房,刚装修好。今年准备带两孩子到黄冈生活,主要还是为了让孩子在黄冈上学。”

“大姐,油田有学校,为什么选择两地分居让孩子到黄冈上学?”

“现在孩子在哪上学都要花钱,既然都要花钱,自然得把孩子送到教育资源最好的地方去啊!

我们孩子户口还在油田,等高考前再转回来,这样会更有优势。”

“黄冈的教育资源很好?”

“国内学习氛围最好就数江浙和黄冈,这可是我们妇女委员会做了大量工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得到的内部消息,等你和杨杰有了孩子也送到黄冈去上学,高二的时候把孩子学籍转回户籍地参加高考,孩子肯定能脱颖而出考上心怡大学。”

“你个憨憨,人杨杰和丁叮婚后生活在京都,首都教育资源不比黄冈好?”

大姐挨了老妈一下,也不生气,揉揉她的手掌,笑一笑,“得了,你老当我没说!”

她转头对着丁叮说道,“孩子读书,在校时间长,学校教育理念和班主任教学方法最重要,其次是任课老师和班级同学;在家就得看父母。

我能力有限,只能寄托于学校。才选择带孩子们去黄冈上学,那里师资最好,学习氛围也最好。

至于两口子两地分居,那也是没办法的事,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嘛!”

“老婆,现在都快12点了,我刚打电话让老叔已经安排午餐了,咱们现在散步到港口海鲜档吃午饭吧!”

“爸爸,我要坐车车,我好累,不想走路。”

“爸爸,我也不想走路!”

“走路10分钟就到,还开什么车?”

赵哥闻言开口了,“大姐,港口海鲜档我知道在哪里。伯母和孩子们坐我的车先到那等你们,杨杰和丁叮跟着你们散步过来,你看这样安排可以吗?”

“行,那就听小赵的。”

一行人吃过饭后,就告别伯母和大姐一家,赵哥开车到部队招待所开房间,把房卡交给两人就先上楼休息了。

杨杰带着丁叮到海边吹海风,到沙滩上捡贝壳,眼看就到两点,两个人才手牵着手回房休息了小半个钟。

2点46分,三人到楼下大堂碰面,开车出发去下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