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逃荒路,自带空间全家宠
作者:古十叶 | 分类:古言 | 字数:42.8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115章 冬学
李家几人和金家两姐妹说说笑笑间就已经回到了住处。
这边已经围着许多人,李老头他们确认这是自家买的砖石,领着他们将砖石卸到他们的宅地边上。
这卸完砖石,和那砖石坊的确认剩下的几批什么时候能送来后,回来就正好碰上金家两姐妹。
“阿父,这是金家,就是住在河边不远处的那家……”
看见家里女儿儿媳和两个妇人在院子里说说笑笑的,李老头点了下头,正准备进屋,就听见骆梅说。
李老头抬头又看看那两个女人,朝两人又点几下头,就算是打招呼了,心里还纳闷,今日这阿成家的是怎么回事,妇人聊天交个朋友的事不用跟他说吧。
骆梅一看,就知道阿父这是不知道想哪去了。
“阿父,这金家家里是开肉铺的……”
杨老太正从里屋内出来,就听见骆梅这话,喜笑颜开,朗声地喊着。
“骆梅,有客人呀,进屋内坐呀。”
又看向金家姐妹
“哎哟,你们家是开肉铺的?”
看着杨老太手上还拿着根拐柱,走路还有一点瘸,金三娘忙上前搀扶住杨老太。
“婶子,你这腿是受伤了?”
“嗯,路上受了伤。”
“哎哟,那婶子可看过大夫了没?”
“看了,不看大夫哪能好得这么快……”
“看了大夫就好,我们家当年也是逃难过来的,可是遭了大罪了……”
“你们家也是逃难过来的?”
“是呀,原本村里就我们家是外来的,其他人家都是姓牛的……”
金三娘扶着杨老太就进了堂屋内,一下就从两家都是逃难过来的相似经历,拉近关系。
“哎,这逃难可真是遭大罪呀,你看老婆子我,就是逃难被人打折了这腿……”
“可不是吗,今年听说北边兵荒马乱又是大旱的,之前我还纳闷,村里怎么没见到逃难的呢……
十多年前,发大水你们知道吗?我家的那口子,就是那时候发大水逃难过来的,可是今年年景这么不好,好像没见多少逃荒的……”
金三娘一边说着一边扶着杨老太坐下,又在杨老太的下方也坐了下来,杨老太旁边的位置上,坐着李老头。
“你家那口子是入赘了?”
李老头冷不丁地问了一句。
金三娘一愣,看向李老头,见那神色,并无轻视。
“是呀,我们姐妹俩都是入赘的……”
金三娘倒是不隐瞒,这事又不是秘密。
“以前的桃村,就我们家一户外来户。
十多年前那场水祸,将我阿兄带走了,只留下我们姐妹俩和两个小侄女。
那时桃村里人家还很多,我们家没有男人,有几户不怀好意的,总想抢我们金家的房子和地,我们没办法呀。
那水都还没退,我阿兄尸骨未寒,往日和我阿兄称兄道弟的就觊觎我们家,我们是外来户,也没人帮我们,我们那时又伤心又害怕,那段日子,过得提心吊胆的。
刚好遇上我家那位,他那时刚从别处逃难过来,孤家寡人的。我和他说,入我们金家,有饭吃,有瓦遮头,有婆娘,以后还会有娃儿,我也没别的要求,主要就是以后的娃儿跟我姓金,如果他也需要传个香火,也可留个娃子跟他姓,还有就是有人寻事时,我也不用他真去跟人打架,只想他往那一站,他长得高壮,能唬人。
我家那男人,就那么看了我一会儿就答应了,还说他家不需要他传香火……
我五妹家的那口子是个屠夫,他是隔壁村的,他在他家是爹不疼娘不要的,水灾一来,他那个爹早早就察觉水位异常了,拖家带口,带着他的兄弟侄儿全都先往山上避水去了,他从外面出摊回来,家里锅碗瓢盆全都带走了,也不给他留个口信,他心寒呀!
我五妹都还没说要招婿,他就自己找上门来了……
外人都道我们姐妹俩厉害,我们哪里厉害呀。
我呢,那时是被逼得无奈,只想找个男人镇住他们,护住我们金家的那几间破屋几块田地,护住我那两个侄女。
我五妹刚开始也并无其他想法,那庞屠夫找上门来,我们还吓一跳,但他家那点事,在他们村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最后我们一寻思,他虽然看着吓人,其实人是不错的……
最后倒成了我们姐妹俩厉害了,有手段了……
哎,哪能呢,我们又没三头六臂,都是因缘际会。”
李家几人听得又是一阵唏嘘。
这金三娘,将那陈年往事都与李家说了,大家哪怕不说,心底里也觉得亲近了几分。
听金三娘屡次提及她五妹夫是屠户,又问起那肉怎么卖,他们已经决定明日宅地就要动土开工了,当初说好的,给包一顿吃食,这干重活,得吃些荦的。
这时期,一头猪,最好卖的是肥猪肉,既可以熬油,又可以切块片煮菜,最难卖的是骨头,太重了压称,还没法下口。
问清价格后,李家便和金三娘商定,明天送一些肥肉过来,然后每日还要十斤五花肉。
第115章 冬学
这李家每日都要十斤五花肉,这是大买卖,金三娘自作主张,说那给搭些骨头送给他们。那骨头虽然压称,但便宜得很,没什么人买,她也不算他们钱了,每日送几根给他们。这骨头看起来没什么吃的,但拿来熬点汤水,搭配着馍馍或和着饭吃也是一件美事。
李家一听,这可以有,又给金三娘道了声谢。
给自家争取了一个进项,金三娘也高兴得很,又说起那村学的事,发自内心地盛赞何秀才仁义,高风亮节,宅心仁厚……
不要钱的夸奖之词拼命往外蹦。
李老头杨老太听着,也是非常赞同,他们这亲家爷是不错,也跟着金三娘一起夸何秀才才德兼备、正直善良……
李正如从毑公家回就,才走进院子就听见屋内的夸夸声。
哟,这是来客人了?
阿爷这是给客人抹油了?一直在夸夸夸。
看见一个小人儿出现在门口处,杨老太眉眼更加舒展,招手叫阿如过来。李正如也不是怕生的,跑到杨老太跟前,看着坐在那的金家两姐妹,稚声稚气地问。
“阿奶,家里来客人了?”
“嗯,这是住河边的金三婶和金五婶。”
“金三婶、金五婶。”
李正如乖巧地跟着喊人。
“这是我二儿家的幺女,阿如。”
眼前的小娃,眼骨碌碌直转,睁着大眼睛看着他们,看起来机灵得很,脸颊白嫩嫩肉乎乎的,可爱得很。
金三娘又夸你们家的几个娃儿长得真好,还很聪明。
又说起,刚才在路上被小大夫把脉,她五妹有喜都看出来了,小小年纪,就如此厉害。
杨老太听了看向金五娘又看看她肚子,真有喜了?
金五娘脸上遮不住的欢喜,应该是有了,她还没来得及去看大夫就被小大夫给看出来了。
杨老太忙向金五娘道喜。
李正如也跟着贺喜后,不忘给自己家三姐打广告。
“我三姐就是厉害,别看我三姐人小,但她对脉象有天赋呀。你们可以经常让我三姐把把脉,虽然我三姐还看不了病开不了方子,但防患于未然呀,让我三姐把脉,可以在身子还只是小毛病的时候,知道了就能找别的大夫调理呀,不要等那小毛病积累成大毛病就麻烦了。”
听完李正如的话,金家两姐妹都笑开了花,跟杨老太说,你们家这些娃怎么教的,实在是都聪明得很。
今日桃村十分的热闹,新来那几户人家盖房子的事情终于有着落了,要动工了。
村里基本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到两个人到村长这里领了活,然后家里其他的大人小孩闲着没事,也全都跑去围观看热闹。
那几户人家到村里满打满算也还没半个月,就搞出了这么大动静,又是买砖石请人盖房,又是要开村学,他们正好趁这机会和那几户人互相认识一下,搞搞关系。
李正如一大早就被家门那乌泱泱的人群给吵得头昏脑涨的。
桃村里搬回来的这些人家并不是都住到一起,东一家西一户的,零零散散。
往常也没觉得村里有这么多人,现在人全都往她家来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怎么,她家是要派钱吗?所以全都拖家带口地到她家领钱?
李正如乖乖地跟着杨老太,听着那些上来跟杨老太搭话的闲聊,才知道,这个时节也没什么农活忙,大家都闲着。
在家闲着也是闲着,李家今日动土动工,大家都来看个热闹,也正好互相都认识认识一下,大家同一个村,乡里乡亲的。
这人一个个地上来搭话,必然也得互相介绍一番,不一会,李正如就已经认人认得脑瓜子嗡嗡响,她第一次发现自己似乎有些脸盲,这桃村的人基本都有些沾亲带故的,长相也就都有相似的地方,很快李正如就发现,村里的这些人长相和名字她对不上号了。
一直到看见人群里正在和村长说着话的何秀才,李正如眼前一亮,是了,既然,村里的人这么闲,那就让毑公快点开学讲课。
“毑公,毑公,你在这呢……”
李正如仗着人小,很快就挤到何秀才身边。
“村长爷爷也在呀……村长好……”
小小的人儿,扑闪着大眼睛,扬着笑脸跟牛村长打招呼。
牛村长还在跟何秀才说着话,就被这小人儿突然打断了,看着那笑得十分灿烂的小脸,村长笑着点点头,回了句乖哈。
“村长爷爷,你是在和我毑公说这村学的事吗?是不是今天就可以开村学了?”
李正如并不知道之前他们在聊什么,但她要有个由头,让这村学快开起来,她放眼一看,村里这么多闲人,闲着也是闲着,正好开学,用工抵学费的,勤工俭学的全都搞起来,毕竟村里头这些人现在也没什么农活了可忙了,但他们这几家还有很多干不完的活。
“现在就开学吗?”
牛村长被这么一问,也愣了一下。
“哎呀,村长爷爷,你看呀……”
李正如短小的手臂一挥,指着人群。
“这时节,也没农活要忙,大家都闲着,不就正好可以入学识字吗?”
这话十分的有道理,村长一时之间竟无法反驳。
“冬学,是有的……”
何秀才在一旁给李正如的话做一个赞同。
这时期,一般也是两次开学,一次是春节之后,第二次是夏末秋初。
冬学的确是有,但一般来说,启蒙入学一般是开春时,到冬学时经过一年的学习,一般是进行巩固学习。
但,也没规定说不能冬学入学启蒙呀。
“那?……”
牛村长有些迷糊了,他刚开始是和秀才爷聊什么来着?
“那就这么定了。”
李正如小手一拍,把自己给拍疼了,还因为人太小,没将气势拍出来。
“择日不如撞日,今日趁大家都在,人齐,就将开学这事和大家宣布……”
看村长还没跟上节奏,李正如又是语重心长,苦口婆心。
“村长爷爷,你看,今日这么多人来看热闹,不就是大家都闲着吗?你看呀,我们这几家这盖房的活忙起来,还这么多人天天闲着在一旁看也不是个事。
这冬学一开,哥哥姐姐们就要上学去就没空在这看热闹了。
那些用工抵学费的,也正好可以趁现在闲着,给我毑公干活,我毑公那块地还没翻完,这么一来,大家都忙起来,也不会耽误事……”
何秀才此时才完全明白李正如的用意,牛村长也回过味来,对了,这些人才刚到他们村,分给他们的地虽好,但很多毕竟也是丢荒几年了,地上面长满了野草,都要将地重新翻翻。
今日大家过来除了看热闹,更重要的是和这些人套套近乎,知道这是秀才爷,虽然村长在,还是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的,自然也是听到了李正如这一番话。
看到说这话的是个五六岁大的女娃,大家心里啧啧称奇,这秀才家的女娃就是不一样,这么小的人就懂这么多道理,说得条条是道的。
“娃子,你说用工抵学费怎么个抵法呀。”
人群中,有人起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