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红楼:黛玉有个内卷哥哥
作者: | 分类:古言 | 字数:91.8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34章 状告甄家
自从后事已了,林致远就重新回到了朝堂之上。
而在林致远回朝堂之前,裴云星就已经入了京城,就连甄士隐也在林强的掩护下悄然带着证人到京了。
这日早朝,朝堂上正为一些小事争执不休。
林致远静默的低着头,摩挲着手中衣袖。
突然一道急促的脚步声响起,林致远闻声抬眸,勾起了唇角。
守值的侍卫上报给了蔡公公,蔡公公闻言瞳孔一缩,连忙上报给了明文帝。
明文帝蹙了蹙眉,旋即重重的咳了一声,让众人都安静了下来。
“去年的新科进士如今入宫喊冤了,不如你们先听听此事吧。”
话音刚落,蔡公公就宣了裴云星入宫觐见。
裴云星在江南时被甄府追杀,身负旧伤,每一步都走的格外艰难。
北静王看到裴云星时,悄然眯了眯眼,眸色冷了许多。
裴云星目不斜视,行至殿中跪下,“下官裴云星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万岁。”
林致远深吸了一口气,面色凝重的轻叹了一声。
而此时的裴云星面色苍白,额间已经细细密密的冒汗,却依旧身姿端正,一板一眼的跪着。
明文帝琢磨了片刻,才想起了裴云星,“你不在江南任上,私自来京,所为何事?”
裴云星苍白着脸,跪伏在地,“回陛下,微臣要状告钦差金陵省体仁院总裁甄应嘉以权谋私,中饱私囊,草菅人命,杀人灭口。”
闻言,满堂震惊,朝中众人都惊疑不定地看着裴云星。
明文帝眼眸微眯:“你可知污蔑同僚,排除异己是何罪啊?”
“回皇上,微臣知道,但微臣所言句句属实,绝无半分欺瞒,而且微臣也带了证据而来。”
“哦?呈上来。”
裴云星拿出了怀中的护着的证据,朗声回道:“回皇上,甄大人于江陵隐瞒金矿不报,其中贪墨银两,数字之巨,皆列在此中。甄大人为开采金矿,迫使同流合污的官员抓了不少人进入矿山,造成数百人丧命,并灭口不下三位不同流合污的清官。而且微臣还查出了甄大人偷运私盐,虚构兵变屯粮罗织伪证,陷害先太子谋反。微臣所言句句属实,还请圣上名查。”
明文帝闻言眼神一肃,转而看向了人群中面无表情的林致远。
林致远抬眸,眸色平静如水地回视着明文帝。
他在逼明文帝出手,或是答应了他去上皇的殿中坐坐。
明文帝轻叹了一声,打开了裴云星呈上的证据。
北静王眼眸微眯的瞧了瞧后面淡定的林致远。
林致远察觉到北静王的视线后,就露出了一抹轻浅的笑意,眸中尽是不言而喻的挑衅。
林致远算着时辰,等明文帝看得差不多了,就淡定的出列。
“启禀陛下,近日微臣心情不佳,出去散心时,微臣的马车被人拦下,说的也是裴大人所言之事。因此,微臣今日就把人带来了,人就侯在午门外。陛下可要一见?”
明文帝气得轻哼一声,什么出门散心,当他不知道,林致远如今就日日守在家中,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吗?
找理由,也不找一个好点儿的理由,这么敷衍。
下次这么敷衍,朕就不受理这样的诉状。
虽是这样想着明文帝还是张口说道,“传人进来吧。”
蔡公公闻言就让人把信传了出去。
这时,明文帝也在这是问了裴云星一些细则,特别是有关先太子的事,明文帝恨不得能与裴云星感同身受发现证据的当天。
明文帝核实证据属实,就把手中的证据交给了底下的大臣传阅。
与甄家有姻亲关系的北静王和礼部尚书看了许久,才挑出了几点不足,冠冕堂皇的开始对裴云星进行责难。
林致远似笑非笑的弯了弯眼眸,任由北静王与礼部尚书肆意发挥着。
不久,甄士隐和一个逃出矿场的百姓就被人传入了朝堂之上。
而北静王与礼部尚书也因这两人的到来,闭上嘴。
两人不太规矩的给明文帝行了大礼,俱是面色苍白,甚至身子都隐隐有些颤抖。
但明眼人都能看出的不同就是两人的穿着与身形天壤之别。
甄士隐就算是逃来了京城身上也是绫罗绸缎,而身旁的矿工则是一身干净的粗布衣裳。
甄士隐率先开口道,“草民甄士隐,是甄家的一个族亲,本想着一同亲族发家致富,不曾想中途知道了,竟是这种掉脑袋的差事。草民不愿继续下去了,却被甄大人威胁。为抱这条小命,草民假意伙同甄大人一起做事,暗中偷偷的保下这位矿工,一路小心,却不想还是暴露了,被一路追杀着来到京城,还请陛下为草民做主啊。”
“草民是江南一个小县城的农户,家中有两亩薄田。草民只是父母早亡,又未娶妻,如此就被上面的官爷盯上打晕送去了开矿。矿上没有什么吃食,还要日日做工,若是累了停下,就要被人用鞭子抽打。有时候是官府的官差来盯着,有时候就是山上的土匪来盯着。这其中饿死了不少人,也累死了不少人,但凡是受不了要逃走的人,都被打死了扔到了后山。后来,后山的村庄上生了瘟疫,上面的人怕此事败露,就伙同土匪烧了整个村庄。一个村子啊,就都没了。然后,上面的官怕被官府查,就充好人,给几个矿工换上了山贼的衣服,平息了百姓的怒火。如今还有好多兄弟在矿上呢,求陛下救救受苦受累的百姓吧。”
这名矿工说着说着就在大殿上哭了起来,嘶哑的哭声像是声声控诉着在场衣着光鲜亮丽的众人。
林致远听着耳边的哭声,缓缓的合上了眼,这其实就是他着急的原因。
最好是先封锁京城,不让消息传出,稳住甄应嘉,不让他狗急跳墙,销毁人证,继续残杀无辜。
明文帝眉头紧锁,心中翻腾燎原的怒意足以烧得他愿意奋力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