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再现:诸葛亮不是后勤部长
作者:引力红移 | 分类:历史 | 字数:57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32章 在襄阳发布演出通告
孔明让孙乾把荆州各城中,治疗疾疫的药材,统统买光。
孙乾接下命令后,为难地说:“军师,买药容易,但运药难,近些的城还好,远些的城,怕是药没运到,曹军先到。”
孔明笑了笑说:“只要买到就好,然后药材原地烧毁,无需运送。”
听到这里,在场的人全都一头雾水。
没人明白孔明的意图。
刘备也问:“军师,你这个安排是何用意?”
孔明先是说:“大家不要小看这个安排,此举可杀曹操数万军马。”
然后,孔明又靠近刘备,耳语了数句,刘备听后,脸上慢慢出现笑容。
此时,众将中,有聪明的也猜到了几分。
(聪明的读者呢?)
……
销毁药材只是小计谋。
接下来,刘备集团要确定的是,具体的撤退部署。
说到撤退。
就要说下,撤退与逃亡是完全不同的。
正史中,刘备从樊城到长坂坡,这是逃亡。
逃亡的具体表现就是,损兵折将,辎重全失。
而此时,孔明的部署是撤退。
孔明的计划中,不只要保存战斗力量,还要乘机扩大部队规模。
具体的行动方案是:
第一步,放弃樊城。
带上愿意跟随的百姓,全军渡过汉水。
第二步,分兵两路。
关羽率领水军,用大船载上全军辎重和众将家小,走水路先到江夏。
刘备和其他将领,带步兵和骑兵,以及随军百姓,去江陵。
第三步,调转方向。
刘备大军走到当阳后,不再向江陵进发,而是转道去江夏。
关羽水军则到汉津口接应刘备。
这里的第三步是最高机密,只有核心将领知晓,公开则宣称大军去江陵。
江陵是荆州的第二大城,城池坚固,钱粮很多,刘备去江陵的说法,所有人都深信不疑。
……
很快,第一步离开樊城,渡过汉水的部署完成。
撤离樊城与撤离新野不同。
撤离新野需要不漏一人,而撤离樊城完全是自愿原则。
张榜告知百姓,刘备大军将要去江陵,有愿意同去的,跟随大军过江,不愿意的留在樊城。
最终,约有三万百姓和刘备军队一起渡过汉水,来到襄阳。
……
襄阳城下。
刘备与众将向襄阳城内张望。
只见城上旌旗遍布,壕边密排鹿角,吊桥高悬,城门紧闭。
显然,此时想进城是进不去的。
不过刘备来襄阳,也不是为了进城,而是来做演出通告。
刘备让众军在城下列阵,自己向城上喊话。
刘备正气凛然地大声说道:“刘琮贤侄,我来此处,别无他念。只是兄长弃世,我心悲痛,明日欲前往兄长的墓前祭扫,请你带上襄阳的官员,一同前往。”
刘备话说完,并没有马上离开。
而是人在城下足足一个时辰,喊话也又喊了十几遍。
这样一来,刘备明天去祭拜刘表的消息,在襄阳城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襄阳的投降派,得到这个消息,都惊慌失措,害怕刘备进攻襄阳。
蔡瑁更是马上派文聘带兵上城,加强全城防守。
……
不过刘备的喊话,不是喊给蔡瑁等投降派听的。
刘备的喊话是希望另一群人听到。
刘表坐守荆州近二十年,手下人物也是极多。
虽然刘表去世后,蔡瑁等投降派占据上风,但不愿意降曹的忠义之士也是大有人在。
这些人,才是刘备此行的目的。
……
第二日。
襄阳城东的刘表墓前,拜祭活动准备得当。
之前,孔明做了特别的安排。
所以这次拜祭的规格很高,准备的祭品极多,祭台前的将校都身披素甲,刘备更是一身孝服。
不过从早上到中午,祭拜仪式迟迟没有开始。
糜竺有些急了,他对刘备说:“主公,一切都已准备好了,应当早早开始,曹操大军在后,祭拜后,我们还是快快行军为好。”
刘备则表情轻松:“子仲莫急,曹军动向,我都掌握,他们正在新野收拢败军,没那么快到江北。”
孔明更是笑着说:“祭拜的重要人物,还有很多没有到呢,我们再等等。”
……
此时,襄阳东城门处。
一群荆州的忠义之士,正聚集在城门内,准备出城。
这些人都比较年轻,其中大多数人还是单身,没有家眷。
这些人的官职也都比较低微。
但其中很多人的能力却是很强,只是因为蔡瑁等人连群结党,打压异己,才没能得到重用。
其实。
按照亲曹和反曹划分,荆州人物一直就分为两派。
以前刘表在世时,总是在亲曹和反曹之间搞平衡,两派人物还算相安无事。
现在刘表身死,蔡瑁等人准备投降曹操,反曹派与蔡瑁等人水火不容,他们需要找到一个新的反曹领袖。
而刘备,正是这个新领袖的最佳人选。
他们听到刘备在城外拜祭刘表,马上都收拾行囊,争先前往。
不过走到城门处,众人看到襄阳城门紧闭。
城门内更是增派了很多军士把守,不放一个人出去。
众人向守门的军士说明,想出城拜祭刘表。
守门的军士大声说道:“蔡将军有令,没有文牒,任何人不准出城。”
众人则说:“我等出城,是为了拜祭故主,你一个军士,怎么敢阻拦?”
军士用眼睛扫了一下众人,然后说:“你们说出城祭拜,但人人腰间各缚包裹,我看分别不是拜祭,而是逃跑!”
旁边的一名校尉,更是抽剑出鞘,厉声道:“还不快快散去?再不离开,统统拿下!”
众人见此情况,不知如何是好。
忽然一员将领,带着一队军马,疾风一般来到门前。
他大声说:“快打开城门,让我出去,我有文牒!”
守门校尉拦住问:“文牒何在?”
此人把手中大刀高高举起说:“这杆刀便是文牒,你看仔细!”
说完,此人一刀将这名校尉当场砍翻,又向前连砍十几名守门军士。
他带领的士兵也一拥而上,打开城门,放下吊桥,放众人出城。
这一切就发生在一瞬间。
在场的人都没有看清。
此将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