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家阿鸾
作者:一颗粽子 | 分类:古言 | 字数:30.6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57章 朝中诸事
这话说的奇怪,泰安帝捏了捏眉心:”这话怎么说?”
薛江觉得这话题有些不雅,抬头看了眼重明,见重明神色没有丝毫异样,便继续说下去:“那具十一岁的少女左腿腿骨和右手腕骨有过不同程度的骨折,并且受伤时没有治疗,自行愈合的腿骨和腕骨有些错位。”
而二公主……应当并未受过这样的伤,即便是受过伤,二公主也应该是由御医诊治治疗,应当不会造成两处骨头错位。
薛江从袖袋中取出一卷纸,双手捧着这一卷纸举过头顶:“圣上,这是仵作的验尸单以及二公主的脉案,脉案上从来没有记载过二公主有过骨折的经历。”
汪海上前接过薛江的手中的东西递到泰安帝面前,泰安帝翻看一遍之后,将东西放在面前的案几上,放在案几上的手轻轻敲着桌面。
有节奏的敲击声并不大,却让室内就此安静下来。
良久,泰安帝才开口:“就当是意外失火吧,汪海,通知礼部,追封李重烟为景阳公主,在皇陵外另择一处下葬。”
汪海应是,行礼退下去宣旨了。
薛江心中一凛,就听到泰安帝平静的声音传来:“此事内侍省不必再管。”薛江应是,而后恭敬退了出去。
重明不解:“父皇这是?”
泰安帝看着桌子上薛江呈上来的证据,眸色晦暗不明:“这件事并不简单,李重烟的生母王美人有身孕时染了时疫,是在宫外生产,生产时就难产而亡,只留下了李重烟。”
这是重明不曾知道的隐秘。
泰安帝叹了口气:“这件事当年未曾查出什么隐情,却不知道如今再查,又会查出些什么来。”
…………
次日早朝,京兆尹王元泽终于将三个多月之前的雪夜头颅案查清,当朝奏报。
上元节重明在安平坊遇到的那一家三口谈话中提到的吴大是突破口,王元泽知道这个线索之后,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将包括吴大在内的,被替换掉的二十七个人找了出来。
这被替换的二十七人多是单独居住,与周围邻居来往甚少,从当时守着诚王府的侍卫到在盛京各个城门守门的士兵,还有几个是军中士兵,现在已经押解在京兆府衙之中。泰安帝对此早有猜测,但是其中细节自然还是要当朝明示,以备后用。
京兆府衙虽然比不上大理寺和内侍省,却并不是没有手段,已经让其中二十七人中的三人招供,将三人的供词串在一起,就能大概看出来事情的经过。
“禀圣上,从这些线索可以看出,当时被划花脸部的头颅,就是为了隐藏身份,让这些人替换原本的人,其主使是在上元节失踪的姜国诚王赵禹,目的是为了扰乱盛京,利用被替换之人的身份逃出盛京。”王元泽苦熬三个月终于将这件事情查出,人都瘦了一圈,此刻跪在地上,心中竟有几分安定。
毕竟这样大的事情,等刑部复查没有问题了,大概就是派遣使团去姜国交涉,和他就没有关系了。
泰安帝闻言颔首,这件事他任由王元泽查了这么久,就是因为想要将结果公之于众:“既然如此,这件案子,和诚王府失火的案子,可有联系?”
王元泽呈上第二份卷宗:“圣上圣明!诚王府失火,起火的地点有多处,诚王居住的室内并无尸首。因为救火及时,经过勘察,在诚王府发现了少量使用火油的痕迹,后在对抓获的二十七人进行审讯时,也得到口供,诚王府当晚,除了使用火油之外,还使用了酒,加速火势蔓延。”
也就是说,这两件事都是赵禹所为,目的是扰乱盛京治安和吸引诚王府侍卫的视线,同时在自己需要的位置上安插自己的人手,为能够顺利离开盛京做准备。
泰安帝很满意,这件事能查到如今地步,已经足够:“很好,这件案子后续交给刑部复核,京兆府衙官员王元泽加俸禄一年,其他人半年。容爱卿——赵禹已经离开盛京,况且事涉姜国,你看应当怎么办?”
容景起身到大殿中央,向泰安帝行礼:“回圣上,此事干系重大,姜国诚王无视大庆与姜国的和约,我大庆应当带上人证物证,派遣使臣,问责姜国。若姜国还在乎当年和约,就交出诚王赵禹;若是与诚王赵禹一样,不想再遵守当年和约,大庆也绝不应当退让。”
这些年虽然大庆和姜国之间有和约,但是姜国那边小动作不断,还经常挑唆南边百越等国试探大庆。
容景心知泰安帝对姜国早已不满,只是毕竟和约还在,大庆师出无名,如今有了这件事,大庆便是师出有名。这一战,端看姜国如何回应此事了。
泰安帝将殿中朝臣都打量了一遍,最后朗声问:“容爱卿说的很对,那么——何人愿为使?”
殿中众臣一时默然,但是片刻后,安阳伯杨长明起身行礼:“臣愿往。”
长信侯安和随之起身,神情间是一贯的散漫:“杨伯爷,您下个月就七十大寿啦,曾孙媳妇才生了个孙儿吧?七年前就是您去姜国和谈的,也该换换人了。”
杨长明眼睛一瞪:“臭小子,你知道姜国那群老家伙有多难缠吗?你孙子还没娶妻呢,可别搁这儿裹乱。”
早朝原本的气氛一扫而空,泰安帝瞬间哭笑不得。
这有什么好吵的,又不是去送死……不过,若是姜国想要和大庆开战,倒的确有可能……
眼看真的要吵起来,泰安帝连忙出声阻止:“行了,这件事等刑部复核之后再议吧,诸位爱卿且不必如此。”
泰安帝发话,此事就暂且揭过,工部尚书安若瑶便上书按照每年惯例请钦天监测算今年雨水多寡。
…………
待早朝结束,泰安帝开口留了重明和容景。
泰安帝率先问了容景:“容爱卿,派遣使臣问责姜国是你提出的,你可有好的人选。”
容景:“……”
我这不是……看您有这个意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