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福运小奶包,一路亨通旺旺旺
作者:金金二小姐 | 分类:古言 | 字数:219.3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883章 范思明
梁良才打小被精心教导,常读圣贤书,此时小脸一副忧国忧民的表情。
他思忖道:“要不我回去问问祖父,看家中有没有余粮,若有,便拿出来施粥。”
燕擎卓也板正着脸道:“我也回去问问父王。”
倒是卿宝想的更多,她问道:“朝廷下这样的指令,只能说明举国上下粮食不够,就不能组织商队去别国购买吗?”
太史瑶摇头,“怕是不行,附近的邻国粮食产量更低,相比较而言,咱们国家土地肥沃,粮食算是高产。要不然那些年也不会老是被别国侵犯,如果不是苏老将军把那些邻国打怕,哪来的老百姓安居乐业?”
“奈何再肥沃的土地,都得看天吃饭,老天爷心情不好,不管是干旱还是洪涝,地里的庄稼都得遭殃。”
卿宝叹息。即使在她生活过的那个时代,高科技发展,有许多高产的粮种,化学肥料,大棚种植等等,可依然挡不住一次严重的自然灾害。
她拧紧小眉头,双手抱着肉肉的莲藕手臂,苦苦思索。
如今的世道,粮食作物的产量并不算高,地瓜满打满算才一年多的时间,普及全国各地,还需要时日。往后的高产量作物,还会有洋芋。然而这两种远水解不了近渴。
并且,总归小麦和稻子才是主粮。
她上辈子不需要下地耕种,粮食都是去超市买现成的米回来煮。
相比小麦,她比较了解稻子,因为这辈子她在青石河村的家,就是种植水稻。
南方家乡种植水稻是一年一季,春播、夏耘、秋收,冬藏。
正所谓草木一岁一枯荣,她原本认为人为农耕也要遵循自然,一年种一季农作物,一岁一熟,精耕细作、用地养地,不过度种植,不过度忙碌,是很好的农耕状态。
上辈子她只粗劣的从书本上了解到,那个时代是一年两熟,收成自是比一年一熟更多,只是产生的另一个后果是人劳田瘦。
古代的农民上交的赋税更多,由于技术落后,种田会更加辛苦,悠闲的日子更少。
在青石河村的时候,她并不想改变什么。
因为她很清楚,底层的老百姓收获越多,真正能留住的,其实也不会有多少。更多的是为那仅有的百分之二十,甚至是百分之十的金字塔尖上的人,做无谓的贡献。
她相信,如果大米等粮食永远不会发霉变质,那仅有的百分之二十,甚至是百分之十的人,定会把粮食囤起来。
等到时机成熟,再高价卖出去,高价敛财,获取更高的利益。
人性一贯如此,千百年来不曾改变过。自诩人人平等的时代,也不过是披着羊皮的狼,改变不了狗吃屎的毛病。
上天有好生之德,土地里长出来的粮食,保质期是短暂的,这何尝不是底层人的保命法宝。
可是她如今得知,粮食紧张,两度亲眼目睹好好的农民,逃荒成为流民,这令她不得不深思。
或许,她可以改变一点点,哪怕辛苦一些,遇到仁德的君主,好歹让这里的人再也不用饿肚子。
双季稻吗?她抽空去空间里翻翻有关种植的书籍。
就在她苦思冥想的时候,忽然,眼前落下一道阴影,随即眉心被敲了一记。
太史瑶给了她一个爆栗,“卿宝,你一个小小的人儿有什么烦恼?瞧瞧你眉间的川字,快要夹死苍蝇了!”
“瑶瑶姐,疼!”
卿宝的小肉手摸摸眉心处,嘟起小嘴抗议。
“小小的胖团子,总是一副小大人的样子,可是我怎么瞧着这么喜爱呢?嗯?”
太史瑶动手搓搓她肉呼呼的脸蛋儿,手感Q弹,超爱捏的!
卿宝翻白眼,全程无语挺尸状。
梁良才憋笑不已,燕擎卓则是一脸暗爽。
他们只看到过卿宝在太史瑶面前吃瘪,平时别人哪里能在卿宝手头吃亏?机会难得,可要好好看看。
太史瑶捏够了,又叉腰叹气。
卿宝虽然多次栽倒在太史瑶手上,却能体会到她真心喜欢自己的心情,也因此才任由她搓圆揉扁。
想到正事,她主动提出来,“瑶瑶姐不用担心粮食,尽管施粥,卿宝多的是!我回家就去告诉阿娘,把庄子上的粮食给你送来。回头我问问二姐,让她跟你一块施粥。”
这也是行侠仗义的行径,她相信二姐不会拒绝。
“真的?那太好了!”太史瑶喜笑颜开,只差跳起来。
“太史姑娘。”
忽然一道男声打岔,大家抬眼望去。
只见一名手摇折扇的青衣书生,含笑走过来。
虽是书生装扮,衣袂翻飞,姿态有点儿年少轻狂的意味。
太史瑶不知何故,神色有点儿扭捏。
不过也就小小的不自然了一下下,太史瑶就规规矩矩地施了一礼,唤了一句:“范公子。”
“很巧啊,能在这儿碰见你。”范思明笑道,又冲卿宝等人拱拱手,“在下范思明,家父是吏部尚书范志安。”
“你好,在下苏卿,你可以和大家一样,唤我卿宝,家父苏正阳。”
卿宝想了想,自家父亲没啥头衔,说出去,人家也不知道,于是急忙补充了一句:“在下的爷爷是护国将军府的苏老将军。”
范思明笑容深了几分,“原来是卿宝,人如其名,可爱聪明得紧。”
方才他其实在那边看到他们,也听了一耳朵,知道她小小的一只,倒是比别的同龄小孩懂事。
实在是跟在卿宝身边的动物有点多,又长得跟别家养的猫狗宠物不一般,想不注意到都难。
梁良才和燕擎卓拱手自我介绍了一下。
其实他们这些簪缨世家都知道彼此,不熟悉罢了,这回倒是认认真真的认识了一回。
太史瑶问道:“范公子不在国子监读书,为何来到这里?”
范思明坦荡荡道:“夫子最近出了一道题,让我们这些学生就这两年的灾荒,书写相关的文章。我没什么头绪,便来亲自考察一番,看能否从这里得到什么有用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