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反派男配逆袭记
作者:桃子牛奶 | 分类:现言 | 字数:38.2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5章 年代文小人物5
蒋锋就是这个小说世界的男主。
他确实是有些主角光环在身上的。剑眉星目、身姿挺拔,爷爷是前军区领导,父母是大学教授。只不过因为特殊年代的原因,他父母被下放到了农村。
不过他爷爷还是有些关系,把他们下放到了蒋母的娘家村、也就是和苏文泽同一个镇的邻村,也把苏文泽搞到这个村来当知青。即使下放到了农村,他们一家子日子过得也都不错。
只见蒋锋疾步走进自行车的展台,店员立马上前给他热情介绍起来。一般的顾客可没这个待遇,不过蒋锋一身贵公子气质,也难怪店员一脸巴结了。
按照原剧情的发展脉络,女主去黑市卖药材的时候遇到红卫兵,多亏了男主骑车路过,带上女主逃脱了追捕。
想必就是这个时候买的自行车吧。
果然是男主,他一个下乡知青,还有两个“黑五类”的双亲。他居然还能做出买自行车这样高调的事情来。
在苏文泽看来,要不是男女主身上暗含气运,以他俩的作死行为早就不知道“死”了多少回了。
不过这一世他也不愿再跟原男女主产生什么交集。苏文泽买好绿豆饼走出百货大楼,还是先改善自家的生活吧。
苏文泽逃课的事情并未被程桂兰发现。大姐苏文英见到绿豆饼自然是喜不胜收,苏文英最喜欢甜食。开心之余她也没生疑,苏文泽说是用桑葚跟朱明明换的,她也就信了。
往后一个多月,苏文泽白天上课写稿傍晚跟朱明明等人一起出去“鬼混”,周末跟着苏母下地干活,俨然就是一个再合格不过的小学生了。
他的行为举止越来越像十几岁的青少年,性子也跳脱了很多。和朱明明的关系越来越好、和程珍等人也玩儿的不错。
六月夏季到来,苏文泽还没等来稿子的收录通知,小升初考试先行到来了。
程桂兰一大早就给他下了一小碗白面条,卧了两颗鸡蛋,寓意考个100分。
要是原主估计就只能考个18分。不过对于现在的苏文泽来说,区区小升初考试而已。要知道,他之前曾经有一世还当过科技世界的地理教授呢。
考场上,苏文泽也没保留实力。他估摸着数学、自然肯定是100分、语文和思想品德这两门就不好说了,但是怎么着也得有个95分往上吧。
考完试就是放假,小升初考试的成绩得在半个月之后才能出来,到时候同学们要再来学校拿成绩单和小学毕业证书。
当然,对于其他部分同学来说,小升初考试结束并不意味着假期到来,而意味着要成为挣工分或者学手艺的青年劳动力了。
比如朱明明,他是肯定考不上初中的,但是有个小学毕业证在这个时代也算够用。
他家里人已经打算让他去镇上粮站干小工了,他爹是粮站的会计,安排不了正式的岗位但是可以让他先当个学徒、后面再打算子承父业或者弄个什么其他的岗位。
程桂兰也问过苏文泽要不要去学个手艺,比如去跟着高木匠学木工。被他一口回绝了。他是笃定自己能考上初中的,推拖着说等成绩出来了再考虑要不要去当学徒。
半个月之后,成绩出来了,苏文泽果然是达到了初中的录取分数。不仅如此,他还是整个县城的第一名,只差一分就满分了。
程桂兰大喜,直说要好好庆贺一番。
苏文泽的班主任、也就是他们语文老师也十分惊喜。小升初考试是绝对没有作弊的可能的,看来苏文泽复读这一年着实下了苦功夫,也算是没白费自己平日里的谆谆教诲。
小学校长也很高兴。他们学校作为镇上唯一的小学,平日里是很难有比得过县城小学的机会的,没想到这次小升初考试的县状元居然在自己学校。果然自己在教育界大有可为......
高兴之余,校长大手一挥,给苏文泽颁布了一个1973届最佳学生的奖项,还发了一只钢笔和十块钱的奖学金。
十块钱虽然不多,但也绝对不少了。
这个时候县城里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也就四五十块钱,在农村土里刨食辛苦一年也就五六十的结余。苏家程桂花一年的鸡蛋钱攒下来也就二三十块。
更让苏文泽开心的是,他终于收到了两封来自报刊的回信。
这两封信三四天前就已经送到了,只不过苏文泽收件地址写的是学校,恰好这两周放假他没来学校。
他来领毕业证的时候,这才被学校传达室老师告知有两封他的信。
一封来自《儿童文学》、一封来自《新文学》。
看来投《华国日报》的那篇是凉了,不过也正常。这个时候的华国日报可是“顶刊”,肯定是不会随便刊登外来投稿、尤其还是一个13岁孩子的投稿的。
《儿童文学》的来信比较官方,首先对苏文泽的投稿表示的鼓励和肯定,其次恭喜他的稿件被收录、将会刊登在七月的版面上,届时会再寄来一本样刊,最后说明稿费金额计算方式并附上了汇款单。
千字1.5元,一篇七千多字的小故事,一共是十块八毛七分五厘的稿费。
至于《新文学》的来信,就显得比较私人了。
来信的是《新文学》的主编,他表示苏文泽的《黑猫断案记》写的生动有趣、育人益教,表示十分期待后面情节的创作。他简直不敢相信这样文笔老练的小说出自一个小学生之手并且盛情邀请苏文泽前往上海参加一场中小学夏令营活动。
这场夏令营主要是由新文学文化馆、上海美术馆、博物馆、上海动画电影厂以及上海工农兵大学联合举办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祖国的下一代接收传统文化和新时代文学的熏陶。
《新文学》给出的稿费也十分丰厚,千字0.85元。苏文泽上次一共投了六章、共近一万七千字,这就收获了将近十五块的稿费了。
果然还是写连载更赚钱,奖学金加稿费,一次性收获约三十五的稿费。这下终于能吃上肉了,短时间内他再也不想吃野菜饼子了。
但是买肉需要票,他们家没票,所以苏文泽是在国营饭店买了做好的红烧肉和卤肉带回家吃的。
这自然就免不了被程桂花知道了稿费的事情,当然,苏文泽也没想着瞒着。
“我就知道我儿子聪明,果然我儿子有大出息,都能出书了”看程桂兰那股子高兴的劲儿,估计晚上是觉都睡不着了。“这下娘可是要在你翠英婶子面前挺起来了”
“弟弟真厉害,以后弟弟就是我认识的最厉害的人了”苏文英道。
苏文泽暗笑,看来他还是低估了这个时代人对文化的敬畏,不过是发了篇稿子,怎么就能算是出书呢。
“离出书还早着呢,不过这也是个稳定的收入,我以后每个月都可以挣钱了,那个连载的故事怎么着一个月也得十块多稿费吧,何况我还打算投别的稿子”,苏文泽其实已经又投了别的稿子了。不过还没见刊,就先不和家人说了。
“那迟早也能出书,儿子啊,等他们给你寄的书到了,你可千万记得给娘看看啊”
“好好好,第一个就给娘看”
“我儿子真有出息,又会写书又能挣钱,你四岁的时候就会数数了,当时娘就知道你肯定是个天才”、“对对,弟弟可聪明了,我上学的时候弟弟就会跟着我学背诗”......
苏文泽实在是听不下去那娘俩对他的吹捧了,转身进房接着写稿去了。
他前些天又投了一波稿,这其实是在给自己去上海参加夏令营挣路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