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官赵南星传奇
作者:雪中飞鸿 | 分类:历史 | 字数:39.3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66章 阴损之策
冯保看完,满心欢喜。这阵以来,压在他心头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
他将奏疏藏好,称赞道:“好!好!首辅早该决断。我这就去回复皇上。”
冯保颠着小步,孩子似的蹦跳着走了。
张居正走出房门,做了几个深呼吸,觉得似乎将连日来心中的污浊之气,吐了个干干净净,浑身上下清爽了许多。
万历却没有张居正那么超脱。自他登基以来的5年中,有首辅张居正压住阵脚,冯保鞍前马后地跑着,处理一切繁杂事务,朝政平衡有序,从没闹出过什么事端。而现在的局面却让他忧心如焚。他担心的不是眼前这一件事,而是如果有人效法前者,不断蓄意挑起事端,这该怎么办呢?
他恍然觉得,仿佛文华殿都在颤动,快要坍塌了!说实话,他心中有点害怕。
连日的奔波劳顿,把冯保弄得疲惫不堪。从策划张居正“夺情”留任以来,万历和太后对他是言听计从,一片赞誉。张居正在位,他凡事不得不小心谨慎、手脚收敛一些,而眼前没有了这位首辅大人,冯保心中陡然升起一股杀气,要在朝廷内逞威的欲望急剧膨胀,他要借题发挥,煽起万历的怒火,看谁敢小看他这位御前的司礼监掌印官大人!
闹好了,在李太后扶植下,他兴许能登上更高的官位!到时,就好办了,只要过去反对过他的,一律按法律严办!
不管什么朝代,法律掌握在谁的手中,谁就能最大限度地保护自身,而挥起钢刀,砍向对手!这么多年来,我冯保侍候了好几位皇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眼前的小皇帝,是不懂事的孩子。李太后虽说粗通文字,比一般女人见识多一些,但怎么说她也是一女流之辈,没有太大的胆识和气魄;而张居正居家守孝——眼前正是一千载难逢的“空窗期”——这是绝好的机遇,他可以大展拳脚,大干一场!如果坐失良机,即使你拍断大腿、咬碎钢牙、捶胸顿足,都无济于事了!
况且,他已让人给张居正送去一封密信,含糊其辞地说了他的想法,首辅大人竟未置可否。冯保对此心领神会。不明确表示反对,就可以理解为默认!至此,他还怕什么?
冯保把牙一咬,斩钉截铁地对万历说:“皇爷,这些反对张首辅‘夺情’的官员们太可恶了。我看不给他们点颜色看看,不知道马王爷三只眼!须得用铁腕手段,方能镇住歪风邪气。依我之见,将这几个家伙处以廷杖(明朝由皇帝下令,当廷杖击文臣的酷刑),然后再逮进大牢,杀一儆百,看哪个小子还敢上疏闹事!”
“这事能行吗?别闹出什么乱子来呀?”万历对此表示忧虑。
冯保眼珠一转,暗道:得对皇上晓以利害,不然他可能不敢做这件事。稍一犹豫,自己长期暗中策划的计谋就会破产。
想到此,他说:“哎呀皇爷,你以为他们上疏闹事只是冲着张先生守制来的吗?不!他们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醉翁之意不在酒!实际上,他们这些害群之马,之所以胆大包天,是想小瞧你皇爷!你想,夺情的谕旨是您下的,可他们却拼命反对,这不是同您 对着干吗?另外,你若不让张首辅‘夺情’,试问,谁能担当此大任呢?你要是再优柔寡断,不给他们点厉害尝尝,只怕他们日后得寸进尺,不定怎么蹬着鼻子上脸,欺负您哪!”
听了冯保这番具有怂恿、煽动性的话,万历虽然只是个孩子,但长期受冯保熏染而形成的专横、霸道的权力欲被醒了。
万历的脸勃然变色。他“霍”地站起来,咬了咬牙,将手掌攥成了一个有力的拳头,心中的怒火“轰”地燃起。我已经15岁了,我要遵从自己的意志!从今以后,谁想藐视我,把我当成皇帝小儿,我就要让他尝尝厉害!
万历转过身来,牙缝里冒出恶狠狠的声音:“拟旨!将这四人逮入诏狱,听候发落!”
冯保第一次看到万历这样暴怒,眼神里迸出凶光。这使他心中猛地一悸。他想,自己有朝一日犯在他的手上,他该怎样对待呢——冯保被自己的胡思乱想吓了一跳。他定了定神,快步走出文华殿,向东厂奔去。
吴中行率先上疏,阻止张居正夺情留任,被众人刮目相看,在翰林院简直成了英雄,被称为“直臣”。同僚和朋友见了他,都翘起大拇指,啧啧称赞,说不但维护了万古纲常,也阻止了肆意践踏朝廷法度,真是大功一件。
尤其是他与张居正有师生之谊,他竟不徇私情,人们对他更加钦佩敬重。吴中行自己也飘飘然起来。此刻,一种狂热的豪气在他心中燃烧。他要直言,抖搂出张居正那些肮脏事儿,如任用私人,逼迫考官非法录取他的儿子中进士,专擅弄权,横行霸道,拚命往自己家里搂钱,不管百姓疾苦——表面上他却是以祖宗纲常为念。
自己阻止张居正“夺情”实际上他是想为民除害,将这个威名显赫的最大的贪官扳下去!他要做一名不畏权势、勇于抗争的斗士!吴中行只顾进攻,至于会导致什么结果,他不愿去想。
这天,在翰林院上了一天班,吴中行心情愉快,迈着轻快的脚步走回家去。刚到家,夫人拿出一封信交给他。
“谁送来的?”
“不知道。我一开门,见在门口放着,可能是从门下塞进来的。”
吴中行心中掠过一丝不祥预感,打开了这封没有地址的信。信笺上是几行蝇头小楷,字很秀气:
中行老弟:
初试锋芒,声名鹊起。望勿陶醉,慎戒言行。权臣当道,应防不测。切切!
信后没有署名。似一瓢凉水兜头泼下来,吴中行脊梁沟里袭上一股森森凉气。是谁写的呢?看样子是熟知朝廷内情的人。哼,有人盯上我了。他对夫人说了自己的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