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风流大宋

作者:林二虎 | 分类:历史 | 字数:226.3万

第128章 朝暮

书名:风流大宋 作者:林二虎 字数:5047 更新时间:2024-11-25 23:22:05

船只行进在汴水河上。

赵驷带来的这艘船,虽说还是内河之船,但也比一般的商船大了许多。平时在高邮湖上,也兼作船工水手的生活居住之用,所以船上房间很多,生活设施倒也不比一般的客栈差。

而秦观上得船之后,却被甲板上的除了船工之外的八名所谓家丁惊了一下。

待得没人之处,秦观将秦刚拉来询问:“徐之,你这朋友赵员外是何许人也?我有军中武将好友多人,也去过军营多次。说句实话,赵员外这些家丁的气度,绝非普通人,便是京营里的士兵,也未必能比得上。”

秦刚见秦观居然能看出这些来,也是意外。

只得说这赵驷原本在西军从过军,所以在家里训练家丁也用上了军队里的一些要求。

“老师,你也是知道的,赵员外的生意多在高邮湖上往来,为了防范对付湖匪的打劫,他不把自己的家丁训练得厉害些也不行啊!”

这话倒是让秦观相信了不少,他嘀咕着:“这赵员外应该是有些本事的,改天得要向他请教,怎么能把家丁能够训练成这样?”

赵驷的船只甚大,又在内河里航行,所以要比普通船只少了许多摇晃。即便是戚老夫人,在经过了半天之后,也在船上感觉习惯了许多,有时也能在朝华的陪同下,走到甲板上来看看两岸的风景。

随着船离京城越远,秦刚便感觉到老师情绪的变化越重。

不过,还是要站在秦观的角度去理解一下的:他自三十六岁才中举出仕,历经九年的宦海沉浮,许多年轻时的壮志凌云,恐怕此时早已化作对于更切实际的官职变动的感触。

之前秦观作过一首七律《赠刘使君景文》,应该是好友刘景文出任隰州知州而作:

落落衣冠八尺雄,鱼符新赐大河东。穰苴兵法申司马,曹植诗原出国风。

拈笔古心生篆刻,引觞侠气上云空。石渠病客君应笑,手校黄书两鬓蓬。

这最末的“手校黄书两鬓蓬”,便是对于自己“久困于秘书省校对一职,郁郁不得志”的窘况之下的感叹,更与前面对于友人“鱼符新赐大河东”的赞叹形成强烈的对比。

这天,船只经过亳州永城县,赵驷计划要在这里停留一下,以便船工上岸去采买一些生活物资。秦刚便带了黄小个上岸去转悠了半天,以弥补过来时因为赶路未能闲逛的遗憾。

回到船上时,却看见朝华面露泣色,掩面匆匆从秦观所住的舱中所出,竟然都没顾上看到刚回来的秦刚,就直接去了戚老夫人的舱中。

秦刚心存狐疑,便去见了老师。

进得舱来,却见秦观也是一脸的忧色,坐于书桌之前不语。再看,书桌上却有一份朝廷的邸报复抄本。秦观在京城的好友中有外放永城知县的,想必是上午过来拜访时所留。

秦刚拿过来一看,跳过开头几条,便是两条坏消息:

一条是朝堂认为之前对苏轼的惩罚还不够,于是在其去往英州的半路上,就再次下旨进一步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安置惠州。这个节度副使已是没有差遣的虚职,而且是在惠州安置,便等同于被监看。

而再一条便是御史刘拯上书对秦观进行了弹劾。

他们这次选择的时机与对象都花了一点心思。上回赵挺之弹劾黄庭坚的一千多条问题,结果被黄庭坚以雄辩之才一一辩驳,最终能够落实的仅仅只有三十二条,令与赵挺之一起上书的御史非常地失面子。

而这次刘拯经蔡京授意,先是更换了对象,对准了秦观,二是刻意选择了秦观还在京城的那几天递弹章。而等到邸报登出来时,秦观却已经在半路上了,而无法做出任何有效的回应。

“树欲静而风不止啊!”秦观叹道,“其实为师也已经想明白了,这轮政治风暴只是刚刚开始,所以我这次便贬的杭州也不会是终点,也许,没过几天,就会像老师那样,半路收到被继续南贬的旨意。”

“老师。”秦刚想要出言安慰,却也不知从何说起,因为这一切也都是大家的共识。

“徐之,幸好为师身边还有你在,眼下我倒是有一事相求。”

“恩师何言相求,但有话语请吩咐便是。”秦刚急道,心下却是感觉有点不妙。

“朝华自幼到我身边,去年又为我侍妾,乃是为师这一生的幸运知己。原本是想给她一个更好更安定的生活环境。”说到此处,秦观苦笑一声,“可是眼下朝局险恶,而此番南行更是前途未卜。说句实话,原本我在京城出发前就曾遣她回家过,一是她死活不肯,二是想着杭州也算是福地,于是也就拖到了此处。”

秦刚听到这里,便立即知道刚才所见朝华神态的原因所在了,在他的记忆里,秦观在离开京城之后的生活中的确是孤独终老,却不曾想原因竟然会出于此处,赶紧加以劝阻:“老师,万万不可!”

“徐之,我的事情还是要听我说。”秦观却不想听其劝言,而是继续说道,“这些年来,我也潜心学佛多年,此去之途,为师感觉唯有佛家的出世之说能够对我多有帮助。而既然想要勘破红尘,又岂能贪恋这儿女之情。所以,你休要劝我了,更何况,方才我已经将遣书给了朝华,你只需帮我安排一个可靠之人,从这里送她回京,交于其父即可。”

第128章 朝暮

秦刚顿时愕然,原来仅仅只是他上岸这半日,这秦观竟然连给朝华的遣书都已写好。

这宋朝的侍妾不同于妻,其实只是相当于家里的奴婢,只要主人书写一封遣书,即相当于解约。而且社会对于遣回家里的妾女的接受程度也较高,往往并不太会影响她们重新嫁人。

所以,秦观的这番做法,从当时的社会角度来讲,应该算得上是对朝华负责任的行为。

秦刚想了想,暂时放弃了继续劝说的想法,主要原因除了上面的讲的以外,他深信秦观对于朝华的感情,绝非他自己所讲的那么豁达,而他所谓向佛之心,也并非所言的那般坚定。

只是,赶在这个当口劝阻,其实只会让老师心意更加坚定。

于是他先应了送回朝华的事情,就转身退出。

当下,他还必须要先问清楚朝华的真实想法。

谁料,他刚回到自己的舱室,朝华却已主动找来,原来她去求了戚老夫人,老夫人虽然对朝华十分舍不得,但是秦观之前已经做过母亲的思想工作,说此次南行前途未卜,遣送朝华回家,实际是还了她的自由之身,让她可以趁着年轻在京城附近另寻良家投靠。所以老太太也是力劝朝华回京为好。

于是,朝华便想到了秦刚这个弟子。

“十八叔。”朝华虽已拿到秦观的遣书,但仍然按照秦湛晚辈的口吻称呼秦刚,“奴家分明记得,去岁小年夜,十八叔与官人饮酒作诗,叫奴家记录时,就曾说过:他日若官人赶我走时,不理他,别走!如若不行,便来找你。如今你可还记得此言?”

“秦刚惭愧,确实记得说过此话。”

“官人便是奴家的天,官人执意要遣送,奴家无法拒绝,只能依言来寻十八叔。”朝华红肿着双眼,便对着秦刚深深拜下。

“小嫂快快请起,你起来我才好说话。”因为不能直接伸手,秦刚有些着急,不过听得小嫂的称呼未变,朝华定心了许多,依言站起来听着。

“秦刚想先问小嫂,老师此去贬程目的难定,甚至极有可能会是苏大学士所在的岒南苦恶之地,小嫂可知其凶险?”秦刚正色问道。

因为原有的历史时空中,朝华大约便是此时被遣走,虽然有文记载过她的极不情愿,但秦刚还是需要亲自确认一番。

“朝华跟从官人,一非慕其荣华富贵、二非贪图舒逸享受。只是仰慕官人的才华,感受官人的真心,唯愿一生侍之。若是官人升官晋爵,嫌弃奴家人微色衰而遣,朝华绝无怨言。但正是因为此去南方,路途凶险,官人身边若无一晓冷热之人陪同,朝华便是寝食难安。若能相随,虽千难万苦,却也在所不惜。只愿十八叔能够成全。”朝华目光坚定地说道。

“好!小嫂若能有此心志,那么接下来的事就可听秦刚来安排。”秦刚接下来便对边朝华细细嘱咐了一番,见其仍有犹豫,便再行解释,直至她疑虑全消,安心回舱等候。

接下来,秦刚再去找来了赵驷,先告诉了他老师想要遣送边朝华的事,然后对他说:“驷哥,这件事还得麻烦你来安排,今晚便要在这永城码头附近为我这小嫂寻一户可放心暂住的人家。明天一早,我先按老师的意思,让你安排一名兄弟表面上就护送我这小嫂回京,实际便是安排在那里先行住下,然后要在那保护其安全,待我后续通知,可否?”

赵驷听明白后便说:“秦先生说的这些事情倒也不难,某稍后便安排就是了。只是赵某是个粗人,在这里多句嘴,这件事情,为何不去直接劝说秦大官人,让他直接收回遣送小夫人的想法不是一下子就解决了嘛?”

秦刚叹了一口道:“老师佛经读得太多,此时又钻了牛角尖,正面相劝,是不太可能让他改变主意的。反倒是让小嫂先行离开一段时间,反倒容易有机会劝说改变心意,届时便可通知接回来了。”

“唉!某是不懂你们这些读书人的弯弯绕绕了,不可秦先生你放心,你交待的事情,某必定会为你安排好的。”

次日清晨,残月还在天际,就在码头,边朝华在一名船兵的护送下,向秦观泣拜而去。

秦观虽故作无所谓状,但在边朝华的身影从码头前方逐渐消失之际,却再也忍不住双目泪出,口中啜嗫多时,吟出了一首《遣朝华》的七言绝句:

月露茫茫晓桥悲,玉人挥手断肠时。不须重向灯前注,百岁终当一别离。

秦刚站在一边,听得这最后一句,心道:老师还是受那佛经影响太重,这“百岁当一别”的说法,也就只能说说的,哪能真的当作人生了呢?

与老师相伴多日,他也算是看出了一点门道,秦观虽在士林有那风流才子之称,其实他本人在情感方面的成长,却如同他的人际关系处理一般地稚嫩如孩童。

早年家乡所娶的徐文美,乃是家族联姻,两人之间,自是相互尊重大于情感羁绊;之后游历各地,更以诗词之名多受歌伎舞姬青睐,又多是逢场作戏的敷衍;唯有在蔡州任教时所买来的边氏,自少女之时便伴随左右,知他、懂他、敬他、更爱他,这份感情又不是任何一场偶然相遇的心动,也不是哪次远观崇拜后的痴迷,而是实实在在的寻常生活中的相知相随。

秦刚在前世的现代生活中虽然一直单身,但是却并不影响他阅读过许多有关情感分析的专业文章,他记得有一篇文章中这样写过:

在感情生活中,无论男女,在遭遇人生低谷时,最容易做出的决定就是与对方分手。因为他们往往会单方面地认为:这样的决定,是为了对方考虑而作出的伟大牺牲,而忽略了对方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譬如这时的秦观,他的思维便是:朝华本是侍妾,又在二八年华,而且他还嘱咐秦刚多给她一些嫁妆财物,所以此时遣送回家,既无须与他一起经受苦难,又可很容易地另嫁他人,重新开始自己的人生。

但是他却根本地忽略了朝华对他的真挚感情,同样也在压抑轻视了自己对于朝华的深深依赖。

原本的历史时空中,边朝华自从被遣返回家后,终日以泪洗面,最后遁入空门。多年之后,听闻了秦观在藤州的死讯,朝华手攥爱人的诗集在庙中郁郁而终。

而秦观,虽然与苏轼同样贬放于岭南,自己又年轻得许多,却居然先于恩师亡去,其间诸多原因,还应归结于他受情感割离的愁苦打击,长久郁结于心头的种种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错误决定,就是在此时将边朝华的强行遣送。

在秦刚看过的爱情指导手册里讲过,对于这样性格的人,首先不要在他作出分手决定的时候去劝说,此时的所有的努力注定是无效的:因为他们会将自己这种不理智的行为,理解成为是自己为对方作出的伟大牺牲,从而不断强化自己的这一决心。

如果旁人真心要作出帮助,那么就应设法在这时,作一些对复合有帮助的预先安排,比如秦刚实际就没有真正安排朝华回京,而是就近住下。

其次加强这段时间对于当事人的观察,因为往往在突然分手之后,他们极易陷入内心矛盾的自我痛苦中,而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及时恰当地创造一两个能够让他们交流彼此感受的机会,复合也就是一念之间的事情了。

虽然在情感的实践方面,秦刚同样也是小白,但他对于千年之后无数情感专家总结出来的这些理论,有着绝对的信心,所以,他才会让朝华先行离去。接下来,便会看一下自己老师的所谓“佛心”能够有多坚定与坚强。

朝华既走,船上的补给工作也已做完,船只离开了永城县码头,继续东行。

一路上,秦刚有意坐在秦观的船舱之外,留意着舱内的动静。

差不多一两个时辰中,他至少听到秦观习惯性地叫了“朝华”四五次,当然,每一次的招呼之后,回应的都只能是长时间的沉寂。

直到又一次,舱内似乎传来一声水盆打翻的声音,秦观慌忙间又是叫了一声“朝华”,当然,依旧只能是沉寂与无声。

稍待了一下,秦刚走进了船舱,看见了发愣失神的秦观,以及他面前书桌上被磨墨清水打翻弄湿的一些纸张。此时正回过神来,忙不迭地将其进行整理并说“无事无事”。

秦刚上前搭手,将这些打湿的纸从桌上拿开,定睛一看,这些纸上满满写着的,都是秦观自己所作的一句词: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哎!谁能想到,一句可以鼓励感动后世千万真情男女的爱情缄言,如今却成了作者本人无法解脱情感困惑的桎梏。

对于有些人来说,爱情,的确不必在朝朝暮暮。

但是,对于更多的人而言,朝朝暮暮,不正是爱情的本身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