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家阿鸾
作者:一颗粽子 | 分类:古言 | 字数:30.6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6章 赵禹
于重明而言,前世对赵禹其实也说不上有多喜欢,一开始是小时候才七岁的时候赵禹就到大庆成了质子,彼时母后尚在,或多或少与赵禹有些来往。自母后去后,她沉浸在悲伤中,赵禹时时来关心她,时日久了,自然就心生依赖。
再加上,赵禹此人,生的十分不错。
譬如此时,他站在亭外,一身月白色的长衫,站在月光下,剑眉星目,气质清朗,神态恭谦。见亭中坐了人,只行了平辈礼:“这个时候,亭中竟有人,在下贸然来此,打扰姑娘,实在抱歉。”
重明心中冷笑,心道今晚这御花园还挺热闹的。
“确实打扰,男女有别,公子还是去别处吧。”重明压根不想理会赵禹。赵禹如今的身份还是姜国在大庆的质子,若是出事,就是两国之间的事情。所以,除掉赵禹最好的时机,是赵禹私自返回姜国的路上。
重明这话说的十分不客气,压根没有给赵禹开口的机会。赵禹一时噎住,满腹准备好的话再也没了出口的机会,赵禹很快就反应过来,十分歉然道:“是在下的过错,在下告辞。”言罢,就沿着小路缓步离开了。
他走的很慢,似乎真的只是随意走走,时不时还停下来赏景。
重明却连一个眼神都不想给赵禹,只转过身又去赏菊花去了。待到赵禹的脚步声完全消失,重明便皱着眉头,坐在亭中石桌旁,心中十分不解。
——赵禹怎么会知道自己在这里?
姜国主动送赵禹来大庆为质子,大庆为显大度,对赵禹十分优待,在宫外选了一处府邸给赵禹,因赵禹为质子时姜国封了赵禹为诚王,那处府邸甚至挂了诚王府的牌匾。
虽然如此厚待,但实际上,诚王府内除了赵禹从姜国带来的两个侍卫外,全是父皇安排过去的人,若非父皇同意,赵禹也轻易不能出府——但是赵禹今夜仍然出现在了自己的面前。
至于赵禹私底下的那些人手,实则是赵禹母族派过来的人养的。
那么,是谁帮助赵禹进宫的?
而自己虽然是临时起意想要去长乐宫看看麒麟儿,但当时自己从宴会上离席,未必就没有人注意到。再者,她出来时身边还跟着孤鹜,那么之前出现并引开了孤鹜的华子木就十分可疑了。
虽然华子木的出现也有可能是巧合……但是,哪有那么多巧合?
她心中思绪杂乱,却按捺住想要再做什么的心思,想着至少等着之前的安排有了消息再说。
不一会儿,孤鹜就回来了,神色十分不好:“回禀殿下,属下来晚了,方才那位刚刚在路上耽搁了许久时间。”
重明心道果然如此,华子木的目的,想必就是引开孤鹜。
赵禹那边她决定暂时等着之前的安排,华子木等宫宴结束之后自然就会吩咐下去了,至于现在,重明起身,拢了拢披风道:”华子木的事情稍后再说,先去长乐宫。“
好在这一次再没有出其他的岔子,重明同孤鹜一路顺利的到了长乐宫。
长乐宫这会儿十分安静,想是麒麟儿正在熟睡。门口的宫女朝她行礼,重明摆了摆手,入了殿内之后,去了披风,便去看正在熟睡的麒麟儿。
小小的婴儿在摇篮李睡得正香,不时还砸吧两下嘴。重明的心又软又暖,被填的满满的。
…………
另一边,赵禹在与重明遇到后整整半个时辰,才脱身回了诚王府。
帮他守门的于安见他终于回来,松了口气道:”主子,那些巡逻的侍卫已经来问了两回了,估计马上就要再来了。“
赵禹并没有回话,转身抱了放在房内案上的琴,几步走到房门前主动开了房门。
房门外的侍卫正在院子门口,看上去马上就要进来了。赵禹佯作不解,语气温和道:”今日夜色不错,本王想抚琴,几位……?“
赵禹在大庆为质子的这几年相当安分,一日三餐之外的时间,大多离不开琴棋书画,晚膳过后抚琴更是常有的事情,几个侍卫没有多想,只行礼道:”只是例行巡逻,诚王自便,属下告退。“赵禹点头,几个侍卫自觉地关了院门。
赵禹便就坐在院中,随便弹了两个曲子,而后带着于安回了房中。
到了房中,于安便欲言又止起来。赵禹不用看都知道于安要问什么:“这昭阳公主,不好对付。”
于安咬牙,知道这是在大庆的境内,他们根本就施展不开,主子连出门都还要想尽办法呢。不过此刻在赵禹心中,重明如今已经是大庆的镇国公主,虽说大庆的镇国公主就是大庆的储君,但是在姜国,女子既不能入朝为官,公主们别说成为储君了,听到这种事情只会觉得异想天开。
故而赵禹并不觉女子有参与政事的能力与资格,也不觉得这位昭阳公主有什么特殊的,也就并不把重明放在心上,只是问于安:“于平那边有消息传过来吗?”
于安闻言道:“暂时还没有什么消息传过来,不过,赤营首领已经到了,后续会把人安排进府中,接应主子回国。”
赵禹心中稍安,外祖父既然把赤营都派过来接应他,想必父皇重病的消息,的确是真的了?
赤营既然已经到了,他归国的事情,就要提上日程了,如今 ,就是静待一个时机,一个盛京城里人人松懈的时机。
他来大庆为质子之前,曾同外祖父详谈过一次,当时外祖父就同他说过,大庆与姜国不同,大庆的女子入朝是常事,便是女帝也出过几位。如今大庆身份最尊贵的并非是那个皇子,反而是中宫所出的公主。
这位昭阳公主虽然已经去了蜀州,但是若是有机会,将这位公主握在手中,于日后诸事,大有助益。
毕竟借道蜀州回姜国,是最方便的。
原本以为,当时才七岁的昭阳公主在蜀州待不了几年就会回盛京,却未曾想,昭阳公主竟是在蜀州一待就待了七年。
眼看父皇病重,这种时候他再不回去,那个位置,与他就真的要无缘了。
想到这里,他心中忍不住想,无论李重明上不上套,他这次,一定要回姜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