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朝中兴之主,天顺帝

作者:日享子 | 分类:历史 | 字数:56.6万

第20章 反诗石灰吟

书名:大明朝中兴之主,天顺帝 作者:日享子 字数:2246 更新时间:2025-02-04 02:04:38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首《石灰吟》加上北京保卫战的大胜,将“于谦守节”得名气推上了中国古代历史的高潮。

但又有几人知道于谦得《石灰吟》,创作于什么时候,什么时代背景之下呢?

首先说明一点,于谦得《石灰吟》,并不是创作于正统十四年的北京保卫战之时,

而是创作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

那时候的于谦,才刚满15岁,刚刚考取秀才功名,

而彼时的大明,也正值最巅峰、最强大的永乐盛世之时,

试想一下,这样的盛世之下,那里需要“粉骨碎身”,那里需要“千锤万凿”,那里又更需要“留清白在人间”,

而且后面还有另外一个“仁宣之治”的盛世,

难道于谦也是穿越者,早就知道“仁宣之治”后面是“土木堡之变”,所以提前写下了这首诗,

这显然不符合逻辑,

那么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惊人发现!!

假设这诗的本意就是“写实”,就是“打抱不平”呢?

那就会发现,于谦此诗就是一首“反诗”,“反对道教”的诗词!

这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综合考量!

大家只知道于谦很有名,很有才学,更是取得了土木堡之变后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成为了再造大明的功臣,

可是,既然于谦如此有名,如此有才,

那为何历史上不见记载其恩师为何人呢?

既然能教出于谦这样如此出色的学生,那他的老师必然也是一名名满天下的有学之士,

可为何不见历史记载呢?

难道于谦是自学成才,可能吗,

那可是比现在还严格的科举考试啊,

没有名师的教导,想要科举中举,而且还是考中一甲前三的名次,那想也不要想,绝对不可能,

于谦,正是在永乐十九年,即公元1421年,考中登进士第,即科举考试一甲第三名,还是全国第三啊,

那时于谦,才刚满23岁啊,

科举三年一次,往前推三届,刚好9年,

即公元1412年,永乐十年,

而于谦得《石灰吟》,创作于永乐十一年,即公元1413年,

由此,可以推断,

永乐十年至永乐十一年,

这一年之中一定发生了一件对于谦来说,影响特别巨大的事,

以至于于谦才会用“写实”的手法,写出了石灰石“千锤万凿”,“烈火焚烧”这样的景象描写,

来表达自己,

“粉骨碎身浑不怕,也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样的强烈的反抗情绪,

而又有什么事,会让于谦产生这样大的反抗情绪呢?

无非是“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这样类似的巨大仇恨,

15岁的于谦,那时还没有结婚,自然不是夺妻之恨,

就那只剩下唯一一个巨大的仇恨,杀父之仇!!!

而那时于谦得双亲还活的好好的,自然不是真正的杀其亲生父母之仇。

师父,师父,老师就是父亲!!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于谦的恩师,必然是在永乐十年至永乐十一年,这一年之中被人杀害的。

虽然被杀害,但名气如此巨大的一个人,也应该在历史上留下一、二印记,

然而,历史上却没有,

那天下间,能操控历史之人,又有如此巨大的能量之人,又有何人可以做到呢?

答案就呼之欲出,显然是和皇家一样拥有无上权势的家族,甚至是皇帝本人。

那天下间,哪个家族会拥有跟皇家一样的无上权势,是无冕之王呢?

显然只有两个家族,

其一,是北方的世袭衍圣公孔子之后的儒门孔家。

其二,是南方世袭的道教正一教之主被封为“张天师”的张道陵之后的道门张家

而于谦是江浙之人,显然不可能是北方的儒门孔家,

那就只能是道门之主张天师的张家。

基于以上推断,可以确定一件事,

于谦得恩师,天下有名的大人物,博学之士,

因为某种未知的原因妨碍了道门之主南方正一教张天师张家的利益,

被道门之主张天师张家,联合皇家当权的永乐皇帝朱棣,于永乐十年至永乐十一年,这一年杀害了,

于谦处于愤怒,处于怨恨,写下了反诗“石灰吟”!

其中的“千锤万凿”,“烈火焚烧”,即是描写石灰的过程,也是暗指,自己恩师遭受的非人待遇,

而“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两句正是为自己恩师遭受到了道门之主张天师张家和当时朝廷非人待遇的,强烈反抗!!

如此,才可以解释得通,

为何于谦在永乐十九年,即公元1421年,就考中了进士第三名的好成绩,

但之后,为何一直不得永乐皇帝朱棣和洪熙皇帝朱高炽两代皇帝的重用,

中间可是有足足5年的时间啊,

难道两代大明朝的圣主永乐皇帝朱棣、仁宗皇帝朱高炽没有识人之明,显然说不通,

但那只能是不敢用,不能用,

为何不敢用,不能用呢?

因为心中有愧,

为何心中有愧呢?

因为永乐皇帝朱棣,被道教之主张天师张家所利用,

杀害了人家于谦的恩师,怕于谦报仇,所以明知道于谦有才,而不敢用。

那为何不杀了于谦呢,

一是,永乐皇帝朱棣,可能事后已经反应过来自己被道门之主张天师张家所利用了,自然不愿意自己被道门之主张天师张家所一直利用,

而于谦就是那个破局之人,如此重要之人,自然不能杀害,

二是,因为于谦有大才,不舍得杀,毕竟人才难得。

因此,少年于谦写的石灰吟就是为自己恩师,遭受道门之主张天师张家不公待遇鸣不平的反对道门之诗的反抗之诗,而不是什么表现其气节之诗!!

当然此诗也有对皇家不分青白,不辩是非的一丝丝幽怨,

但从于谦之后,能参加科举考试,进入官场这一举动来看,

可见,于谦对皇家虽然有丝丝幽怨,但并不大,

其主要的仇视对象,还是道门之主的张天师张家。

那于谦得恩师是谁呢?

又是因为什么被道门之主张天师张家所杀呢?

请接着往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