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逃荒路,自带空间全家宠
作者:古十叶 | 分类:古言 | 字数:42.8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36章 何秀才的发现
说着说着,几人看着那干涸的河床,那么大的河流,现在已经变成一条小河,最外面的河床干涸开裂,但是越往水中央,地面就越湿润。
虽然没有鱼,但可能会有泥鳅河蚌这些,甚至也可能会摸到大田鳝也说不准呢。
几人对视一眼,随即就决定,他们要下去摸鱼了。
还是何子容想得比较多。
“那河边安不安全的,会不会突然有水冲下来,将我们都冲走?”
“不会的,你看今年那么旱,哪还有水冲过来,要涨水,也要明年开春才会发生了。”
有个男孩比较大一些,差不多有十五岁了,也就比其他人更懂一点这涨水季枯水季的事情。
冬天清淤泥,一是农活基本已经忙完了,大家闲了下来,二是,冬天水位下降,水流也没那么急,正是清淤泥的好时机。
何子容听到那解释,还是有些担心,他自小就被教育不能到水边玩,虽说那河床干了,但看着那干裂地皮,他就想起逃难那一路的艰辛。
在没遇上李家之前,他们家避开人群走,有一次就是走在河床边上,那些沼泽湿地,草茂盛得很,也看不清地下是一片松软的淤泥,一脚踏在上,差点就陷了进去,幸好家人及时将他拔出来。
自此他知道,河边,特别是一些看起已经干的河床,也是十分危险的。
还是李正吉想起阿显哥的腿还没好,也不知道以后能不能考学,阿容可不能再受伤了,他可是毑公和阿母的希望。
“阿容,你不要下去了,你就在上面帮我们看,要是我们摸到什么,就往岸上扔,你就捡起来……”
其他几人也想起何家兄弟的情况,更是不敢让何子容跟着他们下去,哪怕看起并没有什么危险,但万一呢。
那几个用工代费的,一想起这是先生家的孙儿,可不能让他也下去跟他们胡闹,也跟着劝住了何子容。
就这样,何子容被留在干裂之外,他们几人就全都脱鞋下去踩蚌摸鱼。
事实证明,桃村就是个风水宝地,这片平平无奇的河泥底下,藏着不少河蚌。
几人几乎走几步就在喊又踩到了,低头弯腰一摸,就是个大蚌。
除了摸到不少河蚌,还摸到了甲鱼、泥鳅、螃蟹,何子容在岸边也捡得不亦乐乎,很快他们带的筐就装满了。
“满了满了,泥鳅螃蟹都爬出来了……”
何子容这边将他们扔上来的捡进筐里,筐里的螃蟹拼命地往外爬,他们带的这筐没盖,螃蟹顺着竹边很快就越狱成功。
李大根一看,将装满筐的泥鳅螃蟹这些先提回去,再拿几个箩筐过来。
这次李大根不仅带了几个箩筐过来,还带了赖子和他侄子侄女们也过来了。
自上次赖子家到李家吃了一餐饭之后,他大嫂回去就让大儿多跟李家小孩一起玩,这李家小孩可真不得了,那么小的娃,就能把脉看病了。
又互相闲聊之后,得知富、吉、贵和何家的小娃,居然都已经启蒙几年了,再过两年就可以下场一试了,看李家何家的那些娃们,个个都机灵得很,心里也盘算,这李家何家一看就与他们桃村人不同,大娃现在有机会和这些人同窗,可不能浪费了机会,得像小叔子那样,多和他们打交道,以后万一哪个升官发财了,不求提携,但他们在外,也可借几分势不是。
有了赖子叔侄的加入,他们摸鱼的速度更快了,收获也更多了。
连着吃了几天的河鲜,李正如剥着螃蟹,在知道桃村并无人围塘养鱼后,提出了,不如他们家围个塘出来养鱼,甚至还可以种上藕,如果她没记错的话,这一带藕应该是常见的作物。
李老头也没说围塘好不好,只是说,今年大旱,围塘也没水。而且他们初来乍到,也不知道这地的水土怎么样,更不知道往常雨水充足时,那河里的水会上升到哪里。
还有就是围塘后,也不知道这地要收多少田税。
何秀才见不得阿如低眉垂眼,安慰阿如。
“你阿爷不给你围塘,毑公给你围。等毑公家建房子,你去看,喜欢哪里,咱就在哪挖。挖好塘,你喜欢养什么就养什么。”
“毑公你真好~”
李正如抬头对何秀才扬起个大大的笑脸。
杨老太踢了李老头一脚,给阿如夹了个满是膏黄的蟹。
“你看哪里围塘好,要多大的地,咱去找村长问问,田税不用担心,咱家人多,总有法子能挣到那点田税的。”
他们李家虽然以前没养过鱼,但是既然是阿如提出的,这事肯定错不了。
杨老太对李正如现在是盲目的相信。
在何秀才接过话后,李老头已经有些后悔了,在杨老太给阿如说要围塘后,也连忙点头赞同。
“你阿奶说得对,是阿爷想差了。等哪天有空,阿爷就去找村长……”
李家几个小孩,见阿如只是提出要养鱼阿奶就同意了,眼都滴溜溜地转,不知道在想什么。
李正荣则小声地问。
第136章 何秀才的发现
“阿奶,那能给块地我种草药吗?”
种草药?
大家都看向李正荣。
“就像刘大夫那样,他们不是有药田专门种一些比较贵的草药吗?”
见大家都看着她,李正荣解释道。
“我看行~”
李正如首先第一个肯定三姐的想法。
“可是你知道怎么种吗?”
杨老太提出意见。
“你有种子吗?”
李老头也跟上。
她还真没种子,李正荣咬着筷,看来,她的药田是没希望了。
“等这次我们送中草药给葛大夫,我们问问葛大夫再做决定也不迟呀。到时问问葛大夫种什么草药好,要怎么种,去哪里可以买到种子……”
李正如安慰着三姐,其实她当初也是有意让家人种草药的。
但她本就对农事一窍不通,种草药还有个销售渠道的问题,也就想着这事要慢慢来,先从挖草药开始。
现在三姐先提出来,自家又和将军府达成了协议,倒是可以去咨询一下专业人士的意见。
见阿如帮腔,杨老太立刻就转变了想法。
“阿如说得对,我们也没种过草药,这事得问问葛大夫,等问好葛大夫,回来,再看看需要出多少地种草药。”
目睹了阿奶是怎么上一秒还反对,下一秒就立刻换脸赞同。
李家几个小孩深深地觉得,他们绑一起,也抵不过阿如在阿奶心中的地位。
不止李家小孩这么觉得,就是何家的小孩也有此同感,又庆幸阿如不是男娃,阿如要是男娃的话,阿爷就要收阿如当亲传弟子了,他们就都要靠边站了。他们可不止一次听阿爷跟阿奶叹息可惜阿如不是男娃。
这些天,每日都是何子显到宅地里看管大家干活,李家虽然还没建好,地基已经打好,在往上建了。
这次有些人对垒砖墙的活并没那么熟练,李老头合计了一下,不如让那几人开始挖何家的宅地。
何秀才很少去宅地那边,这日好不容易去一趟,就给正赶回来拿图纸的李老头看见了。
宅地的活很多,李老头看见亲家爷,正好让亲家爷回去拿图纸。
“图纸在我那屋里,你找找,找不到得到话,你看阿星在不在,问问阿星,她知道在哪。”
李老头如是交代。
于是何秀才好不容易想去看看宅地需不需要他帮忙,才走到半路,就让李老头给打发回来。
回到李家,骆梅她们都到隔壁院子去了。
这次有村人的帮忙,拔了很多能制成草药的草,这几个院子里都晾晒着他们处理过的能入药的草根和果子,就连后来苏元元他们师徒住下的院子也被她们拿来晾晒草药了。
苏元元师徒每日都是和李家他们一起吃,当然不会介意几个妇人借用一下他们的院子。
何秀才走进堂屋,也没看见人,就朝着屋李老头那屋走进去,李老头这屋也分里间和外间。
李老头和杨老太他们住在外间,里间是李正星和李正如姐妹俩。
这次落脚时牛村长给他们准备的院子房屋都比较宽敞,但他们刚落脚,还延续着逃难时的谨慎,都是大人住外间,小孩住里间这样分配。
何秀才在屋外喊了几声,也没听见阿星回应,又隐隐听见有说话声,便伸手推开屋门走进去。
走进去,在靠墙边的小桌上正是李老头要的图纸。
很显眼,都不用翻找。
何秀才拿起图纸正准备退出,就听见李正星的声音。
李正星的面前,摊着一本数学课本,而在她的手边上,正翻着厚厚的字典。
她边翻着字典,边和阿如聊着。
“阿奶的这些书好厉害。”
“怎么厉害了。”
“这些人这些画,跟真的一样……阿如,你说,这书上画的东西是不是真的?”
“我们也不知道其他地方有没有这些东西呀,也可能是真的。”
“阿如,你说为啥阿奶要我抄这书呢?”
李正如还没回答,就瞥见站在门口的何秀才。
何秀才是听见阿星的声音后走过来的,正好听到这姐妹俩的对话,这对话的内容他听不明白,正想问阿星在抄什么,就看见姐妹俩面前的桌面上摆着他从未见过书籍。
李正如喊了句毑公,她现在将桌面上的书册全放进空间还来得及吗?
很明显是来不及了,在她喊出毑公的时候,何秀才已经走到她们的桌子旁。
听见阿如的喊声,何秀才还点了点头算是回应了,就将手伸过来,拿起桌面上正摊开的数学课本。
这是他从未见过的书籍,从纸张到印刷的颜色和文字内容,都是他从未见过的。
此时的书肆里已经开始有零星的印刷本出现了,但大部分都还是手抄本。
而这本书看起来也是印刷本,但书里面的字体小而精确,并不会出晕染等现象,十分的精准。
书里的字有些他认识,有些看起来缺胳膊少腿的正像之前阿如写的字那样。
书里的图案丰富,图案上的色彩也十分的丰富,但许多图似乎是他从未见过的事物,里面的人,也是穿个里衣,胳膊和腿都露了出来,里衣颜色还十分的鲜艳,似乎是把里衣当外衣一样穿。
又拿起旁边李正星还在抄写完的书册,将李正星抄写的书册和手中的书册对比,很快就发现,这是一本类似于《九章算术》的书,只是这本书更简单明了,应该是《九章算术》启蒙的教材。
放下手上的书册,将手伸到李正星面前,示意她将那本有砖石那么厚的典籍给他看看。
李正星哪里想到,她和阿如在屋里抄书,毑公会突然出现在这里,阿奶,真不是我们要给毑公发现的,只能乖乖地将手里正在查阅的字典放到毑公手上。
何秀才翻着手上的字典,很明显这是一本字书辞典,还是印刷本。每一个大字后面,会标着一些他看不懂的符号,也会标上一个他看得懂的字,接着的应该是对这个字的注解。
翻了好几页之后,他有点明白了,似乎印刷这字书的人,是将许多字做了简化处理,还将现在他们的字称作繁字。
为了确认自己的想法,还问起李正星,这典籍是怎么用的。
通过李正星的解说之后,何秀才通过部首偏旁的查阅,证实了他的想法,这的确是一本解字释词的字书。
“刚才你们是在说,这些书都是你们阿奶给的?”
李正星和李正如一听,毑公这是听了她们的对话呀。
“是呢,是阿奶给的。”
“那你们阿奶又是从哪里得来的?”
“这我也不知道,阿奶将书给我,还交代了不要让别人发现了,就算是阿父阿母也不行。”
听到此,何秀才的手压在桌面上,手指曲着,轻敲着桌面上的书,若有所思,又百思不解。
他想不明白,一个庄稼婆子,从哪里得来的这么奇异的书册。
这么看起来,之前李家的那些什么医书也可能并不是李家家传的,而是杨老太拿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