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1472大航海:征服新世界

作者:阿斯兰 | 分类:历史 | 字数:115.1万

第510章 酒楼士子

书名:1472大航海:征服新世界 作者:阿斯兰 字数:2218 更新时间:2024-11-16 14:20:28

泉州,作为最早联通世界海贸的重要商港之一,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起点,说是名扬四海也不为过。

两世为人,张小白对这里早就闻名已久,但真正踏足,他却还是第一次。

第一感觉,这个时间过来,还真不是个好主意。

太阳炙烤的高温,再加上频繁的落雨所带来的潮湿,让张小白有一种进了蒸笼的感觉。

闷热,烦躁,简直和北港别无二致。让张小白初来泉州时的激情,一下子消散许多。

“快快快,赶紧进来了”

“外面凉快”

轰~隆~隆~~

嘴犟贪玩的巴里特刚刚说完,雷声乍响,本来还只是稀拉拉的小雨,突然就变成了瓢泼似的,一下子就将巴里特浇了个通透。

“老板,有雅间吗?两个雅间,再打几盆清水过来”

“有的,有的,客官楼上请!”

刚刚打算出去游玩一番,突如其来的雷雨,一下子将他们赶到了附近的酒楼里。普通的二层小酒楼,算不上精致,好在还是有布设雅间,就两间。几个淋湿了的小家伙塞进去,自然有人帮他们收拾。

虽然没有带替换的衣服出门,不过这天气,只要不吹着凉风,一时半会儿倒也问题不大。

街面上就有成衣铺子,待会儿打发店小二,带人出去买几身,随便应个急倒也不难。

此时不过是半上午,酒楼里的客人并不算多,楼下倒是人多,不过大多是和张小白一样,被雨给推进来的,很自觉,根本不往二楼走,只有七八张桌子的二楼,此时仅有一桌坐着人。

三个人,一壶酒,两碟小菜。

张小白找了另一张靠窗的桌子坐了下来,很快,指示完店小二往雅间送清水,店掌柜就来到了张小白跟前。

“客官需要来点酒菜吗?本店师傅做海味很拿手,给您来两碟尝尝?”

“行,就你们拿手的,来几碟。有什么好酒吗?”

虽然这会儿并不饿,但是看外面的雨,估计一时半会儿也停不下来,索性来点小酒消遣一下。

“竹叶青怎么样?我们家的竹叶青,都是用山泉水酿制的,口感清冽,还有着一丝清醇香甜”

“行,这几张桌子都要了,每桌一壶酒,菜你们看着上”

“好嘞,您稍等,马上就来!”,店掌柜心情大悦,小跑着下楼张罗去了。

“爱州,这会儿没什么事,你们也都坐吧”,每桌才一壶酒而已,对张小白的这些护卫们来说,根本不会耽误事。

或许是因为,张小白这边动静有点大,那桌客人往这里瞅了好几次,迎上张小白的目光,还笑着点头示意了一下,张小白也回了一个微笑。

很快店掌柜就上来了,身后店小二端着一拖盘酒菜,“客官,这道酒酿鳗鱼,一直在井里镇着,最是鲜甜爽口,您先慢用,其他菜品稍后就来”

份量不大,但是红白交错的鳗鱼和酱汁,看起来十分精致,淡淡的酒香之外,还透着一丝凉意,在这炎热的天气里,看着确实让人很有食欲,张小白拿起筷子夹了一块扔嘴里,忍不住满意地点点头。

“刘兄?你想好了?真的不再试试了?”

“想好了,我就不是那块料,制义对我来说还是太难了”

“可今年都到这个时间了?这个时候放弃,未免太可惜了点,万一呢”

“是啊,万一,对我来说也就是万一了”

外面轰隆的雷声有些吵闹,三人交谈的声音也就有些大,断断续续的,张小白也就听到不少,大概听明白了,三人应该都是学院的士子,正在劝其中一人不要放弃今年的乡试。

乡试,对这个时代的学子们来说,说它是最重要的一关也不为过。

每三年一次的乡试,又称‘秋闱’,全省学子大比拼,由天子钦命的主考官主持,考点在各省布政使司所在的省城,根据各省人口多少,由朝廷划分出不同的录取数量,大致也就数十名到一百多名。

中试称为“举人”,中试之举人,原则上已经有了选官的资格,并且可以参加第二年在京城举办的会试,再次通过之后,那就是进士科了。

反倒是最后的殿试,显得更为形式一些,只要没有什么原则上的问题,你好我好大家好。

张小白这个经历过各种电视剧轰炸的人,刚开始对举人这个身份没什么太大的感觉。而且对于上学时的学的那篇《范进中举》十分不以为然。

一个举人而已,至于吗?

毕竟电视剧里,动不动就进士,进士的,好像没到进士,没成为前三甲,就跟失败了似的。

可真正融入这个时代,在跟卢师爷他们详聊过之后,才算是真正明白了,一个举人意味着什么。

不像大清朝的时候,一个进士都未必有官可选。这个时代的举人,是实实在在的有选官的资格。

中举即可为官,如同鱼跃龙门!

举人入仕选官,按例需要再经历一次考试筛选,依照考试成绩分为上、中、下三等。

位列上等者,授同知(知府佐官,从四品)、知州,中等者,取知县(一般为正七品),下等者为通判(正六品,但属于州府副职,不如知县权重)。

可以说,州府地方的中高级官员,大多都是举人出身。

至于更高一级的进士科,大都在京出任内阁、六部、都察院等中央重地的高官,一般没得罪皇帝,轻易不会出现,把一个进士,扔到地方上当个‘小知县‘’的情况。

所以,对于大明朝的学子们来讲,乡试才是真正的最惨烈的一关。

它不是一个普通的等级考试而已,它决定了你这辈子,是官还是民。

当初卢师爷刚到北港的时候,张小白还好奇的问过,这个考试的录取率有多少。

百取三四人而已!

虽然,秀才已经是普通人眼中的学问人了,但是往乡试考场一扔,也不过如此而已,没几人敢说自己一定能取中。

尤其是像江南等地,文风兴盛,学子众多,其中难度更是直线上升,百中取二三人可能都有些说多了。

初应试时,自然是信心满满,但是当考个两三次未中之后,也就对自己的水平有个定位了。

所以,遗憾归遗憾,该放弃的,也就放弃了,没有多少人能一直坚持考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