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市井日常
作者:米饼曲奇 | 分类:古言 | 字数:34万
本书由零点看书签约发行,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第97章 张添的安置
过了端午,许禾和许老四就准备去沙溪村了。除了给许家众人准备的节礼,许禾另外给许老三和即将进门的新嫂子准备了一份新婚礼物,是一套绣了百合的红色丝绸床上用品。另外给张巧芬准备了一份金耳饰,不是许禾小气不愿意准备更值钱,只是考虑到她毕竟是出嫁女,许家还有几位嫂子肯定也会准备给新人的见面礼,她没有必要去压过嫂子来显出自己。
棠州到安阳县的路,许禾一家和许老四一行人都是走熟了的,甚至路上打尖住店的伙计都记得他们了,走的也是很悠然放松。唯有许岱和秀娥两个孩子颇有些不自在。
虽说早已经知道他们亲爹要再娶了,但真到了这时候,心里还是忐忑的,许禾与许老四怎么会看不出来,但这种事儿,他们说再多,也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只能等他们自己想通了。
到达许家这一天,离许老三的婚宴还有两天,见着许禾与许老四回家,许家众人都高兴的不行。
几个嫂子好几个月没见着儿子女儿了,也都想念的很,许二嫂拉着秀丽,许四嫂拉着秀红,秀娥被许大嫂拉了过去,娘几个凑一起说话,许大嫂就感慨,“还别说,这几个丫头这回去棠州读了一段时间的书,这人看着真是不一样了,我也说不上来,就是感觉更精神了些,娘,你说是不是?”
许老娘笑眯眯的点头,解决了三儿子的婚事,她老人家人逢喜事精神爽,正在兴头上呢,听了大儿媳的话,还真仔细看了几个丫头,然后认真点头,“可不就是,要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秀才家的姑娘,而不是猎户家的姑娘呢。”
许禾心中了然,这其实也是唬人的,学识这种东西要靠勤学苦读去积累,但像礼仪规矩却可以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再加上长期处在一个氛围里,可以速成,唬人是没问题的。书院里的礼学这门课最先教的就是日常行为礼仪,这么一段时间的教习练习,学生的理解能力再差,也能练出肌肉记忆了。
许二嫂尤其高兴,家里秀慧作为大姐已经出嫁,接下来就到了她女儿秀丽。以往不显,如今她敢说这村子里,就没几个女孩子比她家秀丽更出色了。想到往后每人踏破门的场景,许二嫂美的笑出了声,十分推崇书院,“不说日后能学到什么,就说现在这样子,这书院就值得去。”
都是有儿有女的人,也看出了许二嫂的念头,只能说这就是妇人们最实在真实的想法,如今送女儿去书院的,大多都是为了学门手艺,将来在婚嫁市场更占优势,这也说不上好与不好。送孩子们来书院的是父母,可将孩子们教成什么样,却在于夫子。
孩子们回了家,就像鱼儿进了水,更自在了,不是姑姑家和书院里不好,不过是家里更熟悉罢了。小伙伴们聚集在一起玩耍,因着许老三的婚事,家里准备了不少零嘴点心,孩子们拿些出去分给小伙伴,立马就能聚集一票人一起玩游戏。宋瑜宋瑾大了几岁,许家的孩子们也多了见识,知道的游戏花样也就更多了,就是待在家中,也能听到孩子们玩闹叫喊的声音,一时之间,倒是让沙溪村热闹的不行。
许禾属于孩子该玩的时候绝对不会多插手的家长,孩子们玩他们的,她就被许老娘拉去说私房话了。在许老娘心里,闺女自来比几个儿子聪慧,这些年又在棠州,多了见识,就更不一样了,于是遇事儿就爱和闺女唠嗑,“之前不是和你说过张家的情况,就剩下巧芬和她侄子张添,这张添年纪和秀娥相仿,当时我请了人偷偷去问巧芬的时候,她其实还是放不下她侄子,不想嫁人。但张添那孩子懂事,知道再耽误下去,他姑姑怕是真要做一辈子老姑娘了,硬是说服了他姑姑嫁人。那孩子还和我请去的媒人保证,往后他自己就能养自己,绝对不拖累未来姑父一家。”
“那这孩子是不错,懂得感恩,知道他姑姑的不容易,也有骨气。”许禾实话实说,不过也知道许老娘说这话肯定不是单纯为了听她表扬张添的,亲母女也没什么不能说的,就问她,“您是觉得不好意思?想要将张添接来家里住?”
许老娘却是有些心软,但又觉得事情不是这么办的,“我也拿不定主意,孩子是好孩子,从小跟着他姑姑相依为命的,如今也才十一二岁,真要一个人守着张家那两间破屋子,咱们哪里狠得下心,就是他姑姑也肯定放不下的。”
许禾摇摇头,“娘,人的感情要通过相处才能养出来,新嫂子和她侄子不仅是血脉亲人,更是相依为命多年,感情并非咱们能比,若他们姑侄两都到了家里,肯定相处起来也更自然亲近。您现在觉得孩子可怜,可到时候,您会不会又觉得新嫂子和侄子感情更好,反而对待咱们家像是外人,又看不惯新嫂子和他侄子了?再说了,阿岱和秀娥如今大多在棠州不在家中,别人见了,也不会说是家里的孩子在棠州学本事,反而自以为是的猜测,有了后爹就有了后娘,三哥宁愿养新媳妇的侄子,也不养亲儿女。”最怕的就是,两个孩子会不会也这么以为呢?就算一开始说明白了,可时间长了,两个孩子瞧着后娘的侄子和他们亲爹日夜相处,难道就不会忐忑吗?
许老娘瞪她闺女,不服气的嘟囔,“你娘我是这么不讲理的人吗?”但她也明白了闺女的未尽之意。
许禾轻笑一声,安慰老太太,“娘,不是我不信您,而是人心不该试探。不说这个原因,就说张添这孩子,我虽未曾见过,可听秀娥说起过,也听您说了,这孩子被他姑姑教得好,家贫却有骨气,这样的孩子,让他来家中寄人篱下的生活,就算咱们家愿意善待,在孩子那里,也并非好事。”
“哎,说的也是,咱们家虽说不是大富大贵,但比起张家却好多了,困境里长出来的脊梁,若是被咱们家自以为的好意压弯了,才是造孽呢。”许老娘叹气,她年纪大了,心软,但并不是不懂人情世故,“这半路夫妻本就不易,我本想考虑得周全一些,也让你三哥和新媳妇更从容一些”
养儿方知父母恩,许老娘今年冬天就六十了,在这个时代,算是少有的长寿了,就算是在许禾前世,也是老人家了,这么大年纪了,操心的还是儿女,许禾也体贴老太太的为母之心,想了想,提出了一个建议,“娘,与其将孩子带到家中来养,不如等新嫂子进门了,和新嫂子商量商量,让他跟着四哥。一则,让孩子跟着四哥学一学做生意的事情,往后咱们给些银钱,让他自己做些小生意,这日子也就慢慢立起来了,就是他没有这个天分,去了棠州,也能慢慢寻摸到他能做的想做的事情;二则,张添和阿岱的年纪差的也不多,都是单纯的孩子,日常一起相处,感情也更容易培养出来。新嫂子见了孩子们感情好,又见咱们家诚心待她侄子,也会更用心对待阿岱和秀娥。”
许老娘觉得这主意不错,可又担心,“你四哥那小铺子,能养这么多人吗?我看他带了咱家三个孩子去了,这县里的铺子我也不是没见过,掌柜的加上伙计,也就二三人,养这么些人,还能有赚头?”