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四合院前传,轧钢厂风云

作者:尝道 | 分类:都市 | 字数:77.3万

第299章 技术员来了与下种

书名:四合院前传,轧钢厂风云 作者:尝道 字数:2454 更新时间:2024-11-25 23:20:51

贾张氏和贾东旭连夜上门借东西找人。

母子俩都是爱显摆的人,都是碎嘴子。

一通大大咧咧的交流,所有人都答应了。

回到家,母子俩继续商量还需要再买的东西。

易中海在一旁听得牙疼。

十桌,每桌一包烟,每桌一条鱼,一只鸡,两斤肉,还有其他的素菜和干货。

再加上油盐等调料。

贾嫂子这日子是不打算过了?

按这个安排,村里地主过年都比不了啊。

真是不嫌花钱多么?

易中海出言问道。

“贾嫂子,买这么多合适么?”

贾张氏摆摆手笑着说道。

“合适,实在太合适了。”

“就像你说的,我请的丰盛点儿,别人才乐意帮我照料地嘛。”

“我都打算把村里当第二个娘家了,以后要经常下乡的。”

“自然那是要好好招待人家啊!”

易中海听后,摇摇头不再说话了。

贾东旭娘俩算完账,接下来继续商量明天去买东西。

然后还要求易中海带着东旭,主要买东西的时候让东旭做主,易中海也只能答应。

晚上等这些事儿聊完了,大家才睡下。

第二天一早,易中海又带着贾东旭进昌平县城买东西去了。

中午回到家,吃过午饭,易中海就不再管贾东旭了。

买东西时候实在太气人,贾东旭连讲价都不会。

易中海在一旁拼命使眼色,贾东旭就是看不到。

结果花了二十多万,实际上花十几万就能买回来。

下午易中海没事干就在村里转悠,村里人遇到易中海了就开始打听城里的事儿。

要说工作,现在农村人还真不羡慕。

战乱年代刚过。

百业凋零,而且马上要分地了。

到时候都有了自己的地,谁还在乎外面工作呢?

人少地多,种地不比城里差的。

更何况农闲的时候还能进城打零工。

所有人对接下来的日子都充满了盼头。

只是对城里新鲜事儿好奇而已。

可不会像七八十年代一样,那么向往城里生活,毕竟那时候已经人多地少了。

村里溜达了一下午,易中海算是彻底了了解了村里的处境。

除了现在还没分地以外,其他过得不算太差。

勉强能填饱肚子。

晚上回家,易中海谁也没有说,吃过晚饭就睡下了。

第二天一早起来,洗漱一遍,吃过早餐,拿着农具和水壶,种子,跟着张老头他们就往地里走。

黄老头和曹老头带着自己儿子套上牛,架上耙,然后开始平整土地。

土地平整了一半的时候,三个农业技术员来了。

领头的还是一个带路的村民。

“易先生,易先生,这三位说是来村里帮忙的农业技术员。”

“话说您可真讲究啊,种地还让这些读书人指导,了不得哦。”

那个领头的村民竖起大拇指朝着易中海夸赞,可眼神里那种嘲讽是遮不住的。

易中海看了之后也没在意。

毕竟村里这么多会种地的,谁不找,还在城里找技术员,这谁不是像看傻子一样呢?

可易中海并没有在意,反而拱拱手,朝着那位带路的村民道谢。

然后又看向农业技术员,笑着说道。

“欢迎三位专家,你们从京城来这里辛苦了。”

“先休息一下吧!”

三位技术员一个中年,两个青年。

中年稳重很多,身上跟农民的气质相似,唯独眼睛里有光,整个人更精神。

而两个年轻人则是文质彬彬,一脸的疲惫与不乐意。

领头的那位中年技术员笑着介绍道。

“易师傅,我叫袁开勤,是京城农业部门的研究院,这两位是我的学生。”

“我们不用休息,直接开始吧,正好你们地里也都平整的差不多了,可以开始下种了。”

可一旁的两位小年轻不乐意了。

“老师,咱们是京城的技术员,不是河北的,咱们跨辖区来帮忙,已经够意思了,您就先休息一下吧。”

“咱们一大早从城里赶来,累死了!”

第一位小年轻刚说完,另一位带着眼镜的年轻人站出来说道。

“是啊,老师,您看地里这么多人,咱们教会他们就行了,不用自己下地吧?”

“按普通的种法,咱们的种子也没事儿的。”

两人说完,领头的那个中年人脸色立马就变了。

阴沉的看向两人说道。

“小李,小王,我平时怎么教你们的?”

“咱们是一个农业国家,以粮食为纲。”

“咱们有了新种子,那就得想办法增加他的产量。”

“怕苦怕累,你们学什么农业?”

“刚上大学的时候,你们信誓旦旦的说为农业事业做贡献,结果现在你们一点儿苦都吃不了?”

“农业不是其他专业,他要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受得住失败,还要有足够的耐心。”

“我知道你们家势很好,可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那就得埋下头来干活儿。”

“不下地,怎么知道庄稼如何增产?”

两人被袁姓中年呛的不敢吭声。

易中海在一旁算是看出来了。

这两个皮肤白皙的小伙子应该是大户人家孩子,一头扎进农业,可现在却有些退缩了。

是啊,现在这个年代,普通家庭哪里上的起大学呢?

不是过去时代的官宦之后,就是商人家庭,哪里简单得了?

可能因为新时代一刺激,然后冲动的选择了农业专业,但是能甘心吃苦,我看未必。

都是大学生啊,好像前段时间在报纸上看到的,全国也才招了13万人吧?

不比过去的进士和举人容易啊。

可人家师生的事儿,易中海也不敢插话。

只好指使着贾东旭给三人倒了一大碗茶水。

领头的那位技术员倒是没有在意,接过就直接喝了,可两位小年轻却是一脸的嫌弃。

接下来易中海叫过所有来帮忙的张家人,然后带着贾东旭仔细的听着技术员的教导。

易中海还让贾东旭用小本子把要点全部记下来,作为以后得参考。

麦子得怎么撒?

玉米得多大间距,覆土多深?垄沟多宽?

花生如何打窝、树垄、下种,一窝下多少?

张家人一开始听着很不以为意。

咱这些人都是老庄稼汉子,哪里还不会种地呢?

可易中海让他们全部按专家说的来。

哪怕是不愿意,也只能认真听着,谁让易中海是主家呢?

更何况他们听说了中午要开大席。

而且饭菜还很丰盛,要是不认真干活儿,那真是对不起主家的招待了。

一上午,按着技术员的指导,从开始的生疏,到慢慢的熟练。

最后越来越快。

男人用锄头、铁锨、耙子开垄、打窝,女的和孩子在后面播种。

眼看中午的时候,地已经种了一半了。

贾张氏叉着大脚丫子,来到地边儿上,大声喊着。

“老易,收拾东西吃饭了!”

“客人都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