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阅读

四合院前传,轧钢厂风云

作者:尝道 | 分类:都市 | 字数:77.3万

第36章 闲聊

书名:四合院前传,轧钢厂风云 作者:尝道 字数:3107 更新时间:2024-11-25 23:20:51

回到院子门口的时候,闫埠贵正好坐在自家门口吃着中饭。

看到易中海夫妇和三轮车夫一起搬东西。

“老易,你们这买这多东西不过了?”

易中海笑道:“嗨,这不明天准备回乡探亲嘛,给长辈们带些礼物。

“老闫,我先回去了,怪重的。”

“等把东西送回去了,下午再聊,老太太还没吃饭呢。”

说完就离开前院往家里赶。

闫埠贵看着易中海离去的背影,心想老易真是豪横啊。

没法比,自己工资只是老易一半,而且还比易家多一口人,这马上媳妇又要生了,老娘还病重。

没法,谁要老师收入比不上重工业工人呢。

其实闫埠贵不知道,解放前重工业发展真的很难,机器老,工人活儿就重,各种搬运全靠人力,还容易出事故。

全国又没有多少理工科大学和学生,技术人才不多。

工厂老板要挖空心思去找技术员和工程师。

工人那边也因为事故率高,每次事故不死也残,很难招到人,只能高工资诱导。

虽然全国都缺机器,利润率比轻工业高,但是投资大,支出高,所以在民国时期愿意开重工业工厂的都是理想主义者。

易中海他们娄记机械厂的工人真是拿命在挣钱,没有发生过事故的老工人都是财富,新工进厂找一个有经验的老师傅,真的是救命之恩。

既能教手艺,又能保护生命安全,所以50年代以前,重工业工厂师父比父亲还重要,不敢惹师父不快,要是师父不教避险绝招,会出人命的。

易中海一个绝户,刚进工厂,有师傅带,后来师父发生事故就没人带了,也是这时候,日本人进厂,易中海凭借会日语,才能学到更专业的知识,要不早没了,半路徒弟哪个老师傅敢要。

除非亲儿子,要不然一律三年学徒考验,雷打不动,不要觉得师父残忍。

重工业在故障率高,事故率,机器落后的年代,想活命就得孝敬好师傅,你说人家老封建,可是不封建,又跟你没关系,人家凭啥教你既能养家糊口,又能救命的绝活啊。

早期重工业工厂老师傅们是连自己儿子都不愿意往工厂招的,生怕一点疏忽人就没了。

再说回易中海这边,两口子让车夫帮忙把东西全部搬回家后,李兰给老太太做饭,易中海去找老太太。

这会儿老太太正好在后院东厢房下晒太阳,哼着小曲儿。

“哈哈,老太太,心情好着呐。”

“走,咱们去中院晒太阳,一会儿午饭就好了。”

“我和兰子中午在外边吃过了,给您带了卤肉回来。”

老太太扭过头,“行,去中院,你个被猴子难得今天休息。”

“下午咱们娘俩儿,就晒太阳吧。”

老太太起身,易中海拿起躺椅。

一前一后的往中院走去。

易中海把躺椅摆在自家门前太阳照的到的地方,让老太太躺下。

然后又搬了一张小桌子出来。放在旁边,自己也搬了一张椅子沏了一壶高碎,拿了两个杯子出来,坐下。

老太太喝了一口,皱了一下眉,“到我屋里用我那一把紫砂壶,泡上一壶红茶拿过来吧,这个有股霉味儿,喝不惯。”

“茶叶就在床头的柜子里,用磁盒装着。”

“我那红茶一会儿你尝尝,年轻时候的习惯,胃口叼了。”

易中海尝了一口,确实有股轻微的霉味儿,这也没法啊,贵的茶叶普通百姓也喝\u0026不起,起码自己喝的最好的就是高茉啊。

易中海起身来到老太太家里,把老太太紫砂壶清洗了一下,又装了点红茶过来。

几分钟就泡好了,给老太太倒了一杯,然后自己也倒了一杯,尝了一下,跟高碎确实不一样,入口甘甜,不苦,也没霉味儿。

老太太看了一眼易中海,“不错吧,也是我老太太有点家底,要是再过几年,就喝不了茶了,趁还动的了,喝点红茶养生,也不错。”

易中海微笑着点了点头,“确实不错,我算是沾光了。”

“要不我也买点在家备着?”

“算了吧,我年轻时候没吃过苦,改不过来了,你就不一样,别养成大手大脚的习惯。”

“你媳妇还要吃药,就高茉,高碎就行了,花销大了以后咋办?”

“朝远处看。”

“对了,你今天买礼物,花了多少钱?”

“还够吗?”

易中海高兴的答道:“够了够了,花了200万不到,还行,回青岛再置办几样,就差不多了,总共大概350万左右。”

老太太竖起大拇指,“不错,该花的还是得花,25家的礼物,350万,还算实惠。”

“你风光的回去,等你走后受了你的礼的亲戚,也会照看着你们家的坟,毕竟你常年不回去,有人照应着,坟头也不会荒了。”

“不然等老了咋下去见爹娘啊。”

“这事做的不错。”

“人情不到位,哪个会当回事?时间久了再亲也不亲。”

易中海谦虚的表示“受教了。”

两人边聊边喝着茶,不一会儿李兰端着一盘切好的卤肉,一盘炒青菜端过来。

“老太太,您先吃着,一会儿,面条就好了。”

“行,兰丫头,麻烦你了,你先忙。”

说完老太太就放下茶杯,拿起筷子吃着。

对面贾张氏正纳着鞋底,看着老太太吃着猪头肉直吧嗒着嘴。

贾东旭也咽着口水,“娘,我们啥时候也吃一顿呐。”

贾张氏拿起鞋底抽了一下贾东旭胳膊,“吃啥吃,不得存钱给你娶媳妇啊,你那死鬼老爹干得电工又危险,工资还不算高,天天吃肉咋给你娶媳妇?”

“你好歹也出去找个活儿啊,让你读书你不好好读,天天混着打短工像什么话?”

“娘,是你不让我进娄记机械厂的,要不我早进去了。”

“进去送死啊?”,贾张氏翻了一下眉头:“机械厂哪个月没出点事,我就你这一个儿子,出个三长两短,以后日子咋过?”

“找个别的活儿不行?勤快点就有了。”

“吃肉一个月一回就行了,我们家要是有那老太太和易家家底,我们也吃。”

随着卤肉的味道飘在院子里,不一会儿,就聚了不少小孩子。

都是7岁以下没上学的。

围在中院,看着老太太吃肉委屈的直流口水。

老太太看着也不好意思,只得把小孩子们叫过来,一人给了一片,打发他们离开。

小不点们很规矩的回道:“谢谢龙奶奶。”

留在院子里的小不点就只有前院钱玉豹,后院许凤莲,孙家孙环金,孙环银,孙环珠,小雨水被何大清带到泰丰楼,让师兄的媳妇帮忙带着了。

其他家庭都还好,就是孙家人多,难过点,买老太太的房子已经把钱花空了。

老太太看着高兴的离去的小萝卜头们,一脸笑容。

又转头跟易中海说:“下午再去买菜的时候,再称一斤糖果,一斤两斤瓜子,两斤花生回来吧。”

“晚上喜宴,请了他们各家顶梁柱,家里留下的孩子女人也发点糖果,花生,沾沾喜气,都不容易。”

易中海恍然道:“老太太,我的失误,下午就去买,晚上就摆两桌,漏掉女人孩子,确实不好。”

老太太一听,“干脆这样,要办就办大点,我出钱,请全院吧,也就7桌就够了。”

“我这六十大寿,正好赶上鬼子在这,也没办,这次连认亲一起吧,热闹点,这认亲一辈子就这一次。”

“我算又多了一个儿子,算喜事。”

易中海才想到老太太65了,确实当时60大寿不好办。

于是就急忙道:“老太太,要不我出钱吧,反正从今天起我们也算一家了,就当孝敬您的。”

“让您出钱说不过去啊。”

老太太竖起眉毛,“你才多少家底?”

“算了,我们一家一半吧,也别争了,买个70万的菜,七桌,院子里大大小小一起够了。”

“一人一半 算是你给我过寿,我来认亲。”

“谁也挑不出礼来。”

不一会儿李兰端了一碗面条出来,老太太就着卤肉,青菜很快吃完了。

现在老太太身子骨硬朗的很,要不是小脚,行动不便利,老太太想去哪都行。

吃完饭,李兰洗完碗筷,大家一起坐在桌子旁晒太阳。

李兰拿出笸箩做针线活,老太太跟易中海喝茶。

三个人就那么坐着聊天,不一会儿院子里留在家的女人们都聚过来,听老太太讲古。

易中海看这情形,再留下就不太方便了。

就起身回屋拿钱,准备出门买菜了。

“老太太,我去买菜了,你们聊着吧。”

“大家伙儿晚上别做饭,晚上我家办酒席,都来啊。”

说完就出门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