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奇案之鬼怪杂谈
作者:格子时光 | 分类:悬疑 | 字数:48.5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59章 房梁上有鬼(一)
说“鱼吃人”和“吃人的老太太”这两起案子是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主要还是田二爷师徒二人所破获,再往后青平县内也有案子发生,只不过那些个案子并没有那么离奇,也没有那么古怪,索性就跳过不说了,咱们是闲言少叙,直接把话头挖到解放后。
说解放后那段时间里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分子,城里三步一哨,十步一岗,根本不给犯罪分子作案的机会。总体来说,解放后治安等各方面得到了一定的保障,社会风气也一天天的变好,近些年里,城里也没有发生什么人命关天的大案,直到1958年,青平县内挖水库,不曾想竟然挖出几具头骨。
当时在场的群众可太多了,并且大多数人都亲眼目睹,嗬!这样一来,事情可就大了,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甚至一度还登上了报刊,官面儿上迫于压力,而且这事影响也大,不得不成立一个专案组,经过长时间的摸排走访,到头来这桩案子也有了结果。
这是发生在解放后1958年的一桩大案子,当然三言两语道不完,这其中究竟是怎么个事儿呢?咱且按下不表,在此之前,城里还发生了几件奇事,虽说不是案子,但说起来也怪勾人腮帮子的。
咱不止一次说过,此书最精彩的地方并不是什么破案,而是发生在老时年间的一些个奇闻异事,顺着这个话头,咱索性就来说说这几起奇事,至于1958年发生的那桩大案子,咱且留着后文说。
当下要说的这起奇事是“房梁上的鬼脸”,也可以说是“房梁上有鬼”,不过说这事之前,咱可得把解放后城里的一些个情况给您交代清楚喽!
书不要麻烦,就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说起……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城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好多旧社会留下的建筑物,好比城里的一些个土地庙、龙王庙、以及娘娘庙,在新社会看来,这些都是属于旧社会的封建产物,该拆的拆,该砸的砸,有一个算一个,没一个能幸免,其中就包括南城的那座关帝庙也被拆除了。
尤其是到了1955年,整个社会风气都变了样儿,城里不准抬棺出大殡,人死后不准土葬,必须火化再埋进公墓。
搁解放以前,开棺材铺吃死人饭的这类人挺吃香,解放后就不行了,全都关了门。正所谓——“飞鸟尽,良弓藏。”棺材都没了,可想而知,沈家义庄也没什么存在的价值了,1955年秋后,沈家义庄被改造成了火化场,至于沈家义庄下方的那个凤凰坝靶场,依旧还是枪毙犯人的刑场。
解放前忙着打仗,没人顾得上那些个危害社会治安的违法份子,解放后城里实行了军管制,地方治安全由军管会一手负责,这样一来,以前那些违法份子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像什么恶霸流氓,地主贪官,是该抓的抓,该捕的捕,该改造的改造,该枪毙的枪毙,妓院不让开了,烟馆也倒了闭。
田二爷和徒弟周小义虽说没上过战场,但在过去表现得还算不错,解放后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周小义这时都已经四十多了,期间也娶了媳妇儿,如今孩子都好几岁了。周小义身为土生土长的青平县本地人,人头儿地面上相对来说也比较熟,解放后得了个治安大队长的职位,手底下管着八百十号的弟兄,主要负责北城一带的治安。
却说田二爷这时候也上了年纪,六十多岁头发也白了,人不服老还真是不行,年纪大了腿脚不利索,警察这碗饭吃不了了,虽说没当差儿,但有公家养着,每月多多少少也有一笔退休金。
解放前田二爷靠着纸糊匠这门手艺赚了不少钱,有钱后就从南巷胡同里面搬了出来,后又在城中一带买了房,楼下还租了一个门面铺,主要还是做的死人生意,当然不是那种卖纸人纸马的纸活铺儿。
说田二爷这些年下来,省吃俭用攒下一点钱,解放前两年在城里买了房子,手里还剩下点闲钱儿,打算再租间店铺,卖点纸活儿啥的,但时代更迭,纸活铺儿开张没多久,新中国就成立了。
新中国成立后破旧立新,纸糊匠这门营生也属于封建传统的范围内,理所当然的也就扔了,不光是纸活铺儿,城里以往那些个开店卖香纸蜡烛的,总得来说一句话,但凡是烧给死人用的,全都关门大吉了。
一个人再怎么能耐,生老病死自个儿做不了主,还得是由阎王爷说了算,不管怎么改朝换代,有人打娘胎生下来,也有人从世间离去,这是千百年来的定律,谁也无法改变。
正所谓“树挪死,人挪活。”如今扎纸活儿这碗饭吃不了了,田二爷转念一合计,索性将店面重新装修装修,继续做死人的生意,最后就开了一个花圈店。
店里除了卖花圈,当然也有贡品、骨灰盒啥的,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但凡是供给死人的,店里是一应俱全。
店铺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二十来平左右,田二爷在外面还有个饭碗,平时不怎么在店内,整个店铺儿上上下下基本上全是田二嫂一个人在忙活儿。
田二爷这辈子除了在警局当差,还会门纸糊匠的手艺,本打算将这门老祖宗留下的手艺一代一代的传下去,只可惜解放后不让干了。听人说普通人想要出人头地还得是念书,其他的都是白瞎,田二爷也觉得是这个理儿,当下自己都已上了岁数,念书是不可能了,只能将这个念想托付给了还算年轻的儿子身上。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得可真是快,说田二爷的儿子这会儿都已是个十八九岁的大小伙子了,小时候念过几年书,解放后又被田二爷给送去了省城深造,平日里要不赶上学校放假,基本上都不回来。
田二爷虽说上了年纪,但他本身就是个闲不住的主儿,又不愿意终日在店里呆着,索性在外面找了一桩差事,在一家钢铁厂上班,这桩差事说好听点叫门卫,说不好听那就是个看大门的。
解放后不久便进入大炼钢时代,当时全国上下大型炼钢厂就有两千多家,这其中还不算小型的。
青平县不管是搁民国时期,还是解放后,都是块宝地,尤其是到了建国后,城里人来北往,车水马龙,那是空前的繁荣。
新中国成立后,青平县内兴建了许多的国营企业,其中就有两个炼钢厂,分别建在北城和南城一带。
关于城里的这两个炼钢厂,咱可得给您交代一番……
到了解放后,青平县依旧有“北富南贫”这一说法,由此可见,北城土地资源紧缺,当时能在北城置地买房的,无一不是腰缠万贯的大财东。
相对来说,南城的土地就不怎么值钱,城里的第一个炼钢厂,就是建在南城外,等建好后后悔了。
说当时炼好的钢铁主要还是运往市方面,那时候市里早已通了火车,不过却没有通往青平县。
为了方便运输,更是从市方面开造了一条铁路通往县里,炼钢厂建立于1952年,铁路施工队紧跟其后,经过长达一年的时间,终于抵达了南城一带,并在此处建了一个火车停靠站,起名叫“南货场”。
通了火车,本以为方便了运输,哪曾想有诸多怪事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