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前传,轧钢厂风云
作者:尝道 | 分类:都市 | 字数:77.3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96章 贾家出事了
“易师傅,易师傅,快出来看看吧,你们院儿的贾福出事了。”
易中海连忙放下水壶,从身边拿起蓑衣就往外跑。
断断续续的雨,下了半个月还没有停下。
雨季不仅为北平城里的百姓们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出行不便,临时的散活儿减少,不少人都还在愁着吃饭问题。
这场雨对北平电厂的压力也很大,外面的煤时常运不进来,线路也经常出问题。
而娄记机械厂也受此影响时不时的停电。
所以现在是工厂停电时间,也是易中海的休息时间,被从车间里喊了出来,易中海一边打听事情经过,一边往事发地点跑,甚至连斗笠都没戴上。
“易师傅,这不工厂停电了嘛,打电话问电厂,电厂说他们没停电,然后电工组的经过排查,最终确定是我们工厂自己的问题。”
“我们工厂里面有不少线路老化,车间里面的墙上,也通过窗户渗进了不少水,这就把电路搞短路了。”
“然后技术部的让电工组维修,这贾福他们就去了。”
“在维修途中,突然漏电,然后贾福被电打了,现在已经断气了,所以厂里让通知你们院儿里的人帮忙安排后事,顺便去工厂商量一下补贴问题。”
“毕竟在厂里去世的,咱们厂也不能不管啊。”
易中海终于知道事情是怎么回事了,又想到贾家这老贾一去,就剩下张翠花和贾东旭两个人了,这以后日子可就难过了啊。
要知道电工在工厂里面可是十分轻松,且吃香的岗位,厂里有句老话,“紧车工,慢钳工,吊儿郎当当电工,不要脸的是焊工”。
车工,要求眼疾手快;钳工,慢中求细;电工,轻轻松松;焊工,工作时焊条高温对面部不好。
虽然电工的活儿轻松可是也比较危险,这个时代的电线、电路可没有后来那么精细,许多的电线都是电工由着性子乱来,怎么方便,怎么舒服省事,怎么来,这就给后来的电工带来了很多的安全隐患。
等到了事发现场,这里已经围了不少人了,工厂里的管理人员也全部都在,还有不少的工人看热闹,毕竟这时候停电没活儿,大家都有空闲时间。
等易中海挤进层层叠叠的人群,地上躺着一个人形物体,身上还盖着一层白布,被围成一个圈子。
易中海朝四周看了一圈,四合院儿里凡是在机械厂上班的工人都来了。
旁边大部分工人脸上都带着些戚戚然,年轻工人眼神里透露出了恐慌、躲闪,中年的工人感同身受,带着浓浓的悲伤,老年的工人脸上写满了淡然。
在这过去的几年,大家不是没见过死人,饿死的、病死的、战乱死的,各种都有,突然在自己上班的工厂里出了事,这就让才上班的新工们有些害怕了。
中年工人们,大家都是熟人,还经常在一起聊天、逗闷子,这突然人就没了,再加上这是重工业工厂,时常有工人因为操作不当,或者机械故障等意外去世,大家都活的小心翼翼的,甚至还有不少人觉得活一天是一天,得好好享受,大家工资又普遍比外面高,所以经常乱花,看到了去世的贾福,就想到了自己。
老年工人是见多识广了,他们都是从最早期建厂的时候从其他工厂挖过来的带徒弟的师傅,在他们几十年的经历中,见多了这些重工业工厂的意外事件,可以说他们能活着,他们的技术都是通过这些去世的人身上总结下来的,都是活命的本事,他们哪个在工厂里没见过几十个去世的人?
在那年代重工业工厂是从国外学不到技术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像机械制图等基础的本事,国外都严防死守,出国留学的大部分是文科类,不是他们不想学理科,而是国外不让,就是为了专门培养西化思想的文化知识分子。
只有二战以后国外才放松一些,特别是德国,最先开放理工科和军工科给中国留学生,到了35年以后,这种限制就有些形同虚设了,这时候才有了大批留学理工科的知识分子,才为后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就算这些知识分子学习理工科,也还是只允许学设计和基础理论,对于生产流程和工厂运营,可谓是一窍不通。
而对于底层的技术工人,那真是拿人命试验出来的操作流程,这背后是血淋淋的事实,是解放前的几十年,中国工人拿着一代代的人换下来的经验。
所以别觉得现在工人难做,最难做的那几十年的,大家不知道而已。
看着大家的表情,易中海也心里翻腾不已。
这是十几年的邻居啊,就这么眼睁睁的没了,四合院里不是没死过人,那是病死、饿死、战死、自杀死,唯独没有在工厂里死过人,贾福算是四合院儿里的第一例。
看着躺在地上的贾福,易中海不禁想到了自己的第一个师傅,那是一个严厉又和蔼,暴躁又细心的男人。
对于他们这些徒弟,那是尽心尽力,教会了他们一切能活着着的手段,哪怕是经常挨揍,易中海也觉得很值。
这算是对易中海这一辈子影响最大的男人了,他的父母都比不了,哪怕是父母养大了他,可是这位师傅却教会了他的活命本事,吃饭的手艺。
只是当时看着师傅躺在血泊中,易中海升起了无限的恐惧,听说过重工业工厂死亡率高,没了师傅的初级工易中海,只想好好的活着。
这也是易中海和梁万福起矛盾,长达七八年被排挤的原因之所在。
现在一切都过去了,易中海也通过学习,掌握了不少的机械知识,发生意外的概率也就变得更小了,这让易中海松了一口气。
“老易,老易,你在想啥呢,喊你半天你没听到?”
随着胳膊上传来的一阵动静,惊醒了陷入沉思的易中海。
扭过头一看发现是刘海忠、何大清、袁建声,还有后院的新工孙连成,此时孙连成还在瑟瑟发抖,连自己嫂子去世的时候也没害怕成这样。
“老刘,你们也来了,还有你拍我干嘛?”
刘海忠张大了嘴巴,翻起了白眼,“咱们院儿里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咱们能不来吗?”
“刚才喊你半天,你也没答应,在想写啥呢?”
易中海没好气的拍开刘海忠的手,“能想什么,贾家就一家三口,现在老贾去了,小贾还没有正式工作,这让小贾他们以后咋活啊?”
随着易中海说完,四合院儿里来的人们也一阵戚戚然,心里泛起了阵阵同情,是啊,贾家以后在生存,还不知道这事厂里咋解决,都是街坊邻居,又不能让他们睡大街,可是长时间接济也不是事啊,看来还得从厂里想办法。
他们正在谈论,这时从人群外面传来了一阵女人的哀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