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家阿鸾
作者:一颗粽子 | 分类:古言 | 字数:30.6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34章 会面
重明虽然答应了赵禹见面,但是又怎会让赵禹称心如意?她收回看赵禹的目光,心中微微思量便有了办法。重明唇角扬起,提出自己的建议。
“不过……到底是男女有别,父皇,不若儿臣邀姜国的皇帝陛下在六艺坛对弈一局,并请诸位大臣观看见证。”
六艺坛是一处圆台,所谓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坛就在城中,乃是文人墨客切磋之所,周围设看台,供看客观看。六艺坛很大,在看台上听不到六艺坛上的人在说什么,但是六艺坛周围又未植树木,不会遮挡视线,六艺坛上的人有任何动作,都逃不过有心之人的眼睛。
而重明是邀请赵禹对弈,双方分坐棋桌两边,又在众目睽睽之下,赵禹也无法做什么。
这个提议令泰安帝眼前一亮,神色放松下来,看向赵禹:“姜国陛下意下如何?”
重明德提议既符合礼数又给了赵禹同她说话的空间,赵禹如何能拒绝?但是他要的就是私下见面,无论在哪里见面半个时辰,他自有后招让他同重明两情相悦的传言变成事实。
可是现在……赵禹眼神微沉,脸上的笑容却不变:“如此甚好。”
此事没有先例,又是在宫宴上当众敲定,等宫宴一结束,就在盛京之中传的人尽皆知,原本有几分信了重明和赵禹之间的传言的人也不由在心中泛起了嘀咕。
好在接下来的宫宴没有再出意外,等到宫宴结束,太后携福安长公主往长寿宫去,泰安帝同皇后往长乐宫去,其余人各自散去,重明没有给赵禹任何可乘之机,借口时辰晚了,直接回了昭阳宫。
赵禹如今身份不同以往,住在盛京中专门为各国使者准备的四方驿中,防守严格;以前安排的人手又在重明有意无意的筛查下被拔掉了七七八八,虽然心有不甘,还是老老实实回了住处。
昭阳宫一切如旧,长案上摆着一瓶刚开的桂花,悠悠荡荡的香气在月色下浮动,令人心旷神怡。
重明靠着凭几坐在窗边,身边的火炉热水翻滚,咕嘟咕嘟的声音和着水汽在月下氤氲,她微微合上眼睛,将思绪放空,只听得微风阵阵,屋檐下的玉铃铛叮当作响。
…………
重明和赵禹的会面在第二日下午,秋日的午后天高气爽,六艺坛下人头攒动,窃窃私语之声不绝于耳。
四周看台上坐满了人,正北方向的看台上已经收拾好,此刻皇室宗亲已然就坐,泰安帝皇后太后等则尚未到场。
直到离约定好的时间还有不到一刻钟的时候,泰安帝才在内侍的唱喏声中入场。
在场除了赵禹之外的所有人纷纷跪拜。
泰安帝在前扶着太后,重明在后扶着皇后,皇后身后是还有抱着小皇子的奶娘,其他皇子则早就到场了。
等泰安帝入座,其余人又回到座位上坐好,一切准备就绪后,重明和赵禹到六艺坛正中的棋盘两边就坐。重明一身储君礼服,显然仍当这里是两国会面的正式场合。
而赵禹则穿着随性,一袭白衣,端的一副翩翩佳公子的模样。
这般场景倒是看得华凝咬牙切齿的,扔了一块点心进口,泄愤似得狠狠嚼着。心里暗暗对赵禹不齿——得亏阿鸾穿了礼服,不然赵禹这一身打扮,指不定要引来多少误会呢。
两人落座,赵禹正想说要重明执白子先行①,重明却并没有给他开口的机会,而是抢先在放白子的棋罐中随意抓了一把,然后伸手,将握紧的拳放在棋盘中心。
赵禹一愣,随即明白过来,心中不虞,但是依旧没有表现出来,沉思片刻,取了两颗黑子放在棋盘上。
重明将手中白子放在棋盘上,数清数目之后,将白子放回棋罐之后,推向赵禹。
一旁唱报的内侍扬声唱报:“殿下抓取白子十二枚,姜国陛下猜黑子两枚,姜国陛下执白子先行。”②
重明这样做其实并不妥当,赵禹是客人,就算是猜先也应当是赵禹抓白子她来猜先,但是重明又怎么能让赵禹开口呢?只能抢先抓白子了。
这只是一个小小插曲,重明做的虽然不妥,但是最后还是让赵禹得了先行,倒也没人多言,棋局就此开始。
六艺坛以八个方位为准,各放置了一个竖着的木板,上覆白纸,白纸上绘着棋盘。唱报的内侍扬声将重明和赵禹走的棋子位置报出后,便有候在一旁的内侍标出二人的落子的位置——用两块印章,一块印在纸上是实心的圆形,代表黑子,一块则是空心的圆形,代表白子。
下了一刻钟,唱报的内侍就已经满头大汗了。
他在这里唱报,自然是也懂得一些棋艺的,这会儿见了重明的棋风,只觉杀气腾腾扑面而来,直让他觉得周身发冷。
在场懂棋的都面面相觑,姜国使团更是不知所以,怎么瞧着自家陛下来求娶,反而是得罪了人呢?
赵禹也敛了脸上的笑意,坐直了身体,收起心中旖旎的思绪,开始郑重起来。他原本还时不时用余光打量神色沉着的重明,眼下却是再也不敢分神了。
众人都以为这场对局最多就是赢的那一方赢个一子半子,谁料棋局焦灼不已,一开始还只是重明杀气腾腾,最后姜国的这位皇帝也开始杀招频出,原本还窃窃私语的众人一时都安静了下来,关注着二人的棋局。
到了最后,唱报的内侍声音都有几分抖了,他甚至觉得自己正在唱报的这盘棋局刀光剑影如有实质。
最后赵禹所执白子溃不成军,重明的黑子大获全胜。
场上众人一时还未曾反应过来,唱报的内侍想要上前整理棋子,重明却示意他退下。内侍如蒙大赦,向二人行礼之后匆匆退下。
重明也并不收拾棋子,只是看了眼脸色阴沉的赵禹之后,无声向赵禹作揖,而后便欲起身离开。
赵禹自然不甘心:“你的棋艺增长许多,谁教的你?”
重明连眼神都没给赵禹,起身的动作也没有丝毫停顿。
赵禹咬牙切齿的声音扬了扬:“福安长公主一家最后的结局你不想知道吗?”
重明转身,脚步不停,不急不缓的离开了六艺坛。
到了此时,周围的人才回过神来,原本的安静荡然无存,声音仿佛在一瞬间爆发出来,场上一时沸腾,除了姜国使团和泰安帝,无人再关注赵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