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5龙兴欧罗巴
作者: | 分类:历史 | 字数:259.3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十七章 秋收(上)
又一年秋收季节到了。
张老七带着一家人正在地里热火朝天地忙着。
张老七,就是二十年前为清军押运粮草的甘肃农户,当时他就四十岁了,却被分配到了一个年仅十六岁,还被清军糟蹋了的准噶尔少女,当张老七得到她时,她已经身怀六甲。
少女叫阿赫,还是一个台吉的女儿,不过在那场清廷志在灭国的大战中,除了少数大台吉,普通台吉的命运与牧户几乎差不多。
张老七原本与李二娃一开始都被分配到北高加索种地,特鲁琴得到诺盖人的地盘后又被迁徙到卡夫巴斯省,得到整个乌克兰后,李二娃迁徙到伏尔加河畔的萨拉托夫省靠近俄国人边境的赫瓦伦斯克县。
而张老七却被安排到了西乌克兰最北面的利沃夫市。
拥有了整个西乌克兰后,乞塔德将它们一分为二,南面还是以卡夫巴斯市为中心的卡夫巴斯省,北面则是以文尼察为中心的文尼察省。
而利沃夫就是其最北面的城市之一。
后世乌克兰的利沃夫还是一个州,地域广大的特鲁琴自然无需如此,还是一个市域范围。
利沃夫,周围黑土地、钾盐矿、铁矿、锰矿、铅锌矿、天然沥青、硫磺等资源丰富,在特鲁琴接手之前,当地人只用上了煤炭和铁矿,经过工部矿业司勘探后,乞塔德立即决定要将此地建成拱卫特鲁琴帝国西北疆域的重镇。
前不久奥地利、沙俄、普鲁士瓜分波兰时,奥地利人得到了北波兰南部的克拉科夫和卢布林,利沃夫市的西边又是他们治下的匈牙利王国,估计这也是乞塔德决定与他们结盟的原因之一吧。
距离获得整个西乌克兰已经过去五年了,利沃夫城已经变成了一座工业重镇,除了煤钢复合体,这里也拥有了粗胶、火药等产业。
从利沃夫到东边的基辅、南边的文尼察的铁路也在开始建设。
利沃夫境内,黑土地遍地,不过并没有大河流过,历史上,由于黑土地实在太过肥沃,乌克兰人显然并没有大规模建设水利灌溉设施,导致连续三个世纪都出现了因为旱灾而导致的大饥荒。
特鲁琴接手后,立即将德涅斯特河上游的河水引了一部分到这里,德涅斯特河支流众多,并不会因为分入利沃夫而导致河水大幅减少。
因为大饥荒导致的农奴、哥萨克起义屡见不鲜,最近一次的显然是赫梅利尼茨基的那次了,赫梅利尼茨基的出现,是这里的人“乌克兰人”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时下,在法国一些思想家的启蒙下,种种思潮泛起,对于西欧、中欧的影响深远,连奥斯曼帝国治下的巴尔干半岛都影响到了,就是在此时,塞尔维亚人、罗马尼亚人、保加利亚人的称呼才有了雏形。
但这显然尚未影响到乌克兰地区。
这个地区在罗马人的历史上被称为边疆区,长期处于对抗奥斯曼人、克里米亚人的前线,继承了神圣罗马帝国的奥地利人、波兰人、俄国人都对其虎视眈眈,并长期将此地当成农奴重地,他们,自然没有太多机会“觉醒”。
这是特鲁琴的机会,如果他再晚一步,等到沙俄帝国彻底将整个乌克兰收入囊中那就太迟了。
张老七一家就被安置在利沃夫市最西面的一个村落。
舍吉尼村。
二十年过后,阿赫的那位不知道父亲的儿子已经长大成人了,今年十九岁了,不同于李二娃的继子朝鲁,她这个儿子只是一个普通人,在学堂读了三年后留在家里成了农民。
张老七给他起名张旺,阿赫给他的起的则是牧仁,因为生他的时候还是在北高加索库班河边上的村落里。
我们称呼他为张旺。
张老七与李二娃一起来到特鲁琴,虽然年纪相差很大,但经过长时间的迁徙并朝夕相处后已经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与张老七不同,李二娃当时分到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身边还带着一儿一女,那儿子自然就是朝鲁,女儿当时才三岁,如今也是二十三岁的大姑娘了。
李二娃为其起了李贺兰的名字,因为他是宁夏人,就住在贺兰山下。
无论是张老七还是李二娃,都离开大清的父母(李二娃)、妻子儿女(张老七)太久远了,虽然现在都有了各自的家庭,但在闲下来的时候若说不思念家乡是不可能的。
当他们第三次被迁徙时,李二娃被分到了萨拉托夫省,张老七则被分到了文尼察省,于是在长达十五年的朝夕相处后便分开了。
两人自然不舍,为了不忘记对方,两家便约定等到李贺兰、张旺达到结婚年龄后便成婚,结为亲家。
不过,自从那次分开后,两家的命运就发生了变化。
李二娃的继子朝鲁在军队里干得不错,受伤退役后被安排到赫瓦伦斯克县担任警察局长,在此时的特鲁琴,已经算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职位了。
而他的继女李贺兰读书不错,一直读到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来被分配到赫瓦伦斯克县城学堂教书。
而张旺只是一个农夫,此时,李贺兰二十三岁,张旺才十九岁,不但地位不同,年龄也差一些。
随着朝鲁的崛起,李二娃还会将李贺兰嫁给张旺吗?
就是因为这个担心,一年前,张老七不顾年迈,亲自赶到赫瓦伦斯克去见李二娃,当时李二娃一口答应此事依然算数。
特鲁琴,虽然是一个新式国家,不过对于境内的汉人来说,老的观念显然不会旦夕而改,无论是老人还是年轻人都是如此。
政府显然是鼓励婚姻自由的,但双方家长定下来的婚事也是作数的,不过那是在双方家庭差不多的情况下,眼下双方却有了分别,双方虽然约定了今年中秋季成婚,但如果李二娃或者李贺兰反悔,张老七也无可奈何。
张旺一生下来就是特鲁琴人,从小又是在汉人家庭里长大的,没准他的亲生父亲也是一位汉人,故此,对于他并没有继承他母亲蒙古人身上那份强悍,而是像张老七那样成为了一个标准的农夫了。
勤劳、踏实、肯干,对了,他唯一继承了他母亲阿赫的是强壮的身体,于是,家里大部分农活实际上都是他干的,又在十五岁那年接替张老七成了民兵。
不过,张老七毕竟是第一代汉人移民,资历深厚,虽然不像李二娃那样兴旺,但也是舍吉尼村的村长。
还有,他的亲生父亲显然是一个长相不错的人物,他虽然资质平平,但却生得高大英俊,据说李贺兰偷偷瞧过他,心中虽然对自己即将嫁给一个农夫有些不乐意,但张旺的长相还是让她有了些许动摇。
与以前一样,张老七家也分了三十亩田地,种了十五亩小麦、十亩黑麦,加上一些杂粮、蔬菜、亚麻等。
当然了,这二十年,除了张旺,张老七与阿赫又一气生下了三个儿女,开头都是女儿,第三个才是儿子,分别是张大妮、张二妮、张继祖,张老七大字不识一个,头两个女儿都是按照甘肃的习惯随便起的。
上学时才被老师改成现在的名字,唯一的儿子张继祖则是他自己挖空心思取的。
时下,张大妮十八岁、张二妮十六岁,张继祖是十四岁,两个女儿读书都不行,都在家里跟着务农,加上张旺,三十亩田地并不是什么大事。
倒是张老七最看重的张继祖似乎读书还不错,他可舍不得让他干农活,一直让他在家里歇着,并不时催促他温习功课。
再过几日就是中秋季了,按照约定,李二娃、富苏里夫妇会将女儿亲自送到这里来成婚,但无论是张老七还是张旺都十分忐忑。
“如果过了这几日他们还没来,那就是不成了”
朝鲁不仅担任着县警察局长,还是副县长,若是攀上这样的人家,张老七一家才有盼头啊。
实际上,作为村长,张老七每月也有政府给的补贴,除了三十亩上好的田地,还有二十亩树林,利沃夫附近密布着白桦、松树、橡树交织的森林,政府在分田地时一起分给了农户们。
张老七是第一代移民,多年的积蓄,以及响应迁徙得到的额外补贴,已经让他实际上是村里最富裕的农户了,除了田地、林地,他还有两匹马,两头骡子,一头奶牛,一辆大车,还养了十几只羊,三头猪。
这样的人家,若是放在他甘肃老家,那是地主家才有的呀。
何况,二十年的时间,早就让他积累下来不菲的钱财,一家人走出去也是畅畅亮亮的,在村里还是一等一的人家。
张老七六十岁了,有张旺、张大妮、张二妮三个壮劳力,他自然无须亲自干活了,不过他也闲不住,收获的粮食困扎好后,他负责赶着大车一车车送到家里,而他的妻子阿赫则在家里忙着。
二十年前那位年仅十六岁的被清军破了家的阿赫今年也才三十六岁。
与张老七不同,阿赫还是蒙古人的做派,做的饭食也是偏向蒙古人的做法,除了张老七教给她的摊大饼,蒸馍馍,做奶酪、煮奶茶也是她擅长的,当然了,她以前显然没有做过这些事,都是来到特鲁琴后向其他蒙古女人学的。
在厨房里忙乎时,阿赫也有些恍惚。
“牧仁会娶到苏日娜吗?”
苏日娜,李贺兰的蒙古名字,有这个名字的蒙古女子无一不是聪明伶俐之人,按照特鲁琴的习惯,李贺兰嫁到利沃夫后会在转到这里教书,还是“官府人”,虽然有些不敢相信,但阿赫还是强烈地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