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富婆:剪个汉子冲门面
作者:柒小殿 | 分类:古言 | 字数:119.1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495章 千担粮食
文辛听到了以后,脸上就是愁容满面。
她深深叹了一口气:“唉,我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随后,她用手捂住额头,眼中一片焦躁烦躁。
宋小柒见状,也不好意思再催促什么,只是在她面前坐下,问:“文辛,你告诉我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好好的国主之位,为什么会落到二王子身上,而且,你好像是被软禁在这一座避暑山庄,老国主到底是什么意思?他们到底在想什么?”
文辛苦笑:“小柒,你是一个聪明人,难道你真的猜不出来吗,如你所见,我的权力已经被架空了,现在我只是一个郡主,并不是曾经的女帝。”
“而且,十有八九里面有文彰搅和,你猜的没错,这其中就有他们的野心在,所以,他们才会放任这一切发生,甚至还想往里面添一把火。”
宋小柒听了,沉默了好一会儿,不自觉握紧了拳头。
原来如此,原来这里面也少不了他们的手笔。
“那这下该怎么办?如果没有和平,国与国之间,百姓与百姓之间,只会是生灵涂炭,为了掌权者的欲望,最后葬送的只有百姓。”说着,她深深叹了一口气,对此似乎无奈又遗憾。
文辛是一个感性的人,同时是一个关心百姓的人。
因此,听到这些话的那一刻,眼中也闪过一丝忧虑。
随后,她道:“你先别着急,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
“什么?”宋小柒问,眼中似乎终于有了一丝亮色。
文辛也一五一十告诉她:“我希望你能够帮我扳倒文彰,好让我拿回国主之位,只要我能够再一次成为国主,我就会阻止这些事情的发生,当初,是因为我太傻太天真,所以才会听信了父王的话,现在我已经不会让他们如此为所欲为了。”
宋小柒听了,抿了抿唇,二话不说答应了下来。
她不是傻子,她知道这样才是选择的最好办法。
于是,看向了文辛:“好,这不是什么大问题。”
夏禹国,早朝,大臣们的风貌可以说一改之前,欣欣向荣之相。
大臣们纷纷朝着皇上说了一大堆吉祥话,恭喜皇上。
“恭喜皇上拿下了胜仗!”
“恭喜皇上,这下城外的狼人都已经被赶出去了!”
“没有了狼人作祟,想必我夏禹国能恢复到正常的生活,这一切可都是皇上的功劳啊,要不是皇上以身作则,哪有如今风平浪静的日子!”
“狼人们总算是退去,能够避免一场战争,避免百姓的伤亡和国家的损失,对我们来说都是一场幸事!”
皇上听了这些恭维的话,脸上神色越发得意。
似乎还有那么点膨胀了起来,挺喜欢听这些话的。
尽管,一开始被天皇抓住,算得上是他的耻辱。
可是那又怎么样呢?除了几个自己信赖的侍卫,没有人会把这件事公诸于众,没有人会知道。
因此,皇上也是十分满意,听着大家的赞扬。
可就在君臣和睦,早朝的氛围欣欣向荣时。
忽然,下面有人来通传,告知浅启国的使者来到。
听到浅启国三个字,不管是皇上还是大臣,都不约而同皱起了眉头,他们可没有忘了上一回,所谓的使者到来,结果却是趁火打劫的。
如今,好不容易逼退了狼人,这些使者又来了。
“又来了,真不知道这些使者安的什么心?”一个大臣小声嘀咕,其他人虽然没有附和,但看那样子也是这么想的。
皇上不满,但是最后还是让使者进来了。
随后,使者趾高气扬进来,也只是随便拱了拱手。
而后,便开始说了自己的话:“皇上,我国要收取千担粮食作为保护费,这样一来就可以保护你们不受其他国家的侵扰,你们还是赶紧筹措粮食吧,速度一定要快,要不然,浅启国很有可能会反悔的。”
一听到这个价格,不少大臣都吹胡子瞪眼。
“千担粮食,怎么不去抢劫啊?简直是狮子大张口!”
“你们凭什么让我们交粮食,你们算什么人?”
“大家同为宗主国,别以为我们就好欺负!”
皇上也是义正言辞地拒绝:“不可能,夏禹国又不是你们国家的附属国,不会向你们交什么粮食,你们想都不要想,更何况是千担粮食,说到底你们就是在趁火打劫,根本不是真心想跟我们联盟!”
皇上又不傻,冤大头的事情,当然不会去干。
之前因为要筹备跟西苗国战斗,本来国内已经征了一波粮食,粮食已经有些紧张了,要是再来,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情况,皇上当然不肯。
使者似乎早就猜到这个结果,也并不生气。
不过,他还是当着众人的面直接冷笑了一声。
“皇上,臣劝你,最好还是接受了我们国家的提议,你要知道,你们跟西苗国一战,国力已经受到了影响,如今浅启国势力非同凡响,只要我们想大,可以一举进攻夏禹国,浅启国国主再给你们面子,给你们一条生路,希望你们不要不识相!”使者直接丢下了半是威胁半是警告的话。
听到了这样的话,大臣们都觉得十分屈辱。
这分明就是在告诉他们,要是不给粮食就打他们。
谁让浅启国前面没有经历战斗,没有对国家有丝毫损失呢。
如今他们确实是蒸蒸日上,如果要对夏禹国动手。
对于他们本国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
皇上也意识到了这一点,立刻沉下了脸,眼中闪过一抹烦躁。
不过,到底还是不能撕破脸皮,于是他只是摆了摆手道:“那就请使者先下去休息,朕再考虑一下。”
使者轻哼了一声,很快就离开了。
使者走后,一个大臣再也忍不住立刻怒斥:“浅启国这么做分明就是想逼死夏禹国啊,皇上千万不能同意!”
可皇上踌躇犹豫,如今的夏禹国已经没有跟浅启国一战的可能性。
次日,早朝的时候使者又来催促,这一次带上了逼迫的意味。
皇上没有办法,最后只能同意。
可国家没有粮食,只能向民众征粮,京城饥荒开始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