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重生后,农家女在逃荒路上杀疯了

作者:特调加布丁 | 分类:古言 | 字数:15.4万

第26章 田税和徭役

书名:重生后,农家女在逃荒路上杀疯了 作者:特调加布丁 字数:2168 更新时间:2025-02-07 02:03:59

顾青山在倒塌后的房屋废墟里翻找还能用的物件。

也就只有斧头和板车还在,还有被洪水泡发的一床棉被挂在石头墙上了,其他都被冲走了。

“只能先收拾一个地方出来,我们先将就着过几晚。”

顾青山家只有顾青山一个劳动力,其他人都是搭把手,在废墟里收拾出了一个相对宽阔的地方。

“阿爹,草席也没有,这叫人怎么睡?”

顾芊芊从小到大都没吃过这个苦。

这几日可真是够够的。

“能躺下睡就不错了,在山洞连个转身的位置都没有。”顾青山挖泥累的气喘吁吁。

“芊芊,杏儿,你俩没事就去山上挖些野菜。”

“阿爹,这淹了那么久,哪来的野菜呀?”

“怎么没有?苦地胆,雷公屎都行,赶紧去,晚了就都被人挖走了。”

“青山,挖个野菜,芊芊去就行,我不太舒服,让杏儿在我旁边扇会风。”

柳氏这会有些汗流浃背,明明日头也不太。

王杏儿环顾了一圈,只有阿娘旁边放着的草笠能扇风。

这顾青山对阿娘是情深义重呢,还是看重阿娘肚子里的孩子?那日竟将唯一的草笠和蓑衣都给阿娘。

顾芊芊只能自己愤愤的上山嘴里不停地咒骂贱人。

顾晏安此刻找了一处干净的地方坐着看书,两耳不闻窗外事。

过了两日,里正就召集村里的汉子一起合力先每家起个茅草屋,好歹先有个落脚点。

里正家是第一家,顾青山因着家里有秀才的缘故,第二家起房子,再就是村里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家里。

最后就是抓阄,谁抓到了谁家先起。

只是,还不等顾青山家的房子建好,就来了衙役找里正。

不知衙役和里正在屋里谈论了什么,只知道衙役走的时候,里正气的晕倒了。

等醒来的时候就召集了全村人。

“晌午大家伙也看到了,县衙派人下来了。”里正喘着粗气说道。

“是不是今年的田税可以免了?”有村民大喊。

“要真是这般,里正怎么会晕倒?”有那头脑清醒的汉子反驳。

“县令发了公示,田税三日内上交。那洪水把河堤冲塌了,每家每户三日后要出一个汉子去服徭役,不想去的每人三两银钱。”里正闭着眼睛一字一字的从牙缝里挤出来。

“这是要逼死我们老百姓啊!”

“洪水把家都冲没了,还交什么田税啊?”

“老子没那银钱,命有一条,让那狗官来拿。”

“不活了,没法活了。”

“就应该让那洪水直接把我们淹死算了。”

“那徭役去了怕是半条命都没了。”

“有半条命回来就不错了,怕是连命都没了。”

人群里有人愤愤不平、有人满是绝望、有人松了一口气。

比如顾青山,家有秀才,可免除名下百亩田税,可免徭役。

“里正啊,稻子被淹了,家也没了,又没银钱,家里也没汉子,这是逼我带着孙子去死啊。”

人群里有个婆子抱着孙儿发出凄厉的哭喊声。

她的大儿子大儿媳想多收些物件还没到山底下就被洪水冲走了,小儿子好端端的跑到半山腰也被冲走了。

就留下她一个老婆子和八岁的孙儿,家里没有汉子去徭役就要出三两银钱,她全身上下就十几个铜板。

“我就不交田税,我也不去徭役,看那狗官能不能把我打死。”

“你死了,我怎么办?你娘怎么办?孩子也不要了?”人群里的一对夫妻吵了起来。

祠堂里,愁云惨淡的众人的眼里满是绝望,不知道这日子还有什么盼头。

“都回去吧,明日我去县衙问问能不能拖欠些时日。”里正佝偻着身体颤颤巍巍的出了祠堂。

他家的田地都挂到顾秀才名下了,但是徭役要么去人要么交钱。

这洪水把整个县都淹了,又不止他顾家村交不了田税,看看其他村怎么办。

次日一早,里正就带着顾晏安一起去镇上。

结果在城门外看到了许多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村民。

不,应该说是灾民。

上前打听一番才知道,如今进城要每人交十个铜板。

往日进城都是不需要铜板的。

“晏安,这可如何是好?”里正心里一片悲哀,刚经历天灾,县令不管他们的死活就算了,还欺压百姓。

“堂伯,我们还是进城打听一下吧。”走了一个时辰都到城门口了总是要进去打听清楚,再者,他身上带了银钱,要买些陈米带回去,他不想再吃番薯,柳氏也不能只吃番薯。

“行”里正咬牙,村民都在等着他的好消息呢。

顾晏安跟着堂伯排队进城,堂伯的十个铜板进城费还是他出的。

进了城,里正先是在县衙门口等通报,结果衙役说县令不在。

县衙门口的七八个各村的里正顿时不知如何是好。

县令明显是躲着他们。

顾晏安也没办法,看堂伯在和其他的里正商议对策,他就和堂伯约好一个时辰后城门口等,他去找同窗好友。

城内也是一片狼藉,甚至还能在街角看到泡的腐烂的尸体。

是了,县城多是石木起的房子,洪水退去,尸体大多还留在城内。

不像他们住的茅草屋,洪水退去,什么都带走了。

所幸同窗好友安然无事,顾晏安和好友畅聊了一会儿就赶往粮食铺子买陈米。

粮食铺子门口也是聚满了人。

顾晏安眼尖,看到铺子门口挂着的牌子。

陈米六十文一升,番薯二十文一斤。

真是奸商啊,涨价涨得丧心病狂。

就算如此,县城里的人也得咬牙买着,总不能等饿死。

排到顾晏安时,也就买到了六升米。

里正看时辰已过,还不见侄子的身影就有些着急的来回踱步。

“堂伯”

“你小子,可算来了。”里正听到声音急急的转身,就见顾晏安抱着布袋子走来。

“你买了陈米?”

“是...”顾晏安把城里的米价说了。

里正一听,倒抽一口气,且不说田税,徭役的事,就说他们现在的存粮也熬不到秋收。

更何况,他们也没有粮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