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官赵南星传奇
作者:雪中飞鸿 | 分类:历史 | 字数:39.3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43章 罢官回乡
疏文自然落到内阁手中,王锡爵派都察院左都御史孙丕扬核实后,认定“高攀龙粗疏,亵论朝政”,内阁便拟旨送皇上审阅。万历既然有意偏袒内阁,便毫不犹豫地照准。当下将高攀龙贬降为揭阳县典史。
在众多官员被革职、罢免之后,朝廷中议论大哗。纷纷当面指责内阁首辅王锡爵利用职权,打击报复。还盗用皇上名义,致政敌于死地。
对众官员的指责,王锡爵像热锅上的蚂蚁,日夜寝食不安。本来,在此之前,他在群臣中还有一些清望。刚入朝时他曾多次上疏,请求罢去江南锦缎织造,停止征用江西烧制的奇巧陶瓷,减免云南贡金的数量,力争不用廷杖酷刑。
这些建议,对清肃朝政、免除百姓负担非常有利。万历皇帝悉数采纳,颇得朝臣们的赞誉。而今,此人却倚仗权势,专横跋扈,假皇帝威名,排斥异己,此乃奸臣贼子所为。
有人上疏皇帝,要求罢免其内阁首辅之职。王锡爵此时已是内外交困,走投无路,便接二连三地上疏自辩,请求辞职同乡。
万历皇帝见这次京察竟惹出了这么多麻烦,是他始料不及的。为了调和矛盾,只好同意王锡爵辞职。
皇上这样处置此事,窃以为对内阁和吏部各打三扁担,在外人看来,应该算是“公平”了吧?可是,可是作为朝中实际情况来说,正义不能得到伸张,坏人得不到追究,这恰恰是朝政混乱的根源!
王锡爵一走,内阁没了首辅,诸般公务又乱成一团。那赵志皋、张位见此情景,便也乱了阵脚,谁也不肯出头管事。
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万历皇帝命廷推(在朝廷内公开选拔)朝臣,想尽快理清千疮百孔的朝政。大家七嘴八舌,分歧很大。
新任吏部考功郎中的顾宪成,主张重新起用在家闲居的王家屏入阁,朝臣们讨论勉强同意。
然而呈报万历皇帝后,圣上大为光火。他本来对王家屏就没好感,又看到提这建议的是顾宪成,更是火气上撞。
这个顾宪成,虽然官职低微,但已经好多次听见这个名字了,听说此人自恃学问高深,恃才傲物,桀骜不羁,经常提些与众不同的意见。分明是头上长角、身上长刺的佞臣。
万历皇上认为,顾宪成这种人言过其实,切切不可重用!万历本想立即将其罢免,怎奈最近贬谪罢免官员过多,各衙门官员缺额严重。再轻易将顾宪成罢官,一是怕朝臣不服,二是没人办事,朝政会更一团糟。他忍下一口气,决定侍机行事。
过了两天,内阁次辅赵志皋上疏攻击顾宪成,说他身为小臣,常常妄议国事,扰乱视听,分明是想搅乱朝纲,请求将他削去官职,即令回乡。
万历皇帝得此奏疏,正中下怀,便诏准办理。
万历22年5月,在朝臣的推举之下,皇上任命礼部尚书陈于陛、南京礼部尚书沈一贯并兼东阁大学士,参与机密事务。
这天,赵南星从外边回来,听到的多是令人气愤的消息,心中闷闷不乐。本来,他对万历皇帝还抱有一线希望,在魏允贞、顾宪成的一再劝说下,准备等待一些时日,事情或许还有转机。
等来等去,等来的却是正直官吏被降职、罢官,就连素有清官名望的顾宪成也被削职回乡,魏允贞被降调,再等下去,可能事情会更糟。他不能因为自己,因为主持京察的几位官员而让所有正直的官员受到连累。他脑子里各种念头在奔涌、翻滚着,思考着对策。
南星的大儿子清衡已经11岁,上了私塾。此时,他正坐在门槛上复习功课。
孩子那稚嫩的声音在平时听来清脆悦耳,而今天,那一声声的读书声却令人徒增烦恼:“归去来兮,田园荒芜胡不归!田园荒芜胡不归……”
哎,对了,为什么不回家呢?该动身回家了。不走,难道想招来杀身之祸吗?是啊,田园都荒芜了,为什么还不返回老家,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却赖在京城自寻烦恼呢?皇上早就把我们这批正直的官吏看成了眼中钉、肉中刺,我为何还要忠心不二地为他分忧、卖命呢?对,走!
南星打定主意之后,就让冯、李二夫人打点行装,即日启程。
这天,南星正在收拾书籍,家人报说:魏允贞、顾宪成、邹元标等人来访。
南星放下手中的书来见他们。
“各位大人,都请坐。”南星让人上茶。
魏允贞、顾宪成面露歉疚之色说:“本想让你等些时候或许事情有转机,谁知道竟等来这么个结果,耽误了你的行程……”
南星忙截住话头:“二位说哪里话!既然皇上已经是非不分、黑白不辩,也就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咱们当臣子的做到这一步,也算仁至义尽。咱们眼下重归田园,也心无牵挂了。朝廷的事,就随他去吧。”
“这回好了,你我都被削职回乡,路上有伴了。”顾宪成笑呵呵地说。
魏允贞神情有些谙然地说:“你千万不要这样想!正统官员受到无情打击,本来力量就减少了,大家都回乡避难,那些奸佞小人岂不是如鱼得水,更要兴风作浪了吗?不到万不得已,你一定要坚持下去,等皇上明白过来,大家团结一心,国家或许还有希望。忠正之士都走了,不就成了奸邪之人的天下了吗?咱们要保存力量啊。”
魏允贞听了,点了点头。
邹元标一直沉默着没有说话。见大家分手在即,有些哽咽地说:“你们走了,连个串门说话的人都没有了。过去,咱们在一起交流政见,切磋学问,何等痛快!以后......”
邹元标10年前因反对张居正“夺情”而被贬谪到河南之后,除了公务之外,每日与百姓一起闲聊,悉心体察民情,全不把贬谪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