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红楼:黛玉有个内卷哥哥
作者: | 分类:古言 | 字数:91.8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70章 借刀杀人
林致远垂眸玩着手中玉箫,“父亲,黛玉早晚都要接触的。况且林家无主母,早听一些对她才是好事。”
林如海闻言轻叹了一声,便没有阻拦。
“宫里的贾元春已经是贾府最后掌握朝堂话语权的挣扎,若是此次孩子没了,以后谁都不能保证贾元春是否还有圣宠,是否还能有子。而一个家族要延续发展,那就势必要保证每一代都有人可以在朝中占领一席之地,从而为下一代铺路。”
“所以,眼见家族前路渺茫,外祖母便把目光落在了我身上。可是贾家这样有底蕴的世家大族,只要静待培养出一个有才的后辈,就可以东山再起啊。而且荣国府还有爵位庇荫,为何非要挺而走险算计我?”
林致远抿了抿唇,打定主意,丝毫不给贾府一丝颜面,连带着之前的一同道个干净。
“你说的没错,可人总是贪心不足的,甚至试图一步登天。早在几年前,我初露头角,准备回乡祭祖时,贾老封君就提起过你的婚事,我拒绝了。而当时,她甚至想要将我软禁在府中。我若是没猜错,她是想在晚间父亲接我回府时,以孝道之名逼父亲许出你的婚事。”
闻言,林如海眸色瞬间漫上了深深寒意,“所以,那天你没有回府,在世子的庄子上住了很长时间。”
林致远讪笑一声,“没受伤,就是庄子上景色好,便多留了些时日。”
林如海冷哼一声,怒气却没有波及到林致远。
而林黛玉则是微微失神,让林致远不忍的别开了脸。
“黛玉,若不是世子当日恰巧到了荣国府,我与父亲至少有一人会背上不孝,忘恩负义的骂名。 而如今的林家却是势头正猛,实权在握。虽然我与父亲的官职比不上国公府的一品,但手上的权利却是比荣国府高了许多。所以,惦记你的人不在少数,特别是勋贵世家,无论是图权还是图钱,林家都是他们力所能及的最好选择。”
林致远顿了顿,劝道,“利字当头,能顾及情分的几乎没有。黛玉,莫要伤怀。”
闻言,林黛玉才缓过神来,笑着摇了摇头,“早在他们算计林家时,我就对他们没什么期待了。伤怀就更是谈不上,只是突然间发现自己变成了一个人人艳羡的香饽饽,有些错愕罢了。看来日后出门在外,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免得招了别人的算计。”
“哥哥,你说我日后不出门怎么样?”
林致远观察着林黛玉没有一丝难过的样子,缓缓松了口气。
虽然不知道黛玉的眼泪有什么用,但无论如何,一滴都不能给。
想得美,都是脑子有病,才想要别人天天哭。
林致远欣慰的朝着黛玉点了点头,看来没养歪,还记得在算计的环境下,寻求自保。
不错。
“不至于日日都不出门,但出门时一定多带上些人就好。还有尽量不要一个人去陌生的地方。”
林黛玉乖巧的点了点头。
“姐姐随便出门,我可以保护姐姐的。”
听着林致清的话,林黛玉轻笑一声,连连点头,“好,那我以后就拜托致清啦。”
林致清淡然的点点头,颇有一丝少年老成的持重,把在座的三人都逗的不轻。
随后,林致远便正色道,“父亲,宫里应该不止这一件事吧。贾元春应该是不想让人这么早发现,孩子已经没了的,至少要拖到年后,在拉一个妃嫔下水,重新获得帝王的怜惜。”
林如海微微颔首,“或许她确实是这么想的,只是架不住总有意外。”
“意外?”
“如今,后宫皇后与甄妃平分秋色,分别代表了两种势力。按正常来说,贾嫔应该是位于甄妃的上皇一脉势力,但尴尬就尴尬在于贾嫔之前是皇后娘娘的女官,也是靠着皇后娘娘才得到圣宠,从而一步登天的。所以,贾嫔本身就为后宫的两种势力不容。而甄妃向来嚣张跋扈,她连皇后都不放在眼里,又怎么会让一个不如她身份高的妃嫔重获盛宠,诞下皇子呢?”
林致远蹙了蹙眉,“所以是甄妃的手笔吗?上皇不会允许吧。”
“具体的也要明天才知道,但与甄妃一定是脱不了关系。”
“或许她就是别人手里的刀。”
“这也有可能。”
林致远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那就有可能是皇后,或者是太子下得手了。”
“慎言。甄妃如今已然是禁足了,而且也是甄妃甩出的贾嫔与太医交易的证据。要说其他,这其中还有世子殿下的功劳。也多亏是世子殿下,处置了王太医,甄妃才让掌握了关键证据,从而直接一招定论。要不是贾嫔小产,这禁足也有她一份。”
“陆轻舟?他的手有这么长吗?”
林如海瞥了林致远一眼,“没有,他只是先前病了,差点请了整个太医院过去,都没瞧出来病因。他醒了之后,就留下了王太医调理身体。可王太医这个庸医用错了药,弄得世子面色苍白憔悴了许久,最后让府医察觉了,因此王太医就被太医院除名了。”
林致远蹙了蹙眉,“用错了药?”
“听说是剂量过大了,持久下去,就会伤了根本。”
林致远脸色一白,声音微寒,“太医院有几个王太医?”
林如海瞧着林致远这副莫名的样子,有些忧心忡忡,是不是儿大不中留。
“只有一个。”
闻言,林致远便苦笑着瘫在了椅子。
“原是如此。”
林致清偏了偏头,凑上前拉住林致远的衣袖,“哥哥,你怎么了?”
虽然是书中之事,林致远也不介意提前给贾府上个眼药,让家中人都警惕起来。
“先前,住在贾府时,王夫人曾经提起过,请王太医过来给我兄妹二人看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