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不屈人的破碎空间

作者:作家X5Rb2I | 分类:悬疑 | 字数:77万

第十二章 破鼓万人捶

书名:不屈人的破碎空间 作者:作家X5Rb2I 字数:3981 更新时间:2024-11-25 23:21:25

大哥让秘书拟定了一份和谈文志,内容类似不平等条约,要求迪塞尔对暗市的损失进行赔偿,并且在媒体公开道歉,保证不再干预暗市的商业活动,而且必须对此次战争发起者进行公开审判。内容不多,但条件苛刻,大哥的想法是既然已经撕破脸,就不能再表现软弱,借此对外宣布,暗市不会任人宰割,不怕任何武装力量的攻击,不接受屈辱和威胁。

迪赛尔战败的消息很快传播开,大臣纷纷上殿表达意见,指责瑞王的所作所为,不同意公开道歉,要求瑞王给出合理的解释。

经此一战,瑞王全部积蓄消耗殆尽,连阚王的部分也没能幸免,两人再无力组织起第二次进攻,但碍于脸面,瑞王将攻打暗市的罪责全部推卸到副将身上,说他急功近利,在未呈报主将的情况下,私自带兵士出战,结果一败涂地。他在媒体上公开表示,此次暗市问责,都应该由副将全部承担,并命人变卖了副将全部私人财产,不允许他再踏入迪赛尔一步。

大臣都知道瑞王在找替罪羊,但听上去又合情合理,表面上过得去。接下来就是关于赔偿问题,瑞王首先找来了康新王子,想让他帮忙带头捐献,让各世豪家族集体凑钱,可令他没想到的是,康新一口回绝,说道:“我家族有如今的规模,依靠的是智慧和勤劳,曾经的贫穷和困苦家族每个人都历历在目,迪赛尔是商业之都,邦规文志第一条就是尊重和保护个人财产,没有人愿意为屈辱的战争赔款捐献。开战前为什么不问问我们的意见,现在战败了,又让我们奉献,这跟明抢有什么区别?如果邦域不能保护我们的财产,我们只能拿起武器,扞卫自己的尊严。”

瑞王了解这些无利不起早的商人,直接要求捐献等于割他们的肉,只是试探一下就得到了冷冰冰的回应,他强忍着内心的怒火,说道:“暗市抢走了迪塞尔多少生意?你只顾着眼前的利益,想过以后吗?攻打暗市为了谁?等暗市成长到不可控的地步,再想拔掉这根刺就难了,到那时你还是现在的康新王子吗?我知道没让麦高林参与战斗是这次失败的主要原因,可你去问问,他会去吗?他已经被拉乌给洗脑了,心里完全没有迪塞尔。我辛辛苦苦是为了谁呀?”

康新直言不讳:“别说的自己跟救世主一样,我在暗市也有生意,永远不会发生你说的那种情况,攻打暗市是为了巩固你的王权吧,可别拉上我们一起去垫背。如果你认为做这个国王很屈辱、很辛苦,大可以让贤,禅让给更有才能的人来做,没必要苦大仇深的死扛着,对谁都不好。”

听到这些话,瑞王顿感胸口憋闷,呼吸困难,不想听康新继续说难听的话,痛苦的闭上眼睛,挥手让他退下。

康新一声不吭的转身就走,他说出了贵族心里深藏已久的话,这些家族曾经都是普通邦民,为了得到更多政策和人脉资源,被双王不停盘剥,稍微不顺他们的意愿,就会联合其他商户进行集体打压,毫无道义可言,更没有恩情。后来商户之间形成商贸联盟,集体抵抗双王的不合理要求,才逐渐有了话语权。这些家族心里都清楚,他们不过是双王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工具,所谓的保护和支持,都要在没有矛盾和冲突的界限内,一旦跨越界限,轻者受到制裁,重者回归平民,所以大家私下里对双王恨之入骨,一直在找机会推翻双王统治,推举新人上台。

暗市出现后,贵族们可以避开双王监视,在公证、平等的环境做生意,大部分人已经将财产转移,为日后迪塞尔的动荡做准备,早就萌生了背叛之心。此次攻打暗市失败,演绎了一场闹剧,更坚定了贵族们的想法,必须重树迪塞尔,不惜任何代价推翻双王统治。

康新王子被瑞王召见后,认为时机已经成熟,想听听其他贵族的意见,于是以商贸联盟的名义,邀请各大势力参会,统一思想,共同商讨应对策略。他还叫上了小青,想让她感受一下迪塞尔商人的果敢和魅力。

小青从没参加过如此高规格的集会,地点就在康新王子宅邸的会议室,虽说是私人宅邸,却比拉乌的会议室还大两倍,装饰和摆件十分华美,一看就知道价值不菲。小青因为身份卑微,自觉坐在会议桌最末尾,刚到来的贵族们却挨个上前先跟她打招呼,仿佛她才是这次会议的主角。康新最后一个走进会议室,他环顾到来的嘉宾,找到小青后眼神闪烁,几步走到小青身边,将正在跟大家聊天的小青一把拉起来,带到自己的主位旁边,让她坐在最尊贵的宾客席上。小青有些受宠若惊,刚要起身拒绝,可康新用手压在了她的肩膀上,对大家说道:“小青小姐不是贵族成员,她是我请来的尊贵嘉宾,会盟的规矩是有实力才能参与,我想小青小姐的实力不用我多说,有她在我们的会议才算完整,没错吧。请大家鼓掌欢迎小青小姐!”

会议室回荡着此起彼伏的掌声,小青起身向大家致意,然后安安稳稳坐下,她此前一直认为康新是个纨绔子弟,没想到他做事如此周到圆滑。

因为康新事先已经跟几个重要家族沟通过,事关弹劾双王,所以会上直入主题,要如果行动,采取怎样的方式,及具体执行时间。

小青瞠目结舌的看着每位发言的与会者,造反这种事在迪赛尔好像很随便,大家肆无忌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控诉双王的罪行,书记员在一旁记录。这种场景在拉乌是不可想象的,爱神决不允许邦民私下妄议国事,对反对派的态度也是坚决铲除,小青真不知道双王自由言论的治理方式是先进,还是在给自己埋下祸患。

两个小时的会议来到尾声,总结出五点结论:一是,双王德行和能力都不够格,必须推翻,换更有能力的人来承担国王之职;二是,全票通过康新为信任国王,一旦双王退位,贵族会发动自己的力量游说邦民,争取得到过半数支持;三是,约定一周后发动起义,每个家族都要派人组成革命军,武器费用自理,包围双王宅邸,逼迫两人退位;四是,要抓住暗市战役失败这个关键点,扩大推翻双王的合理性,占领意识高地,让一切看起来顺理成章;五是,尽量避免流血冲突,能和平解决的不要动武,必须确保邦民的安全。

最后,所有参会人员都在记录文书上签字、按手印,表达了推翻双王统治,支持邦域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会议结束,与会人员渐渐散去,仅剩下康新的几位世交好友,小青刚要起身离开,康新阻拦道:“干嘛急着走,让你来主要为了晚上庆祝,会前大家已经达成共识,开会只是走个形式,将反抗公开化,提振我方士气。早就准备要庆祝的,怎能少了你,留下来吧。”

小青想尽快回去给魏小天传递消息,根据迪塞尔局势采取相应措施,但又不好驳康新王子的面子,作为贵族推举出来的新任国王,康新的邀请较任何时候都更有分量。小青只得微笑着应下,由侍从引领去更换礼服,她清楚康新对自己的感情,如果不是有任务在身,必须打入贵族圈子,她一定会跟康新划清界限,以免对方误会。

梓禹派出去的探子找回了几十个叫萨曼的人,但都不是他们要找的萨曼,在迪赛尔,“萨曼”这个名字如同“张三、李四”一样普遍,刚出生的婴儿,如果父母想不出更好的名字,都会起名叫萨曼,给梓禹找人带来很大麻烦。

谢铜麟的手下一直办事高效,从来没有失手的时候,找不到萨曼,他们不想白拿梓禹给的报酬,想方设法提供其他信息,希望能帮上忙。

康新在宅邸组织大型集会,蹲守的探子第一时间得知了消息,用相机拍下所有参会人员,当然也包括小青,但具体商讨的内容无法获知。梓禹看着照片,在迪塞尔攻打暗市失败的紧要关头,为什么贵族们不去见双王商讨对策,而是集体去康新家集会,难道都对邦域未来处境视若无睹?或者有其他企图?既然小青也在其中,可以先打听一下情况,想到这里梓禹掏出呼叫器呼叫小青,但另一端始终无人应答,估计不方便,只能先放下康新家的情况,继续打听莫长老的底细及萨曼的去向。

麦高林坐在梓禹对面,也看了照片,说道:“这次攻打暗市,据说动用了迪赛尔最先进的武器,损失无可估量,如果没猜错,双王赔上了所有身家,邦域日常运营维护,费用不低,他们只能向这些贵族伸手要。过去双王有权有势,积累了不少家底,贵族们只能卑躬屈膝,敢怒不敢言,怕被双王记恨,没收家产。现在双王的武器和军队都大为折损,地位和号召力都降至低谷,贵族是否买他们的账,可就不好说喽。”

梓禹没想到迪塞尔的顶层管理者会如此势利,虽然做了国王,屁股下面的椅子也并非稳稳当当,还要时刻跟贵族较劲,于是说道:“国王是迪塞尔的最高统治者,执掌邦域最高权力,贵族能有今天的地位,不也是借了邦域的制度和资源吗?这样背信弃义不太好吧。”

麦高林叹气,解释道:“双王的初衷是好的,发展商业帝国,鼓励创新和生产,制度开放,通商自由,只是采取的手段比较激进,提倡狼性竞争,强者上、弱者下,税收很高,导致贵族的收入被大量剥削,底层生存没有保障,用防卫军镇压反抗和起义,没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邦民中积怨很深。”

梓禹分析道:“也就是说,双王一直将财富和武器作为治国的底气,用财力和武力稳固王位,并不是真正获得了民心。怪不得看暗市不顺眼就要进攻,是想据为己有,都是一个道理。”

麦高林忧心忡忡,虽然不认同双王的治国理念,但邦民是无辜的,未来要发生怎样的动荡犹未可知,他怕邦民陷入贫困,受到波及,说道:“贵族不会放过打击双王的好机会,可苦了中、下层邦民。”

梓禹安慰道:“有些事无法避免,德不配位早晚要出事,说不定动乱后邦民能迎来新的契机,从此改变悲苦的命运。双王不值得同情,大家只是习惯了他们当国王,别太担心,冥冥中自有安排。还劳烦老师将目前的情况都告知魏小天,也许该是他出狱的时候了。”

魏小天听麦高林讲述了外面的情况,仍不肯出狱,获得地图的关键是双王心甘情愿的奉上,不能用外力逼迫,一不小心就会玉石俱焚,所以魏小天想顺势而为,选择不加入迪塞尔混乱的纷争,寻找合适的机遇,一击命中。但呆在牢里确实憋闷,每天无所事事,除了吃饭就是睡觉,他无聊时研究了很多吸附法的新武技,但仍难忍寂寞,所以想趁着迪塞尔内乱,带着大家先拔出第二个电极,继续观察电极对邦民的影响,然后再回来蹲牢房。

魏小天还邀请麦高林一起去拔电极,反正他将军的称呼已成为虚名,每日宅在府邸唉声叹气,不如出去走走,顺便也检验一下学生们的实力。麦高林认为魏小天说的有道理,很高兴的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