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大明:陛下快退位,太子朱标反了

作者:大梦道人 | 分类:历史 | 字数:146.4万

第227章 太子回京(8)

书名:大明:陛下快退位,太子朱标反了 作者:大梦道人 字数:2224 更新时间:2024-11-25 23:22:42

看着眼前这个恭恭敬敬跪在自己眼前的亲家,李善长说道:“起来吧,你的忠心我和上位都看在眼里,上位是不会忘记你的!”

这是要提拔自己啊,胡惟庸恭恭敬敬的磕了一个头:“谢大人,我永远不会忘记老相国的提携之恩。”

老狐狸李善长对胡惟庸的表现很是满意,但还是说道:“你要记住,你效忠的永远只有上位!”

胡惟庸心照不宣的附和说:“是!”

李善长跟随老朱多年,深知水满则溢的道理,老朱都要提拔人代替自己了。

他还赖在那里不下来,岂不是找死?

第二天,他就向老朱上了奏表:“陛下,臣自从至正十年追随上位,至今已有二十年了。这二十年感念上位知遇之恩,臣不敢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今臣频频老矣,请乞骸骨归。”

李善长为相多年,淮西一众文臣武将,甘愿为之驱使,是实打实的淮西二号人物。

老朱对淮西勋贵动手的时候,就怕李善长登高一呼,自己做了皇帝。

朱元璋正愁找不到理由撸了他,如今他自己提出辞呈,自然是喜出望外。

他强压制内心的喜悦说:“众卿怎么看?”

太子第一个出班说:“李相国追随陛下多年,劳苦功高,此时至仕是我大明的损失。”

李善长被太子的话,恶心的一塌糊涂,明明要撸了我,还竟说好听的。

大家都是体面人,恶心归恶心,流程还是要走一下。

他正要说话表忠心,表示别看咱年纪大了,但是咱还能为老朱家工作二十年。

还没有开口,就听见老朱说:“李相国跟随咱二十多年,兢兢业业,如今垂垂老矣,我实在是不想劳累他了。”

老朱是真够直接的,竟然连挽留的话都不说。

这就是盖棺定论了,李善长要说继续发挥余热的话,就是自己找死了。

李善长索性也不再说话,而是看着父子两个唱双簧。

朱标说道:“陛下,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韩国公虽说年老,但是治国经验丰富,臣特请恩旨,准韩国公在家留职休养,中书省日常事务交由左丞、右丞来代为处理。韩国公只用听闻军国大事即可。” 老李听的是明明白白,这父子俩是要让把他高高供起来啊。

老朱还虚情假意的说:“如此是不是,委屈李先生了?”

“不委屈,这些正好,老臣也好陪陪家人。”

“好,赏韩国公五十个奴婢,颐养天年吧!”

“谢陛下,只是臣忧心国政,故推举户部员外郎胡惟庸进中书省,参赞国政。”

老朱不悦,你人都要走了,还要推荐接班人。

你当咱的中书省是你家的吗?

还私相授受?

可是这人是淮西二当家,在圈子里威望极高。各种利益盘根错节,老朱也不得不给面子。

他不动声色的说:“你亲家?”

李善长听说,连忙跪下。

“无妨!老相国举贤不避亲!胡惟庸咱也听说过,精明干练,是个可塑之才。咱早就想提拔他了。”

李善长是淮西党的头目,也是老朱的一块心病。

就是到了晚年,朱标当了二十多年的太子了,在朝中地位是根深蒂固,老朱都要把这老伙计带走,可以看出老朱是多么忌惮李善长。

所以,老朱要逼着李善长退居二线,朱标也只能配合着来。

他是老朱的心病,却不是自己的,在朱标的心里,有很多比李善长重要的多的事情。

比如:操练新军,发展民生,土地兼并,海外贸易,这些都比李善长要重要的多。

土地兼并历来都是封建王朝最为要命的事情,可以说任何封建王朝不能躲过三百年周期论,主要原因就是土地兼并。

几千年以来,封建王朝所描绘的太平盛世,就是耕者有其田。

在开国之初,那些有理想的君王,都会给老百姓土地。

吕后时期,就宣布耕者有其田制度,让每一家老百姓都有六十亩地。

晋朝泰康初年,司马炎就规定,每一家都可以分七十亩土地。

隋朝开皇时期也是把土地分给农民,所以才有了太康之治,开皇之治,文景之治也是在吕后的基础上才有的。

虽然文景之治是实行薄赋轻民,藏富于民,可是几十年的发展,还是让国库充盈。

可是这样明显来钱太慢了,汉武帝时期,为了和匈奴打一仗,就开始任用桑弘羊进行经济改革,增加赋税。

在此过程中,由于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各级官员横征暴敛,强行摊派。

老百姓为了缴纳赋税,不得不变卖田地,成为佃农。

汉武帝之后,其他朝代的官员也争相效仿,他们打着富国强兵的口号,破坏建国初期的土地政策,为他们大肆兼并土地提供方便。

要解决这个困扰中国几千年的问题,历史上主要有三个办法。

一个是唐玄宗时期开始施行的限购令,他上位之初,就颁布法令,禁止土地购买,想用行政的手法阻止土地兼并。

老实说,这个方法是不错,可是却势必引起官员的反扑。

官员们可以增加赋税,让老百姓入不敷出,却不能出卖土地,只能是卖儿卖女,引得人们哀声怨道。

这要一个强势的皇帝,施行严苛的律法,与这些歪风邪气对抗。

唐玄宗以一己之力和官员们对抗三十年,最后也是身心疲惫,最后不得不让李林甫出任宰相。

李林甫上台第一件事就是废除了限购令,开皇之治也很快就终结了。

几年之后,就出现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惨象。

封建王朝就陷入--藏富于民》与民争利》土地兼并,流民四起》国家动荡,直到灭亡的死循环。

第二个办法就是经济手段,宋朝时候,面对不可避免的土地兼并,他们采取逆向思维。

既然土地兼并不可避免,那为何不从流民入手?

从把流民编入军队,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那流民就不会反了。

这个想法初衷很好,可是却也有一个问题,就是政府财政太大了。

宋朝是出了名的冗繁,官员冗繁,军队冗繁,财政冗繁。

冗繁的政体效率低下,没有活力,最后被外族灭掉。

第三个发难也是经济手段,就是雍正皇帝的摊丁入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