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兄上任,我成了女县令
作者:洛小仙儿 | 分类:悬疑 | 字数:105.8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22章 亲家
“什么办法?”卫安急急追问道,近来受常青的影响,他对玄学之事,起了极大的兴趣,莫非这世上真有那种神秘的力量?
常青简直不想看他,悄悄的别过眼去,生怕自个儿的眼睛受到了伤害。
唐十七也极力忽视亮晶晶的存在,她敢肯定,这人绝对没有想正经事。
阿水不知道他所想,只一个劲儿的将他所知晓的事情,说了出来,他有些感慨的说道:“老道士倒是一位大义之人,为了这一个徒弟,耗尽了一生的心血。”
“他为了替好徒儿改命,最后搭上了自己的气运。”阿水道:“老道士想的办法,就是将他自己一生的气运,换给了他的徒弟,而他想着自己修道,总不至于像他那样倒霉。”
“许是真的换运成功了,老道士便让他的徒弟下山了,之后清霄观没落,他的徒儿也在山下生活得很是幸福快乐。”
闻方,唐十七哼了一声,虽然老道士没有害了那些人的性命,可他一开始打算的就是换掉旁人的气运,每个人命中的气运,是生来便有的。
如果都像老道士那样做的话,这个世道或许就如四十年的战乱,全都乱了套了。
而且被换了气运的人,倒霉的人事情会一桩接一桩,严重的会危及性命,他所谓的仁慈,也不过自欺欺人罢了。
至于愿意为了徒弟,最后献上自己的气运,这种愿打愿挨的事情,她自然没有理由置喙,但是并不提倡这种做法。
如他这种自以为常的仁慈,都在伤害他人的基础上,若是被心术不正之人学了去,还不知有多少人要遭殃呢。
如这等看不见不摸不着的东西,又有几人能真的琢磨透了?
至于那清霄观的没落,并非是换运成功带来的影响,而是老道士企图窃取他人的气运,自己将道观的香火断了。
这些并非是从命理上来断的,而是每一件事情息息相关,老道士开了一个不好的头的,那些倒霉的事情,自然接踵而来。
关于那天煞孤星的命格,唐十七也说不清是怎么回事,毕竟她不懂关于玄学的方面。
清霄观自毁城墙,与换命格一事关系并不大,老道士有此想法,是因为他深谙此道,也深陷其中,既看不清也跳不开。
“邓七,你立刻带着常主簿,去清霄观寻那老道士,剩下的事情听他安排即可。”唐十七的带可不是寻常那种,而是要两人快马加鞭。
常青立刻就明白了她的用意,这是让他去查看,那符咒的来源,但下一刻,他想到了赶路的结果,浑身的肉都疼了起来。
不免有心中有些唾弃自己,两年前是什么光景,若没有唐十七的帮忙,他哪有机会在县衙中养出细皮嫩肉的机会。
邓七是脑瓜子有些疼,带着弱鸡赶路,他要付出的可太多了,但唐十七如此安排,显然是事情很紧急,没有商量余地的。
在常青还没有反过来的时候,就被邓七抓着‘嗖’的一下,就消失在了众人的眼前。
唐十七等人:“.......”倒也不必如此着急。
她咳了咳,又问阿水:“老道士可有说过,他那好徒弟儿去了什么地方,是重新回到他父母生养他的地方,还是去了另一个地方重新开始?”
阿水神情有些沮丧,“这个老道士没有告诉属下,他对这徒弟可是真的好,生怕我们找麻烦似的,同属下说了这些之后,又恢复了那副与世隔绝的模样。”
他挠了挠脑袋,“后来无论属下再怎么问,老道士都不愿再开口。”
阿生这时凑了过来,“这事儿属下倒是有一些眉目,附近老一辈的村民,对清霄观还有印象,也有认识那老道士徒弟父母的人。”
“据那些老人回忆,当时有许多一些逃难的人到了此处,战事渐歇之后,他们在当地衙门的帮助之下,去到了不同的村子,条件好一些的,就在县衙落了户。”
唐十七心思电转间,“老道士徒弟的父母年岁多大,他徒弟的年岁又多大了,徒弟是男是女,可是去了六里村?”
阿生没有立刻回话,面色有些奇怪的看着唐十七,“那啥,那啥,县令,属下有件事想问你,你曾经是否在什么地方修行过?”
唐十七一呆,卫安几个也傻眼了,这是个什么问题?
阿生注意到了他们奇怪的表情,忙道:“县令不愿说就算了,有些地方是需要保密的,属下也懂的,只是好奇什么地方学的,能掐会算的功夫,竟然如此高深。”
唐十七:“.......”她竟无言以对。
“阿生你的意思是,老道十的徒弟,最后确实去了六里村。”唐十七的目光有些幽深,“既然如此,我们现在便去六里村,找老道士的徒儿吧。”
阿生不明白事情怎么转得这么快,但他肯定了唐十七的说法,“县令说得不错,老道士的徒弟是一位小郎君,他最后确实去了六里村,而他的父母也在几年前去世了。”
他拍了一下脑门儿,“哦,对了,听说他还有个兄长。”
阿生有些不好意思,“属下差点儿将此事给忘了,听说他的兄长是一个憨厚之人,当初逃难的时候,就对他挺照顾的。”
“而且他兄长年纪小,对天煞孤星的事不清楚,一直对他很照顾,事情到了十多年前,之前的事情越发的淡了,所以听说他的阿弟要回家,表现得特别的高兴。”
唐十七收拾好了东西,带着几人往六里村去,闻言,她问道:“可知那人的兄长的名姓?”
阿生点头,“听人说叫宋大柱。”
唐十七脚步一顿,六里村可真小。
与此同时,六里村的孙媒婆,也乔装一番出了自己门,走了一段路之后,敲响了另一户人家的门,“亲家,你在家里吗?”
过了好一会儿,里头才有人应声,“进来吧。”
孙媒婆进去之后,极力忽视屋中的一切,她脸上的表情带了几分哀求,“亲家,我这里又发现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