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族谱之始:老祖宗要过饭

作者:鱼多嘴 | 分类:古言 | 字数:132.3万

第65章 礁岛有鱼

书名:族谱之始:老祖宗要过饭 作者:鱼多嘴 字数:2139 更新时间:2024-11-16 14:03:02

什么时辰动,用几个人,是什么生肖的全都有讲究。村里的一群汉子嗨哟嗨哟的挪着石磨走到定下的地点,在风水先生的一声“青龙归位,诸邪避退”中,石磨总算落地。

完成这件大事,村里人还凑了顿饭菜请先生吃饭。

看着众人毕恭毕敬将风水先生送出去,菱角抱着胳膊撇嘴。什么玩意儿神神叨叨的?要是她,扛上石头走上两趟,用不到一炷香就能完事儿。

“今儿是来不及去北街了,走吧,回家睡觉。”

老大发话,堂远就当今日歇息,几人跟在叶青竹身后,还是一串小尾巴,只是如今不再灰头土脸,身量也补回来一些。

二十六,下了场雨夹雪。暗沉的天气让人想慵懒的窝在一个角落。菱角几个在屋子里织麻布,架子是自己做的,不如织布机又快又平整的。

姐妹三个边干活边闲聊,一会儿说赶海的事儿,过一会儿就嘻嘻哈哈的说到明年开春种菜。聊着聊着,一句话又拐到朝廷赈灾。

另一屋的男孩子们是不明白,当初只有菱角时,她跟兄弟是一样的呀!柳承也不明白,雅儿什么时候这么吵过?堂远想着盼儿不逼急了不多话的性子,难以想象仨人在一块吃住在一起,有什么可聊的?

福禄用贝壳做着什么小玩意儿,看着像是项链什么的。

每个房间都有个小泥炉,炉子上温着水。小碗里放着盼儿炒的黄豆。

之前他们吃黄豆没注意喝了凉水,结果晚上止不住的叮当放屁,味道且不说,哪个房间不是人挤人?三四个人一起,这动静没法睡觉。

后来跟村里的妇人们打听,才注意着喝热水。

漂洗过后的麻布是柔软的,可是薄薄一层挡不住寒冷。后来他们就把麻布织成一个布袋子的形状,在里边填上煮过晾干的草絮,再用线把口子缝起来。就是不太好翻身。

阴雨天一过,冷意更甚。叶家兄弟两人带上重新调整的网子和工具出发。

小礁岛这一片没有名字,如果有个小船,周边的几个小岛都能转转,去更远的地方,可能会收获更多更大的鱼。

起早到了地方,要等到天亮才能下水。照旧登岛穿衣裳生火,身子不再僵硬才开始下网。

第一网收上来,里边都是小鱼。不是大家常吃的品种,都被他们俩扔回海里。两个人要走二十多里背回去,带着这些奇怪的东西没什么大用。

后边的运气就差很多,甚至越到晌午,网子越空。兄弟俩坐下来啃干粮,脑子却都没闲着。

他们登岛的时候,潮水刚退没多久,应该是那时候被海水冲上岸的鱼群,有一部分来不及回返。

“承儿,我有个想法。”

“这不是巧了嘛,我也有个办法想试试。”

兄弟俩相视一笑,叶青竹看看天色,给兄弟比划个手势时间紧,他们得尽快,要不然又得留在岛上吹一夜冷风。

两人将带来的所有麻绳接到一起,试了试长度。将渔网用绳子拴牢,绳子两端扯到最高处,找了好几处沿途固定。

石头上有被海水冲刷的天然空洞,找几处比较结实的还算容易。长得牢固的树根也能利用。虽然绳子的长度不怎么如意,能绑成这样已经不错了。

“大哥,该收拾东西走了吧,别被困在这儿。”

“嗯,是到时辰了,能有什么结果,听天由命吧。走了,路过岸边再碰碰。”

两人每次下水都要给深呼吸,给自己打气。入水那一下是真要命,短短一里多,要想曾经的难,和将来的好,才能支撑他们游到原处。

小鱼不仅仅是肉少,还要挑刺。让菱角拎刀拿斧头都行,她力气大的很。但是挑刺太考验耐心,总是被折磨的撂挑子不干。看着全家都在忙,又咬着牙坐下继续。

因为自家捞鱼虾,本钱少了。堂远将原来赊鱼的钱结清,就开始掰着手指头攒自家那份。再有一个月就过年了呀,很快春天就快来了。

菱角得了新布鞋,不耐烦在家陪着盼儿刮小鱼,又拿着柴刀出门了。福禄跟雅儿会赶着时辰去海边,有时候运气好还能捡到大章鱼。

盼儿做累了圆子,就会稍微休息一会儿做鞋。脚底太凉,整个人会冷的更快。

叶堂远跟北街的摊主混熟了,听了很多临照县的八卦。当然也不只是听八卦,他一个人出摊子,去鼎香楼送吃食就得找人帮忙。

一来二去的,有相处愉快的会互相搭伙。你帮我送吃的,我帮你看摊子。

大潮汛过后,村里人攒足了劲要置办年货以及囤粮食。这样的热闹叶家没缘参与,因为去小礁岛的兄弟俩好像打通任督二脉似的,发现提前一天下网子真的有收获,里面还网住不少大鱼。

这可真是天降横财一般,第一次柳承专门跑回去借了板车。拉回家的海货不少,出海的船不是当天回呢,按这么算,叶家两兄弟确实得海神娘娘照顾。

孙家兄弟跟叶青竹他们玩的都挺好,也动了去小礁岛的心思。本来两人是先跟叶家兄弟商量的,后才回家找爹娘。

结果孙大娘没怎么,孙大伯激动了,却不是高兴的。

都是靠海活着的,他们当然知道礁岛那边有鱼。但是那边也莫名其妙要人命啊!老孙头年纪大了,老到没办法跟着大伙上船那种。

两个儿子还年轻,这要是真有个万一,他们老两口也不要活了!

孙家一闹开,村里其他年轻后生也老实了。

柳承跟堂远也跟大哥分析过,大家都不往那边去,可见危险是真的有。他们能侥幸一次,两次,不可能次次都躲得过。

叶堂远就开始跟人闲聊,打听小顺村前些年死人的事儿。

要说前几十年,鱼也不贵。后来慢慢有人搬离渔村,往里边走,那就要开荒种地。

打渔的少了,价格也没涨太多。还就是因为小顺村总有人死在海里,说什么的都有,就连小顺村他们各家自己,也是到了冬天就歇着。

听说也是找什么大师算过的,为了保命,冬天就是赶海,不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