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一不小心混成了宰相
作者:君子有所为 | 分类:都市 | 字数:46.9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52章 卢象升上书丁忧
明崇祯十一年四月十八,卢象升之父卢国霦归乡时病逝。
五月初,得知父死,卢象升痛不欲生,泣血三升,连连上书崇祯帝,请求丁忧守制。
崇祯帝接诏留中不发。
五月二十,阳和卫,守备厅。
卢象升麻衣孝帽站在庭院仰望星空。
父亲病终一月有余,自己已连上六道奏折请求丁忧,但皇帝陛下就是不批,直到现在自己还不能为父亲尽孝,实为不孝。
“父亲啊,孩儿对不起您。”
想到此处,卢象升再次落泪。
良久,他转身回到书房,坐在案几前提笔凝思。
“臣卢象升,泣血上奏,四月十八父终于途中...臣夜不能寐,每每思之,痛哭流涕不能自止...望陛下解臣之孝,恩准臣归乡守制...”
待奏报写完,卢象升叫来许德士。
“恒升,三百里加急,送往京师吧。”
许德士看着手上的丁忧守制书,沉默良久。
“恒生是有什么要说的吗?”
许德士抬头看了看闭眼缓神的卢象升,又犹豫了一会这才下定决心道:“东翁果真要丁忧吗?”
卢象升闻声睁开眼睛,仔细看向许德士。
“为父丁忧,乃人子之孝道,本官也不能免。”
“大人已连上六书于御前,其孝心已传遍天下,学生以为,此以明孝。”
“至于归乡丁忧,如若不能,又何须强求...”
许德士没有再说下去,自己隐晦的意思,督师想必是明白的。
卢象升哪能不明白他的意思。
身为人臣,应为国尽忠,身为人子,应为父尽孝。
但自古忠孝不两全。
哎...卢象升轻轻叹了口气。
“你的意思我明白了,但我为父尽孝,不是做给天下人看的。”
“大人身负边防重任,岂能轻离。”
“况三月奴酋皇太极致书请求开市讲和,督师您坚决拒绝,以建奴之心性,多半是要报复的。”
“大人若是一走,宣大百姓恐遭涂炭!”
卢象升揉了揉脑袋,平和道:“宣大守边之职自由朝廷重臣接防,本官在与不在,并无多大区别。”
许德士闻声低头不语,自家的督师是铁了心要走啊。
不过这不对啊?
自家督师一直都是先国后家,为君死忠的。
虽说太爷病终,督师大人作为人子,必须丁忧守制。
但凡事都有例外。
去岁,太监高起潜,兵部尚书杨嗣昌等人丁忧之请皆被崇祯帝打回不许。
并下诏夺情,准以带孝办事。
自家督师又为何执意归隐呢?
卢象升看出来许德士心中所想,起身关上房门。
“恒升你有所不知,朝廷诸公...”卢象升欲言又止,愣了很久才接着道:
“诸公已有立盟和谈之心了。”
“什么!”许德士惊呼。
随即又捂住了嘴巴。
这怎么可能?
大明开国近三百年,不和亲、不纳贡、不割地,天子守国门。
这是祖制,是立国之根本。
谁敢违背,擅起和谈之议?
难道是...他。
许德士不确定的看向卢象升。
对方轻轻点头!
果真没错,真是他—杨嗣昌杨部堂。
攘外必先安内,这是杨部堂一直挂在口边的方针。
他的四正六隅十面网的剿匪战略,就是基于大明外部安定提出的。
是了,是了,也只有他敢。
卢象升看着震惊中的许德士又道:“本月初皇帝陛下,在中极殿以“剿兵难撤、敌国生心”为主题策试大臣。”
“你知道杨部堂怎么回答的吗?”
卢象升无奈浅笑一声,接着道:“杨部堂,以天象作引,列举天象示警与异族之关系。”
“汉唐之和亲,光武之引渡南匈奴,宋太宗之月蚀荧惑,宋之盟约。这都是杨大人举证的高论。”
这哪是策论,这是赤裸裸和谈之心啊!
许德士更加震惊,他实在没想到,杨嗣昌敢在朝堂之上公然发表封赏之举。
就不怕被天下人的吐沫星子淹死他吗?
“陛下不会同意吧?”
许德士认为涉及到议和大事,自家的皇帝绝无魄力敢同意此事。
卢象升长呼了一口气,无奈的摆了摆手道:“陛下虽未言明,但心已意动。”
“朝廷传来消息。陛下已有杨嗣昌入阁之心了。”
许德士闻声沉默不语,看来皇帝陛下是支持的了。
这与自家督师主战的方针完全相反。
怪不得督师大人执意归乡,看来是心灰意冷啊!
“恒生是以为本官是心灰意冷才要归乡吗。”
难道不是吗?
如果陛下主战,督师您为国为民的拳拳之心,又怎么弃宣大百姓于不顾。
“你错了,本官主战是没错。”
“但只是我一人主张,与杨部堂攘外必先安内之方针各有优劣。”
“谁对谁错,也未可知。”
“我与杨部堂是主张之争,不是门户之争。”
许德士不以为然,督师您是正人君子,自己相信您绝无半点私心。
但杨部堂...心胸狭隘,小肚鸡肠。
杨家三公子还因为小姐病重,说他没有私心,鬼才信!
卢象升没有注意到他的心思,接着讲道:“本官之所以坚持丁忧,也并非要放弃自己主张之意。”
“倘若有机会面圣,本官仍言明主战,坚决不退。”
卢象升先是慷慨激昂,接着又叹了口气道:“不过,陛下已有意动,且又已派高起潜、方一藻二人前往沈阳接洽了。”
“这时候本官这个主战派,父终而不丁忧,岂不是明着反对议和吗?”
“督师,咱不该反对吗?”
“杨大人书生意气,这和谈就算举国同意,那奴酋又岂会真心安稳。”
“只怕到时盟约墨迹未干,战事又起啊!”
卢象升认可的点了点头。
自己之所以坚持不和谈,不就是因为建奴狡诈多变,绝不会真心和睦相处。
就算给钱割地,卑躬屈膝的伺候,建奴多半还会再次南侵。
与其这样,还不如拿起战刀,奋斗到底。
不过,这一切只是自己的猜测。
倘若真能和谈成功,对于大明还真是上上之策。
“试试吧,不管怎么说,攘外必先安内这一方针是对的。”
“如若成功,我大明也能休养生息,避免两线作战。”
卢象升返回案几前,再次入座。
许德士哑然,看来督师大人丁忧守制,是为了向陛下表明态度。
和谈之事,他不同意也不反对。
也怪不得陛下对督师的归乡奏折既不同意,也不反对,只是留中不发。
原来也是在战和之间摇摆不定啊。
算了,既然督师已有主意,自己多劝无益。
“此地离红土堡不远,太爷之事,可以通知小姐了吗?”
卢象升朝着西方望去。
“再等等,等陛下允许我回乡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